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3 16:30 | 來源:藍科技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藍科技綜述】厚積薄發的科技長虹邁入發展新征程。2022年長虹控股集團(以下簡稱長虹)的表現,可圈可點。即便全球經濟還處于弱周期,在科技創新驅動與引領下,長虹各業務...
【藍科技綜述】厚積薄發的科技長虹邁入發展新征程。2022年長虹控股集團(以下簡稱長虹)的表現,可圈可點。即便全球經濟還處于弱周期,在科技創新驅動與引領下,長虹各業務板塊呈現良好發展活力,這也是中國實體經濟成長韌性的一個縮影。
2022年,長虹規模收入1473億元,全年利潤同比增長27%;位列四川數字經濟企業第1位、四川制造業企業第1位、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第11位,其品牌價值穩步提升,位列《世界品牌500強》第286位,憑借產業、技術、產品的引領與突破,實現穩步發展。
技術創新獲突破
近年來,長虹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項目攻堅、重點突破為引領支撐轉型升級。2022年,長虹在變頻控制芯片等卡脖子項目中取得重大突破,甚至已經實現產業化應用。
過去的一年,長虹繼續夯實“先進性技術、競爭性技術、技術生態圈”三層技術體系,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生態鏈建設。在技術創新的強力支撐下,長虹在物聯網、AI、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以及產業、改革等方面獲得國家相關部委認可,并列為國家級示范項目。
手握“科技創新”的發展密碼,長虹始終緊跟時代朝向和市場步伐,聚焦技術前沿領域,通過資金投入、制度創新、人才機制優化,不斷探索多領域的技術新邊界,助力企業實現新突破,邁向發展新臺階。
數據價值有效釋放
在人工智能技術、物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當下,數據成為企業的核心資產,如何進一步挖潛釋放數據價值潛能,成為決定企業數字化轉型質效的關鍵。
近年來,長虹乘勢數字技術發展的東風,立足主業,將數據與生產經營活動充分結合,踏出了一條極具長虹特色的數字化轉型道路。以數字化工廠為例,作為行業首批“5G+工業互聯網”生產線,通過物聯網、5G、AI、區塊鏈、大數據等,有效保障物料、產品、物流等數據高效流通與協同,產線人均產出效率提升65%,一年可實現600萬臺電視個性化訂單的生產。該工廠也剛剛被工信部等四部委聯合授予“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廠”。
?
有智能制造能力的加持,長虹C端的產品高效響應市場需求,提升在市場的競爭力。2022年,長虹繼續強化8K市場地位,堅持以用戶為中心,整合8K芯、8K屏、8K內容以及全程8K信號處理等上下游資源,為用戶提供極致視聽體驗。目前,長虹8K電視國內市場份額接近90%。
“研發、制造、營銷、服務、回收等各環節,都充分考慮到數據安全與應用,讓數據不再是孤島,而是有效協同,并強化數據融合,提升公司整體運營效率。”長虹相關負責人表示。
“隱形冠軍”協同發展
回顧長虹的2022年,長虹在冰箱壓縮機、大數據存儲、軌道交通電源、物聯網模塊等多個產業領域表現非凡。
在家電主業領域,長虹華意實力凸顯,拿下了冰箱壓縮機三分之一的市場,也帶動長虹美菱破開發展新局面。在IT服務領域,長虹佳華通過服務轉型升級、優化業務結構,堅挺地守住了行業內數據存儲方案提供商“隱形冠軍”地位。在半導體領域,愛聯科技成功研制第二代5G系列模組——基于3GPP R16標準的5G模組AI-NR61,具備超低時延、高精度定位、高精度授時、5G LAN等特性,可應用于工業物聯、自動駕駛等高速率、低時延的應用場景;華豐科技的首發申請通過科創板上市委2022年第107次審議會議審議。在新能源領域,作為首批在北交所登陸的川籍企業之一,長虹能源憑借“堿電+鋰電”的雙核心產品體系打造,實現經營業績的穩步增長……這些細分產業之間并不非孤立,而是在產業鏈配套、技術研發、渠道等實現共享與互補。
依托“先進性技術+競爭性技術+技術生態圈”三層技術體系的護航,長虹的相關多元布局也換來了多領域領跑,企業發展行穩致遠,正在走出一條屬于長虹自己的“長紅”之路。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