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4 14:42 | 來源:澎湃新聞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公開資料顯示,諾康達此次IPO擬發行2354.23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25%。諾康達擬募集資金9.25億元,主要用于藥物制劑技術升級及智能化生產項目、藥品研發項目、研發中心建...
5月11日,北京諾康達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諾康達”)更新了招股說明書,擬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由中信建投證券承銷保薦。
公開資料顯示,諾康達此次IPO擬發行2354.23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25%。諾康達擬募集資金9.25億元,主要用于藥物制劑技術升級及智能化生產項目、藥品研發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然而諾康達的IPO之路十分坎坷。諾康達曾于2019年4月申報科創板,但諾康達科創板IPO申請審核狀態變更為暫緩審議。
此外,諾康達曾收到了上交所的警示函,公司的招股說明書存在著信披瑕疵。不僅如此,公司的研發費用率也在連年走低。面對種種風險,諾康達能否上市還是一個問號。
針對上述問題,發現網向諾康達發送采訪函請求釋疑,但截至發稿,諾康達并未給出合理解釋。
科創板轉戰創業板,諾康達信披質量欠缺
諾康達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以制劑技術為核心,以藥學研究為主、臨床研究為輔的綜合研發服務CRO企業,為各類制藥企業及藥品研發投資企業提供藥學研究、非臨床研究及臨床研究等服務。
早在2019年,諾康達就有了一顆想要上市的心。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4月,諾康達向科創板遞交招股書,但是同年7月,諾康達便主動撤回了上市申請。
諾康達不僅僅折戟科創板,并且還收到了上交所的警示函。
招股書顯示,諾康達曾于2020年4月10日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審核中心出具的《關于對北京諾康達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予以監管警示的決定》(上證科審(自律監管)〔2020〕2號),認為諾康達在前次科創板IPO申請過程中,未嚴格按照《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4號——科創板公司招股說明書》等相關信息披露的要求,充分披露公司與當時第二大客戶亦嘉新創之間所存在的關聯關系及關聯交易,導致招股說明書(申報稿)相關信息披露不規范,上海證券交易所對諾康達予以監管警示。
圖片來源:上交所官網
具體來看,北京亦嘉新創醫療器械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亦嘉新創”)為諾康達2017年和2018年的第二大客戶。然而經現場督導查明,左保燕于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擔任諾康達監事,而其配偶的母親朱殿芝于2017年4月至2017年9月擔任亦嘉新創的法定代表人、經理和執行董事,亦嘉新創與諾康達在相關期間存在關聯關系,但諾康達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中,未披露諾康達與亦嘉新創存在的上述關聯關系和關聯交易,因此收到了監管警示。
對此,2022年12月7日,證監會的問詢函中,要求諾康達詳細說明前次申報中未充分披露關聯關系及關聯交易的原因,相關內部控制與執行是否存在缺陷;前次申報的撤回原因、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整改情況,影響發行人前次申報的相關因素是否已經消除。
有業內人士表示,IPO公司的信披質量一直是證監會核查的重要方面之一,在全面注冊制下,信息披露是監管的關鍵環節,對企業披露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全面性、真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諾康達先前故意隱瞞關聯交易的情況說明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有所瑕疵,信披質量有所不足。
因此,此次諾康達轉戰創業板,之前信披瑕疵的“黑歷史”能否成為上市的阻礙,還需進一步關注。
研發費用率逐年下滑,創業板定位問題遭問詢
作為一家醫藥行業相關的CRO企業,研發實力一定是企業發展壯大的關鍵,然而諾康達近年來的研發投入并不令人滿意。
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2年(以下簡稱“報告期”),諾康達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760.75萬元、1789.81萬元和2080.98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8.76%、8.36%和7.55%,可以看出諾康達的研發費用率處在連年下滑的趨勢。
和同行公司相比,諾康達的表現也并不優秀。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諾康達同行可比上市公司的研發費用率均值分別為8.24%、8.78%和10.86%,除了2020年低于諾康達之外,2021年和2022年的研發費用率均值都高于諾康達。
圖片來源:諾康達招股書
CRO行業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主要依靠專業人員提供技術服務。然而如若諾康達的研發費用分配不足的情況之下,難以吸引優秀的研發人才,這將會給公司的研發帶來壓力。
對此,在證監會所發布的問詢函中,針對公司創業板定位問題進行了問詢。
具體來看,要求諾康達說明藥用輔料市場基本情況,包括且不限于競爭格局、主要公司及其研發領域、主要輔料品種及作用、與境外同行業公司的差距,發行人在輔料領域的具體研發成果、競爭優劣勢、與同行業可比公司比較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初,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9〕2號),即在我國4+7共11個試點城市實行藥品的“帶量采購”政策。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諾康達已實現規模收入的核心業務為仿制藥開發,然而該行業卻面臨著諸多風險。
事實上,我國藥品研發投資企業及制藥企業面臨著藥品價格下降、行業競爭加劇、仿制藥研發風險加大等重大不利變化。如果諾康達的研發實力不夠,難以應對市場環境帶來的風險,將會給公司的生產經營帶來不利影響。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