2023-03-09 04:00 | 來源:藍科技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藍科技觀察】風頭正勁的預制菜迎來政策與資本的雙重紅利。站在時代的風口,預制菜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盡管預制菜是快消品,擁有其他產業不可比擬的優勢,但是過快...
【藍科技觀察】風頭正勁的預制菜迎來政策與資本的雙重紅利。站在時代的風口,預制菜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盡管預制菜是快消品,擁有其他產業不可比擬的優勢,但是過快過頻地投資甚至為了融資上市而瘋狂涌入的這條賽道,不能被狂熱蒙住雙眼。
近期,艾媒咨詢以金榜的形式發布了一則《中國各省預制菜產業發展水平排行榜》,這則榜單進一步將國內各地區之間激烈的預制菜風口搶奪大戰氛圍烘托了出來。
從去年到今年初,中國預制菜行業得到蓬勃發展。預制菜品牌融資不斷,企業增長迅猛,各省市大力推動預制菜產業發展的利好政策。
據統計,在過去的2022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已經達到近4200億元,未來還將以超高的增速發展。預計到2026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將快速達到萬億“里程碑”。
但在巨大的熱度之下,我們也能夠理性地看到國內預制菜行業的隱憂。由于市場與政策層面的雙重紅利加持,預制菜產業難免會在短時間內出現“催熟”問題:健康、理性地行業發展才是正途,一窩蜂加入是否會帶來比收益更多的問題呢?
六萬多家企業“擠”入預制菜
預制菜火爆背后,是資本與政策層面的雙重推動。其中,資本最先聞風而動。
據媒體統計顯示,截止2022年底,我國預制菜相關品牌在當年一共完成了三十多起融資,公開披露的總融資金額超過7億元人民幣。
政策層面,今年2月中旬,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及預制菜的內容,將預制菜徹底頂在了餐飲最前線。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要“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
可以肯定的是,隨著政策的落地成熟,中國預制菜行業的價值與大方向已經沒有疑問。只要發展合理有序,它所蘊含的降本增效、打通餐飲上下游產業鏈價值將會持續凸顯。
不過,這條瘋狂涌入很多企業和資本的賽道,似乎讓人看到了一些浮躁與泡沫。
那么,全國有多少家企業做預制菜?
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截止去年底,我國共有六萬四千多家規模各異的企業從事預制菜相關業務,這個數據乍一看之下沒有什么,但深挖之后足以警惕。
這意味著,以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及直轄市來算,平均每個地區就有兩千家預制菜企業;而按照中國15億人口來計算的話,平均每2.3萬人就要“養活”一家預制菜企業。
顯然,即便是按目前的行業規模,靠著2.3萬人支撐起一家預制菜企業的生存與盈利會有一定的難度,更何況預制菜風口還在如火如荼地刮下去,行業已經顯現出很大的不確定性。
在農產品深加工再次迎來革新的歷史進程中,預制菜產業到底能持續帶來多少價值?它又是否能夠撐得起那么大的盤子?種種問題都還有待市場檢驗。
全國八大菜系省份齊發力,誰能搶先占位?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預制菜行業還呈現出了一股地區“大戰”的態勢。這從各類基于不同省市的預制菜企業數量、發展指數排名中就可見一斑。
當然在不同的榜單之內,各個地區的排名往往千差萬別。比如在艾媒咨詢的金榜中,廣東、山東、河南是目前綜合發展指數最高的三個省份,江蘇只排第八。但在企業數量上,山東、河南、江蘇排名全國前三,最多的山東有7700家預制菜相關企業。
不管如何,有一點我們可以確定,那就是幾乎全國所有重點省份、城市都在大力推動本地預制菜產業的發展。
以全國八大菜系省份為例,這八個省份均不約而同地在這兩年發布相關舉措積極推動產業躍級。
2022年,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召開江蘇省預制菜研發中心工作會議,出臺10條措施支持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2年3月,廣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加快推進廣東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力爭在3年內建成具有全國乃至全球影響力的預制菜全產業鏈研發平臺,同時力爭五年內培育一批在全國乃至全球有影響力的預制菜龍頭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
福建預制菜產業的發展計劃是,到2025年建設30個現代農業產業園、2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浙江省餐飲行業協會啟動“浙江團餐新力量大調研活動”,大力挖掘團餐企業、推進預制菜發展。
除此以外,安徽圍繞打造“徽派預制菜產業”持續發力;年產值已超300億元的“低調實力派”湖南;公認的“預制菜大省”山東,打造預制菜全產業鏈條的河北省…
這一波預制菜浪潮下,幾乎全國每個省市都有預制菜產業園。從公開的媒體報道中,我們已經能看到包括河南、廣西、湖北、新疆、山西、陜西、廣西、成都、重慶等省市在內的大量預制菜產業園蓬勃發展。
但結合平均2.3萬人養活一家預制菜企業的現狀,再看各省市齊發力的熱鬧景象,預制菜產業的風口搶占一不留神就容易賽道擁擠。
我們必須要同時看到,預制菜所形成的產業鏈是有價值的,更是有市場前景的。但問題在于,市場容量有限的情況下,過多的投資會不會造成重復甚至是低效的,這是值得警惕的。歷史上已經有過多次瘋狂投資、風口過后行業陷入一地雞毛的案例。
比如,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各省瘋狂投資彩電業,到圍繞著中國芯片瘋狂投資撈取政策補貼;從幾年前各地市建立電商產業園打造網紅直播基地失敗,到新能源汽車獲取政府補貼瘋狂冒進,再到如今的預制菜產業,歷史總是驚人相似。
后來者似乎從不用擔心前車之鑒,在資本瘋狂助推、地方政府急于招商引資進入數字農業的大背景下,原本“溫火慢燉”的預制菜能承受這突然被放大的期待值嗎?
預制菜賽道的潛力和成長性值得押寶,但我們更希望各地政府要因地制宜、合理規劃,這樣才能讓預制菜行業發展進入良性循環。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