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3 11:06 | 來源:未知 | 作者: 吳曉婧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潮起潮落間,最能考驗基金管理人的長期投資能力。不管大盤如何波動,如果一個基民買入的基金每年都在賺錢,這會是一種怎樣的幸福體驗?
潮起潮落間,最能考驗基金管理人的長期投資能力。不管大盤如何波動,如果一個基民買入的基金每年都在賺錢,這會是一種怎樣的幸福體驗?
當大部分投資者真切感受到A股市場的寒意時,一些偏股型基金卻依然在續寫著“穿越牛熊”的故事。
上證指數再度向下跌破3000點,各大基金公司紛紛表示,從歷史數據來看,3000點之下買基金,“賺錢效應”顯著,更何況上證指數已經跌破了2800點。
那么,如果投資者決定“借基”入市,應該關注哪些基金?基金君結合近六年多的公募基金業績表現,試圖從“絕對收益和穩定回報”這一最重要的角度為投資者解答買什么的問題。
連續6年正回報的偏股型基金:31只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2012年至2017年末,這6個自然年度,共計有31只偏股型基金連續每年都獲得了正回報,表現出持續獲取絕對收益的能力。尤其是在市場表現較弱的2016年,上述基金表現出了良好的回撤控制能力。
這6年時間,A股市場風格劇烈切換,市場上下振幅巨大,這些基金能夠穿越牛熊,持續獲得正回報,著實不易。
具體而言,大成基金有4只上榜,交銀施羅德基金有3只上榜,興全、國泰、銀華以及匯豐晉信這4家公司均有2只基金上榜。
基金經理是一只基金的靈魂,掌握著基金的倉位、行業配置、個股選擇。從長期業績表現穩健的基金經理來看,這其中既有投資老將,也有近幾年崛起的新生代力量。
例如,中歐基金的曹名長,被稱為“價值一哥”。他在此前寫給持有人的信中曾表示,大家都很熟悉“龜兔賽跑”的故事,烏龜之所以能贏,不光是因為兔子的自負,更重要的是烏龜“雖慢但穩”的堅持——投資亦是如此。
“我所堅持的價值投資,是一個慢且穩的過程:不追求短期的驚人漲幅,力求長期穩定的回報。從過往業績來看,在市場好的時候,我管理的基金未必能比指數漲得多很多,但在熊市里,我控制回撤的能力會略微強一些,這樣就能控制虧損,形成良性循環,慢慢累積,力求長期收益略高一些。”
從近幾年表現優異的基金經理來看,還包括國泰基金的周偉鋒、大成基金的徐彥、易方達基金的張坤、諾德基金的郝旭東等。
在這些基金經理的投資字典里,很少會去“猜大勢”,他們希望分享優秀企業的成長,堅信不管在什么樣的市場,能夠穿越牛熊的企業股價會不斷創新高。
連續六年半正回報的偏股型基金:5只
2018年的A股市場可謂“內外交困”,這是一個“黑天鵝”頻發的年份。如果將時間拉成至今年年中,2012年以來,連續六年半持續獲得正回報的偏股型基金則僅剩下5只。
其中,包括易方達中小混合、諾德成長優勢混合、國泰價值經典混合(LOF)、民生加銀景氣行業混合以及國投瑞銀瑞源靈活配置混合。
在專業的基金經理眼中,對于投資者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回報,而是與風險匹配的回報。任何一筆投資要首先考慮風險,再考慮與之匹配的回報。
如果投資時堅持了安全邊際,安全邊際將提供犯錯、壞運氣和應對糟糕經濟環境的空間。但大部分人都只關注短期的市場,堅持價值投資需要巨大的耐心和紀律性。
□以國泰價值經典混合的基金經理周偉鋒為例,他始終堅持從產業投資的角度尋找投資機會。拉長時間來看,他所管理基金的超額收益正是源于對行業和個股有效的選擇。
在他看來,做投資應該是賺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錢,因此,更傾向于在景氣度較好的產業里挖掘優秀的公司。
□ 諾德成長優勢混合的基金經理郝旭東表示,投資上,最看重的還是追求“性價比”,任何標的只要性價比合適,就會買入。在實踐中,他形成自己的投資特色,其核心目標只有一個:盡可能地為持有人謀取絕對收益。
在他眼里,長期有效的復合收益率遠比短期大起大落的業績更有價值。而基于這個核心目標,郝旭東極其看重基金產品業績的回撤控制,每一次投資布局中,能否控制回撤幅度都是最重要的考量指標。
他偏好買入被嚴重低估的傳統產業公司,這種機會一般出現在熊市最低迷或者產業發生轉折點的時候,它獲取正收益的確定性較高;還偏好買入被市場普遍認為低估的新興產業公司,但由于其中大量存在概念炒作或者趨勢投機的成分,需要投資人具有深厚的新興行業研究功底,其獲益的確定性相對較低。
最后,對于想要借道基金“抄底”的投資者,基金君想強調一點,投資基金應該抱著相對長期的心態,2800點之下逐步定投或許更為靠譜。雖然基金過往業績好,并不意味著未來會一定好下去,但優秀的人持續優秀,比“逆襲”的故事更為靠譜。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