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風靡一時的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以下簡稱本田)與石家莊雙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雙環汽車)歷時12年的專利權糾紛系列案件后,本田再次在中國市場“挑起”了一場專利“訴訟戰”。
近日,“知產北京”微信公眾號發布收案消息,稱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受理了本田起訴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城汽車)、北京泊士聯汽車銷售中心(以下簡稱泊士聯銷售中心)兩起侵害發明專利糾紛,涉及長城汽車制造、銷售的哈弗H6型汽車,涉案標的額共計人民幣2000余萬元。
2月5日,法治周末記者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相關工作人員進行了核實,對方表示以“知產北京”公眾號發布的相關信息為準。目前此案已被受理,處于管轄權異議審理中。
長城汽車:不存在專利侵權
公開資料顯示,本田的總部位于日本東京,是一個跨國汽車、摩托車生產銷售集團。長城汽車是中國自主品牌代表車企,產品主打SUV車型。
2017年,長城汽車的銷量為107萬輛,其中,SUV車型銷量達93.8萬輛,已連續7年保持全國銷量和出口量第一。作為長城汽車主力車型,哈弗H6的銷量占據長城汽車2017年總銷量近50%。
據“知產北京”透露,本田訴稱,本田會社是第200710008273.0號、名稱為“車輛的后部車門結構”以及第200710161631.1號、名稱為“車輛的裝飾物安裝結構”兩項發明專利(統稱涉案專利)的專利權人。
法治周末記者在國家知識產權局查詢發現,上述兩項發明專利均于2010年授權公告。前項專利可謀求輕質化且具有足夠的剛性,能減少制造時的作業工序、降低制造成本;后項專利可靈活改變車頂裝飾物及車窗裝飾物的安裝順序。
本田認為,長城汽車涉嫌侵權車型是車輛號為LGWEF4A56FF064336的黑色哈弗H6升級版,這款車型后部車門結構及裝飾物安裝結構侵犯其專利。
本田主張,長城汽車制造、銷售、許諾銷售哈弗H6汽車的行為,以及泊士聯銷售中心銷售、許諾銷售哈弗H6汽車的行為,均構成對其涉案專利權的侵犯,應依法承擔停止侵權、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對此,法治周末記者試圖聯系本田總部未果,隨即采訪了廣汽本田相關負責人,對方稱不清楚此案。
而長城汽車公關部相關負責人則于2月5日對法治周末記者表示,長城汽車的產品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不存在專利侵權的情況,如果走法律程序,公司將積極應訴。
律師:是否侵權應參考兩個原則
在北京宣言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方向的律師杜秀軍看來,長城汽車哈弗H6是否侵權,與公眾基于習慣認為的用哈弗H6汽車跟本田汽車比對不同,而是需要將哈弗H6汽車與本田專利要求保護的技術進行比對,這并不涉及與本田汽車的比對。
在此基礎上,杜秀軍認為,如果長城汽車哈弗H6的技術完全包括了本田的專利要求保護的技術,那么就構成侵權,這就是專利侵權訴訟中的“全面覆蓋”原則。而如果長城汽車哈弗H6的技術,雖然沒有完全包括本田專利要求保護的技術,但差別不是太大,也會構成侵權,這是專利侵權訴訟中的“等同侵權”原則。
“如果既不構成‘全面覆蓋’,也不構成‘等同侵權’,那么長城汽車哈弗H6就不會構成專利侵權。”杜秀軍對法治周末記者說道。
同時,杜秀軍表示,對于本田提出的侵權指控,長城汽車可以提出管轄權異議來增加自己的應訴準備時間,但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還是具有管轄權。
“也可以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本田的專利無效宣告請求,最終法院會根據情況決定是否中止侵權訴訟,以等待專利無效宣告程序的結果。”杜秀軍分析稱。
專利成為商業競爭的“武器”
其實,這已經是本田第二次起訴中國自主汽車品牌專利侵權了。
早在2003年,本田連續8次向雙環汽車發送警告信,稱雙環汽車生產的SUV“來寶S-RV”侵犯了本田CR-V的外觀設計專利。雙環汽車回應稱,車型設計尚未定型。隨后,雙環將定型產品資料電傳至本田,本田則認為定型設計仍然存在侵權問題。
同年10月,雙環汽車向河北省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確認外觀設計專利權侵害不成立。本田則在當年11月,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起訴雙環汽車侵害其系列外觀設計專利權,并要求賠償。
此后,在2003年至2008年間,雙環汽車多次增加訴訟請求。兩案件被合并審理,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判令本田敗訴。而在此期間,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第8105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宣告涉案專利權無效。
本田對此裁決表示不服,上訴至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撤銷了專利復審委員會關于涉案專利權無效決定,涉案專利權仍然有效。2013年,雙環汽車增加訴訟請求,將賠償金額提高至3.66億元。
2013年8月,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對比來寶S-RV與本田專利中的CR-V,認為從主視圖、側視圖及后視圖觀察,在整體和細部上均存在明顯差異,未落入涉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不構成侵權。法院同時判決本田賠償雙環汽車5000萬元。
本田與雙環汽車均對判決結果表示不服,上訴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12月作出終審判決,維持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對專利權侵害不成立的判決。同時,考慮本田向雙環汽車經銷商不當發送警告信的影響,判定本田賠償雙環汽車經濟損失1600萬元。
在杜秀軍看來,本田與雙環汽車長達12年的專利系列訴訟,暗示了此次本田與長城汽車的專利訴訟也將是一場“持久戰”。
“需要本田和長城汽車雙方各展神通。而這一切都在宣告,知識產權之爭越來越普遍,專利也將成為企業之間進行商業競爭的有力武器。”杜秀軍對法治周末記者說。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