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5 14:33 | 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從機構觀點來看,盡管中長期債基、高股息類基金近期出現調整,但總體并不悲觀。興銀基金也認為,債市調整是結構性的,在基本面偏弱和整體利率債供給未發力的背景下,債市還...
今年以來,部分投資者的求穩心態,令確定性高的資產變得“暢銷”,中長久期類債基、高股息類基金最近更是成為了機構的重點銷售方向。不過,面對這類產品近日的波動,不少基民尤其是高位買入者對上漲的持續性表現出憂慮。業內人士認為,在資產火熱時加大售賣力度,容易讓投資者承擔更高的投資風險,折射出行業“順人性”銷售的痼疾。
熱銷產品高位波動
今年以來,債券類、紅利類基金憑借相對穩健的業績,獲得資金青睞。尤其是近期表現出色的中長久期債券產品,更成了“香餑餑”。但近日,隨著債市、紅利指數出現調整,部分高位買入的投資者或已虧損。
Choice數據顯示,此前上漲較快的30年國債近日有所調整。此外,截至3月14日,紅利指數今年以來漲逾10%,但本周下跌近4%。
受此影響,本周以來,截至3月14日,3189只純債類基金收益率為負,占總數近九成;權益類基金中,跌幅較大的產品多與高股息類資產有關,比如煤炭類ETF、紅利類ETF,以及一些重倉相關資產的主動管理型基金等,而這類基金恰是近期的熱銷產品。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首募規模靠前的均是債券型基金。此外,今年發行和將發行的紅利類基金高達34只。
基民擔憂買在高位
從最近機構重點營銷的方向來看,部分機構又一次選擇了“好賣就多賣”的順人性銷售。
許多近期買入中長期債券類基金和高股息類基金的投資者,也產生了是否買在高點的擔憂。有關“紅利基金、債基還能持有嗎”的問題,頻繁出現在互聯網社區內。
有業內人士透露,此前由于長債端利率不斷下行,有基金電商零售端出現短債基金規模下滑、長債基金規模增加的現象。同時,不少基金公司、互聯網基金銷售平臺上,收益率不錯的紅利類基金也在反復被推薦。
“所謂盈虧同源,以債基為例,此前以30年國債為代表的中長期債券表現出彩,債基若采取高久期、高杠桿或能帶來更高的回報,但隨著交易擁擠度提升,風險隨之放大。部分基金公司、代銷機構銷售無視積累的風險,重點營銷此類產品,是缺乏‘克制’的體現。”滬上某債基經理表示,若不是買在高位導致短期虧損,投資者的體驗不會很差,因為長期來看,多數債基業績是穩健的。
有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表示,近些年基金銷售難度總體提升,基金公司、銷售機構若不靠順趨勢營銷來做大規模,就可能落后于同行。
從機構觀點來看,盡管中長期債基、高股息類基金近期出現調整,但總體并不悲觀。興銀基金也認為,債市調整是結構性的,在基本面偏弱和整體利率債供給未發力的背景下,債市還未到出現反轉的階段。
對于高股息類基金,匯豐晉信基金宏觀及策略師沈超表示,前期紅利資產快速上漲后積累了超額收益,一定程度上引發了資金止盈需求。另外,隨著市場風險偏好提升,資金也開始從紅利板塊流向處于估值相對低位的其他優質板塊。但長期看,紅利資產作為波動率相對較低的防御性資產,在無風險利率下行的背景下,仍具備長期配置價值。
盈米基金旗下投顧平臺且慢提示,投資者還應多從資產配置角度衡量不同資產間的配置性價比,在性價比較低時注重風險控制,反之積極關注,避免追漲殺跌。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