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3 10:50 | 來源:證券時報網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近期,部分AAA高評級地方國企債券接連發生違約,導致債券價格大幅調整,相關金融產品凈值持續波動,引發信用債市場劇烈震蕩。...
最近召開的金融委會議,給近期債券市場惶惶不安的參與各方吃了顆定心丸。金融委會議表示,要秉持“零容忍”態度,維護市場公平和秩序,嚴厲處罰各種逃廢債行為。這給那些試圖以轉移資產、挪用資金等方式惡意逃廢債的發行人打了預防針,也為強化市場紀律,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提供了監管遵循。
近期,部分AAA高評級地方國企債券接連發生違約,導致債券價格大幅調整,相關金融產品凈值持續波動,引發信用債市場劇烈震蕩。特別是有關主體在違約前夕,以資產重組為名轉移優質資產,成立“殼公司”下沉變更股權等“花式操作”,引發市場對其逃廢債的強烈質疑,嚴重挫傷了投資者信心,破壞了市場生態。
金融市場是一個信息市場,更是一個信心市場,誠實信用不僅是法律規定的應有之義,更是在市場融資發展的立身之本。而逃廢債,即有償付還款能力但拒絕償還的行為完全違背了市場經濟最起碼的規則意識和契約精神,不僅直接降低了企業自身信用,而且破壞地區和行業的融資生態,從根本上擊穿了信用債乃至整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信用基石,會導致債券無法續發、信用債券價格大跌、流動性緊張等一系列連鎖反應,容易帶來系統性風險。對此,必須毫不手軟露頭就打。
一方面,需要按照“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要求,加強法制供給,進一步建立健全跨部門聯合懲戒機制。加強執法效能,加大處罰力度,依法嚴肅查處欺詐發行、虛假信息披露、惡意轉移資產、挪用發行資金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依規對惡意逃廢債企業的市場融資進行一定程度限制,對情節嚴重、造成重大損失和不良社會影響的惡意逃廢債企業及負有主要責任的相關人員,加大刑事追責力度,依法將相關信息納入征信系統及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另一方面,應進一步健全市場化法治化的違約處置機制,暢通債券違約司法救濟渠道。出臺違約債券轉讓和匿名拍賣機制,以及債券購回、債券置換等債務管理工具,健全市場化的風險出清機制。另外,還需完善信息披露,進一步規范發行人和中介機構的責任與義務,強化在信息披露、盡職調查、持續督導、聯系服務等方面的政策規則。
從嚴打擊逃廢債,對于維護市場法治和信用環境,建設一個更加開放、成熟的中國債券市場至關重要。只有盡快建立常態化、規范化、市場化的債券風險化解機制,壓實發行人及股東主體責任,強化民事賠償和刑事追責力度,顯著提升違法違規成本,才能維護債券市場公平秩序,促進市場平穩、有序、健康發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