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0 09:25 | 來源:新京報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退市制度是股市的一項基礎制度,也是股市的一項基本制度,它對應的是股市的出口,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對于A股市場來說,退市制度一直是市場的一個軟肋。...
證監會提出的“不單純考察企業盈利性,而是同時注重持續經營能力”,就是專治“保殼游戲”的良方。
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孫念瑞11月19日在“2020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論壇”上表示,下一步將優化退市標準,把單一連續虧損退市指標改為組合類財務退市指標。總體思路是不單純考察企業盈利性,而是同時注重持續經營能力,退市監管更關注“僵尸企業”和“空殼企業”能夠得到及時出清。
孫念瑞的講話表明,在上市公司退市問題上,證監會已經找到了一把打開上市公司退市大門的鑰匙。尤其是一些“僵尸企業”和“空殼企業”玩得屢試不爽的“保殼游戲”,面對證監會的這把新鑰匙,恐怕要失去用武之地了。
退市制度是股市的一項基礎制度,也是股市的一項基本制度,它對應的是股市的出口,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對于A股市場來說,退市制度一直是市場的一個軟肋。雖然退市制度推出有20余年的時間了,但A股退市公司的數量卻較為有限,有時甚至幾年都沒有一家企業退市,退市制度并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不過,近年來,退市制度陸續受到管理層乃至高層的重視。尤其是進入今年以來,特別是最近一個時期,從證監會到金融委到深改委,各種重磅會議上,一再強調要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要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機制。在10月29日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也提出要“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很顯然,退市制度成了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制度之一。
孫念瑞的講話,讓人們看到證監會已經抓住了退市制度的要害所在。為什么一些垃圾公司會成為股市的“不死鳥”?原因就在于這些“不死鳥”擁有一個法寶,那就是“保殼游戲”。這個“保殼游戲”利用的就是退市制度的一個漏洞,即連續三年虧損才會暫停上市。于是一些垃圾公司總是虧兩年賺一年,或虧一年賺一年,以此達到規避退市的目的。
而為了達到規避退市的目的,這些包括“僵尸企業”和“空殼企業”在內的垃圾公司們的“保殼游戲”就粉飾登場了。比如,為了達到某一年盈利的目標,相關公司賣股票的賣股票,賣子公司的賣子公司,賣房的賣房,賣地的賣地,總之是砸鍋賣鐵,通過變賣資產的方式達到保殼的目的。一些沒有資產變賣的企業,某些地方政府也會向其伸出援手,給相關公司各種名目的補貼,幫助企業完成“保殼大戰”。如果遇上“中國好同學”或“中國好股東”的,還會向上市公司贈送資產,或高價購買上市公司資產,幫助相關公司渡過難關。總之,各種“保殼游戲”在A股上市公司層出不窮,以至于很多垃圾公司成了股市的“不死鳥”。這些“不死鳥”僵而不死,成為A股市場垃圾市的重要標志。如果能夠把這些垃圾公司掃地出門,顯然是有利于凈化A股市場的投資環境的。
證監會提出的“不單純考察企業盈利性,而是同時注重持續經營能力”就是專治“保殼游戲”的良方。比如,作出退市標準,不單純考核企業的凈利潤,而且同時還考核企業的扣非利潤,考核企業的經營利潤,甚至還考核企業的經營收入情況,如此一來,“保殼游戲”就玩不下去了。畢竟“保殼游戲”能夠粉飾的是企業的凈利潤,但企業的扣非利潤、經營利潤以及經營收入是“保殼游戲”玩不轉的,“不死鳥”也就會變成“死鳥”。
不僅如此,作為對企業持續經營能力的一種考核,還可以考核企業職工人數指標。如暴風集團,去年底的職工人數降至10人,這樣的企業是很難正常運轉的,企業的關門倒閉幾乎是不可避免的,這樣的公司難言持續經營能力。因此,企業職工人數也可以作出企業退市的一個指標來考核。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