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5 09:28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ST新海在跌停前被監管查明,涉嫌參與專網通信造假案件,部分年度財務造假。此后,公司實控人發布增持計劃,保住1元/股的“退市生命線”,被業內專家提醒警惕“忽悠式增持...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1月18日至3月14日,*ST新海迎來“過山車”行情,連獲15個跌停后,又獲8個漲停,如今再獲2個跌停,期間跌幅最多逼近60%。
幾萬名*ST新海股東,對于上述股價走勢傻眼!上海證券報記者注意到,上述“過山車”行情期間,*ST新海10次登上龍虎榜,成為眾多知名游資營業部聚集地。
探究原因,*ST新海在跌停前被監管查明,涉嫌參與專網通信造假案件,部分年度財務造假。此后,公司實控人發布增持計劃,保住1元/股的“退市生命線”,被業內專家提醒警惕“忽悠式增持”。
10次龍虎榜,成為游資聚集地
*ST新海最近一次登上龍虎榜,是在3月10日。
探究可見,前五大買方、賣方,均為知名游資出沒的營業部。
其中,前五大買方席位,分別是東財拉薩東環路第二證券營業部、東財拉薩團結路第二證券營業部、東財拉薩東城區江蘇大道證券營業部、東財拉薩團結路第一證券營業部、東財山南香曲東路證券營業部。
回顧近1個月、3個月、6個月、1年,最關注*ST新海的證券營業部,排名第一均是東財拉薩團結路第二證券營業部。
其他特別關注*ST新海的證券營業部,也時常出現在近期*ST新海前五大買方、賣方席位中。
當前,*ST新海已無機構參與交易。
涉嫌參與專網通信虛假自循環業務,退市風險高懸
*ST新海連獲15個跌停,均與此前被證監會調查有關。
1月17日,*ST新海公告稱,公司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下稱“《告知書》”)顯示,公司涉嫌違法的事實包括2014年至2019年年報及2019年半年報存在虛假記載。
*ST新海表示,公司2016年至2019年連續4年財務指標,可能觸及《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實施辦法》第四條第(三)項規定的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
*ST新海在1月17日停牌1天,自1月18日復牌起,隨即公司股價迎來15個跌停。
根據《告知書》可見,*ST新海此前參與專網通信虛假自循環業務。
來源:《告知書》
實控人將被罰,卻要增持
詭異的是,*ST新海實控人、董事長張亦斌及一致行動人,計劃自2月15日起6個月內通過二級市場增持公司股份,合計增持金額1800萬元至2200萬元,意圖提升投資者信心。
而《告知書》顯示,證監會對張亦斌等人作出行政處罰,并采取市場禁入措施。
2月15日,*ST新海在開盤不久,快速漲停。
此后,*ST新海股價出現多次異動,在股價觸及低點后迎來8個漲停。
*ST新海發布上述增持計劃后,深交所隨即下發關注函,要求說明是否存在公司向增持主體提供資金的情況,增持主體是否具備相應增持實力,該增持計劃是否具備可實現性。
*ST新海回復關注函,否認了公司向增持主體提供資金的情況,增持主體在必要時可通過變現相關物業、股票資產,為本次增持計劃提供資金支持。
2月13日至2月28日,張亦斌、馬玲芝及其一致行動人,增持*ST新海的股份合計1380.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超過1%。
警惕忽悠式增持
“部分公司大股東或高管擬增持,主要為了防止觸發交易類強制退市指標。”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資本市場監管與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陳運森表示。
根據退市新規,上市公司如果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低于1元/股,會觸及退市新規的交易類強制退市指標而被終止上市。
探究可見,*ST新海2月14日一字跌停,收盤價首次跌至1元。
而在2月15日發布增持計劃后,*ST新海股價低開高走,以0.95元開盤,不久后直奔漲停,升至1.05元直至收盤,其觸及交易類強制退市相關條款的時間被延后。
*ST新海公告稱,公司2月15日的換手率,與前5個交易日的日均換手率比值達85.93倍。
“增持計劃在關鍵時刻發布,難免會讓市場有各種猜疑。”江蘇四維咨詢集團首席咨詢師、知名財稅審計專家劉志耕表示,公司在股價逼近1元/股的預警線時發布增持計劃,除了意圖規避退市風險,可能存在增持主體實力不足,以及借此炒作股價忽悠投資者的情況。
2月15日至3月9日,*ST新海股價觸及最低0.84元/股,此后連獲8個漲停,股價最高達1.34元/股。
不過,在3月13日、14日,*ST新海再獲兩個跌停。截至3月14日,*ST新海已經連續第8次風險提示,將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
對此,部分專家提醒,警惕忽悠式增持。
“大股東或管理層可以左右上市公司資金使用計劃,可能通過掏空上市公司資金來實現增持計劃。”陳運森分析,擬增持方借此提升對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也向外界傳遞了積極信號規避退市風險,同時卻將相關風險轉嫁給上市公司和股東。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