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0 08:39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鄧雄鷹 | [要聞]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承保和投資雙輪驅動是產險公司穩健經營的基礎。公開資料顯示,本輪產險行業承保盈利周期始自2010年,當年的綜合成本率約為97.3%,此后,一直到2017年都低于100%這一盈虧的...
產險經營再現承保虧損。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9月,財產險公司承保虧損28.04億元,承保利潤同比減少67.32億元,承保利潤率-0.31%。這也是產險公司2018年出現承保虧損、2019年扭虧后再度“由盈轉虧”。僅僅過了一年多,產險經營再觸承保利潤紅線,顯示產險行業經營形勢之嚴峻。
承保和投資雙輪驅動是產險公司穩健經營的基礎。公開資料顯示,本輪產險行業承保盈利周期始自2010年,當年的綜合成本率約為97.3%,此后,一直到2017年都低于100%這一盈虧的臨界數值。這一態勢在2018年被改變,當年產險公司承保虧損13.59億元,承保利潤率-0.13%,打破了產險行業連續8年承保盈利的態勢。
細究今年前9月產險公司承保虧損主因,主要是受到信用保證保險的拖累。前9月產險公司信用保證保險承保虧損達到105.18億元,較去年同期的承保虧損12.7億元大幅增加。傳統產險保費和利潤貢獻第一大險種——車險的承保利潤為104.8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9.39億元,承保利潤率1.75%。
但一個值得注意的現實是,在新車銷量負增長和車險綜合改革背景下,車險經營正面臨重大調整。根據全球其他區域車險改革歷程來看,車險綜合改革后一定時期內,可能出現如保費規模下降、行業性承保虧損、中小財險公司經營困難等情況。
規模保費下降現象已經有所顯現。今年前10月,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等3家大型產險公司保費收入分別同比增長2.5%、9.9%、14.0%。但從10月單月來看,除了太保產險同比增長5.7%,平安產險、人保財險保費收入分別同比下降4.2%、11.3%。
目前行業綜合成本率變動情況尚沒有公布。從目前一些保險公司的反饋來看,改革后車均保費下降帶動車險業務保費收入整體下降和賠付率上升,費用率的同步下行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成本壓力。有資深業內人士預測,今后幾年車險行業綜合成本率大概率依然會維持在99%左右,但是利潤率進一步受擠壓是大概率趨勢。
產險公司面臨的現實處境是,一方面,車險綜合改革推動車險經營由“價格戰”轉向“能力戰”,從成本控制中要利潤成為財險經營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車險規模保費的下降使得非車險業務經營日趨重要,如果說車險經營講究精耕細作,非車險業務則是專業化要求非常強的業務種類,對保險公司專業化經營能力要求很高。總而言之,產險經營已經從粗放式“價格至上”時期轉入精耕細作、“能力為王”階段。例如,保證保險雖然出現行業性巨虧,但據記者了解,仍有少數保險公司實現了利潤增長。
當然,中國產險市場的發展前景依然是廣闊的。資深業內人士預測,預計明年車險保費會出現行業性負增長,但未來還是會出現恢復性增長,預計中國將在2030年超過美國成為最大的車險市場。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