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7 10:00 | 來源:證券時報網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近年來,在科創再貸款政策的支持下,各家銀行都在嘗試新做法,從而加大科創金融投放力度。證券時報記者從農業銀行了解到,面向科技人才自主創業的信貸產品、投貸聯動服務模...
政府高層近期就發展壯大先進制造業密集表態,釋放出促進“產業-科技-金融”良性循環的最新政策信號。事實上,在政策持續部署下,金融支持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已經初顯成效。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高技術制造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8.6%,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超過50%,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貸款同比增長26.2%。
近年來,在科創再貸款政策的支持下,各家銀行都在嘗試新做法,從而加大科創金融投放力度。證券時報記者從農業銀行了解到,面向科技人才自主創業的信貸產品、投貸聯動服務模式等創新已成為當前銀行做好制造業服務的亮點。
不過,記者近期在寧波調研時進一步了解到,部分初創型制造業企業仍希望銀行信貸政策進一步優化:在企業最需要資金時予以支持,同時根據企業需求提高服務有效性和針對性。
企業在確定性中
迎加速發展良機
“疫情之后,國門打開,已經有大批外國客商到我們這兒來了。” 寧波江豐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江豐電子”)董事長姚力軍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在記者走訪的同一時間,江豐電子還接待了其他兩撥客商、政府調研團隊。“這幾天法國、意大利和日本的客商都來過,這些都表現出當下中國經濟的活力。”
記者了解到,江豐電子大約80%的訂單用于出口,春江水暖鴨先知,“像我們這種縣級市民營企業,反映的是最基層‘水溫’情況。”姚力軍笑稱。
姚力軍認為,今年看起來是企業比較艱苦的一年,但也是確定性更強的一年,在確定性中,企業迎來加速發展良機。“當下可能不是做生意最順暢的時候,但一定是企業發展最好的時機。”姚力軍指出,今年要促進整個國家經濟恢復,肯定會有政府政策支持、銀行貸款支持,所以,中國企業仍要走出去,到國際市場上去,多做生意,多交朋友。
政府高層近期針對先進制造業集中表態,釋放了下一階段將要出臺的政策信號。5月5日,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首次會議提到,要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無獨有偶,同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意見,國常會提出要把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擺到更加突出位置,壯大優質企業群體,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推動先進制造業發展壯大,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持續潤澤。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近日指出,金融要圍繞先進制造業發展方向提供有效支持。先進制造業需要科技創新,因此,科創金融便是下階段金融發展的重點。此外,實現科技轉化需要相應的基礎設施和能力培育,在此過程中,需要金融深度參與,以形成“技術-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日前透露,今年一季度,銀行業保險業持續加大對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資金支持,促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高技術制造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8.6%,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超過50%,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貸款同比增長26.2%。
服務初創企業
需送“雪中炭”
“廠房是租的,設備還在從國外進口的路上,初創只有5個人,帶了5臺電腦,租了1間房,怎么辦?支不支持?”農業銀行寧波余姚分行行長何力威對記者坦言,事實上,這也是當前金融服務先進制造業領域的科創企業,尤其是中小型科創企業的矛盾所在,“傳統企業已經有一定積累,包括市場、技術、資金、設備等等,有歷史數據可以追溯;但初創型企業幾乎沒有,他們所描繪的藍圖到底能不能落地,存在不確定性。”
銀行業是經營風險的行業,其行業特性決定了經營應當穩健,對風險敏感。但對風險的審慎態度是否意味著放棄對初創企業的金融支持?
姚力軍直言,“廠房還在建、設備還沒來,這個時候才是最需要資金支持的時候;這時候能頂住壓力,接下來才會有新的產業產生。”
對此,寧波石墨烯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丹也有類似體會。“作為國家石墨烯創新中心的運營主體,我們公司目前還處于項目培育和引進的投入階段,初創型公司企業化運作沒那么多錢,國撥第二筆資金要考核驗收通過后才能到位,意味著中間3年所需的另外一個多億需要企業自己想辦法先墊上。”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認為,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需要改變金融的底層邏輯,即從基于物的信用,轉向基于人的信用。
“科創活動、科創企業是基于人的創新,投入的主要是智力、知識和思想,屬于輕資產領域,基于物的信用,就會導致無論是貸款,還是上市股權融資、債務融資,都會遇到信用不足的問題。”劉尚希指出,大力發展科創金融,要先“道”后“術”,改變底層邏輯,然后才是模式創新、業務創新、產品創新。
“當然,任何借貸都是有風險的,但科學分析之后,是可以雪中送炭的。”江豐電子董事長助理單長濱感嘆。
銀行要有投行思維
“前期投入很大,就需要向銀行貸款,當時信用貸款貸了5000萬,還有一些知識產權、專利做抵押的借貸。”徐丹向記者提到的信用貸、知識產權質押等均是近年來科創金融產品創新的手段。除此之外,科技創新再貸款等結構性金融工具,“投行+商行”聯動等金融服務新模式也是滿足科創企業融資需求的新實踐。
針對當前頗受關注的“投貸聯動”服務模式,何力威認為,銀行未來服務科創型企業,必須要有投行思維,“一家初創型企業,沒有歷史數據,什么都沒有,只是說要做一家什么樣的公司、做出什么樣的產品,這時候銀行沒有投行思維,固化于財報、抵押等傳統路徑,根本就做不了。”
農業銀行寧波市分行副行長孫國鋒介紹,在服務科創企業和創新平臺的過程中,銀行要堅持三個“真”:一是真技術,即這些企業和平臺所研究的技術的前沿性和獨創性;二是真創業,團隊全身心在領域內持續做技術研發、產業化推進;三是真需求,即信貸資金要真正用于創新過程中的研發、市場開發、產業化投入。
“專精特新不是一個勛帶、一朵鮮花,(政府部門)需要制定核心的政策支持。”姚力軍表示。對于接下來的政策期待,徐丹希望未來貼息利息能更低一些,同時希望銀行放貸可根據企業需求更靈活一點。
持續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體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曉晶建議,要發揮民營企業在承擔風險與科技創新方面的先天優勢,重點理順國有主導的金融體系如何服務好民營主導的實體經濟以及科技創新。
對此,孫國鋒指出,在未來的金融實踐中,銀行金融機構一方面要通過信貸產品創新,針對企業提供精準服務,從而優化企業營商環境;另一方面可以借助銀行客戶面廣的特點,為互為合作伙伴、產業上下游的客戶牽線搭橋,從而讓企業的發展面更廣,產業鏈效率更高。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