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7 10:06 | 來源:中國基金報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而2017年之后,基金經理投資策略和賽道的細分變得尤為明顯。每一個基金經理都希望有一個特別鮮明的標簽,甚至大量單一賽道化的基金經理開始誕生。...
過去幾年,公募基金迎來了跨越式發展,在諸多方面產生了巨大變化。其中,引發投資者關注與熱議的一大行業變化是,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越來越專注,甚至越來越細分。在2017年之前,市場中的多數基金是全市場類型,投資策略以均衡為主,致力于在不同市場環境中都能為投資者帶來超額收益。而2017年之后,基金經理投資策略和賽道的細分變得尤為明顯。每一個基金經理都希望有一個特別鮮明的標簽,甚至大量單一賽道化的基金經理開始誕生。
專注于單一賽道的優勢通常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基金經理比較容易展現超額收益能力,只要跑贏細分行業指數就可以;二是基金經理的產品更容易被市場識別,特別是在行業貝塔向上的階段,能快速擴大規模。于是,大量基金經理的組合呈現單一化特點,甚至有些基金經理會滿倉某一個特別細分的行業。
然而,鵬華基金的主動權益團隊,卻正在走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鼓勵基金經理從過度細分的行業和單一策略往外拓展能力圈,逐步形成基金經理多策略的投資方式。為什么會這么做呢?鵬華基金副總裁梁浩做了深刻的復盤。他把所有的組合策略分為:深度價值、價值、價值成長、成長價值、成長、早期成長。這6種策略都有不同的特征和有效期。比如深度價值主要對應偏周期性行業,在供給側改革階段比較有效;價值策略和GDP的增長掛鉤,在經濟周期上行階段會比較有效。
從投資的難度看,偏向于價值策略的深度價值、價值、價值成長的投資技術含量并不是太高,即便沒有做過大量的研究,基金經理也能列出每一個策略中的幾個代表性公司。價值策略的難度主要在于基金經理的選擇,這些選擇的背后有主動偏好,也有人性的心理學“缺陷”。
GMO的基金經理James Montier在著名的《Value Investing》一書中,提到過價值策略投資者的主要優勢根植于三個“心理缺陷”:
1)“烏比岡湖效應”。人們傾向于高估自己的能力,總認為自己有能力獲得巨額收益,而主動拋棄那些看似無聊的投資機會。就像籃球比賽中,人們傾向于通過高難度扣籃得分,忽視了簡單的上籃得分和扣籃得到的分數一樣。
2)對短期損失的規避。價值策略帶有一定的逆向,買入之后可能會繼續下跌,而這一心理缺陷讓投資者不愿意買入短期冷門的公司。
3)人類天生不善于處理不確定性。這導致投資者天生更愿意追逐市場公認的熱門股,這類公司看上去確定性最高,同時拋棄那些不熱門的公司或者行業。
相比之下,偏成長的策略技術含量更高,難度更大,需要對這些企業或者行業發展過程中的各種不確定性做出判斷。這里面又分為早期成長、成長、成長價值三大策略,基本上沿著Gatner曲線的變化各有不同。
早期成長策略投資Gatner曲線的萌芽期階段,這時候公司有未來,但沒有業績,屬于低勝率+高賠率。由于缺少真實的業績,股價漲跌和基本面關系不大,投資的難度極大。這個階段的投資,以主題投資為主,影響股價的因素偏重交易層面。歷史上看,A股市場沒有長期能在這個策略上獲得持續超額收益的常青樹,更多是剛做投資的基金經理參與自己熟悉行業的早期投資階段。
成長和成長價值,覆蓋了處在Gatner曲線中快速成長期和成熟期的公司。這個階段,公司通常具有中等增長或較高增長的特點,但發展速度不僅和公司自身的商業模式、競爭力有關,也和細分行業整體的生命周期相關。對于成長領域的投資,沒辦法做風格固化,也不能聚焦在單一賽道,需要基金經理持續迭代。
鵬華基金副總裁梁浩對2016年以來的A股市場做了全面復盤發現,每一種策略都經歷了泡沫化到破滅的周期。無論是受益于棚改貨幣化和供給側改革的價值策略,還是受益于信貸支持和消費升級的成長策略,以及碳中和政策拉動的新能源產業,都在過去幾年經歷了自身的牛熊周期。
通過深度的復盤,不難發現,每一輪泡沫的發生和破滅,都是對基金經理的考驗。所有的單一策略,都只是階段性有效,但也會階段性失效。
站在堅持為持有人創造價值的角度,鵬華基金希望避免基金經理策略和行業賽道的過度單一化。所以,在整個資產管理行業都在聚焦單一策略甚至單一行業賽道的今天,鵬華基金已經站在了一個更高的層次,推動基金經理從單一策略向多策略迭代。
盡管迭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這里面牽涉到基金經理選擇的單一策略是否有效,如何向多策略拓展,如何對底層的認知體系構建。過去兩年,鵬華基金在這三大靈魂拷問中,做了許多深度的思考,也建立了一整套幫助基金經理迭代的體系。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