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9 15:02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同花順數據顯示,年內參設產業并購基金的385家公司中,已有214家公司的產業并購基金設立完成,6家公司停止實施,其余公司尚在進行中。分行業來看,醫藥生物、電子、機械...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28日,年內共有385家上市公司(剔除已停止實施的公司)參設產業并購基金。按照預計募集規模上限計算,合計資金規模為4520.52億元。其中,參設產業并購基金的中小市值上市公司數量最多,表現活躍。從投資領域來看,多家上市公司聚焦于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數字經濟、生命健康等戰略新興產業,年末投向消費領域的產業并購基金亦有所增多。
中小市值上市公司
占比近六成
同花順數據顯示,年內參設產業并購基金的385家公司中,已有214家公司的產業并購基金設立完成,6家公司停止實施,其余公司尚在進行中。分行業來看,醫藥生物、電子、機械設備等行業公司數量居前。從預計募資規模上限來看,參設的產業并購基金達到10億元及以上的公司有92家。其中,建設銀行、中銀證券、千金藥業位居前三,預計募資規模上限分別為300億元、300億元和200億元。
按照前述385家上市公司市值(12月27日)分布統計,市值在1000億元及以上的上市公司共有17家;100億元至1000億元市值區間涉及上市公司數量為145家;另有223家公司屬于百億元以下中小市值上市公司,占比近六成。其中50億元至100億元區間公司較為集中,共有89家。
高禾投資研究中心認為,中小市值上市公司設立產業并購基金的動力更足。設立產業并購基金數量和上市公司市值區間呈現正態分布規律,50億元至100億元區間公司最為密集,中小市值上市公司更有動力通過產業并購進行行業整合和自身發展壯大。
申萬宏源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有些產業目前可能還不是很成熟,如果直接進行投資,對上市公司來說可能面臨一定的風險,而通過參設產業并購基金的方式則更為靈活,可減少一定的風險。特別是對于中小市值公司來說,他們自身的能力有限,如果直接進行大規模的并購,資金等各方面條件都不是很具備。參設產業并購基金,與專業投資機構等進行合作,可以有效地分散風險,同時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開展相關業務的資金等方面的阻力,利于企業長期發展。
投資領域
青睞戰略性新興產業
從投資領域來看,多家上市公司熱衷于新能源、先進制造業以及與公司主業相關聯的上下游產業。11月以來,投向消費領域的產業并購基金亦有所增多,包括消費品牌、消費科技等。整體來看,上市公司青睞于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數字經濟、生命健康等戰略新興產業。
值得注意的是,魯信創投、海聯金匯、嘉澤新能等多家上市公司針對不同投資領域,參設了多個產業并購基金,且投向多個不同領域。作為國內資本市場首家上市創投公司,魯信創投年內參設產業并購基金動作頻頻。公司共設立了8個產業并購基金,系A股上市公司中參設產業并購基金數量最多的公司。從投資領域來看,8個產業并購基金涉及半導體、新能源、先進智造、數字經濟、生物醫藥、健康醫療等不同領域。另有富森美、嘉澤新能等60余家公司則至少參設了兩個產業并購基金,其投資領域多與公司主營業務或上下游產業鏈相關,或關注先進智能制造領域、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領域。
此外,還有不少公司跨界投資新興產業。如環保行業公司中山公用計劃以并購方式切入新能源市場,公司參設產業并購基金投資新能源領域及新能源相關產業鏈。主營業務為建筑裝飾石材及景觀石材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的萬里石,也參設產業并購基金投向新能源相關產業鏈。
桂浩明認為,上市公司參設產業并購基金主要是為了企業的未來發展,除獲取投資收益外,一方面企業可能希望通過收購兼并、外延式發展進一步壯大,或是切入到一個新的領域,謀求第二增長曲線;另一方面則是強化產業協同,為公司進軍上下游產業鏈作鋪墊。對于跨界投資的企業,在切入新領域方面的考慮較多,特別是對于從事傳統產業的企業來說,可能確實需要通過跨界并購等方式加快轉型升級。
今年以來,A股并購交易市場持續活躍,而產業并購基金在其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助力上市公司加快產業并購的步伐。高禾投資研究中心認為,各個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頭部化效應也越來越明顯。上市公司通過發起設立產業并購基金,進一步做大做強,且鍛煉自身的并購投資團隊,以應對全面注冊制下“大魚吃小魚”的并購浪潮的到來,已經是上市公司必須完成的核心工作,也才能避免“上市即巔峰”的現象。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