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8 10:18 | 來源:華夏時報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5月18日,上午9點,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在北京金融街15號正式揭牌。這意味著,運行了5年的銀保監會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18日揭牌,我國新一輪金融監管領域機構改革邁出重要一步,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是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備受關注的內容,根據改革方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在中國銀保監會基礎上組建,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人民銀行對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的日常監管職責、有關金融消費者保護職責,證監會的投資者保護職責劃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優化和調整金融監管領域的機構職責,對于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解決金融領域長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正式揭牌 黨委書記李云澤首次亮相
5月18日,上午9點,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在北京金融街15號正式揭牌。這意味著,運行了5年的銀保監會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易會滿,以及國家金監總局黨委書記李云澤、相關領導、工作人員出席揭牌儀式。與此同時,“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方網站也正式啟用。至此,我國金融監管體系從“一行兩會”邁入“一行-總局一會”新格局。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正式揭牌!黨委書記李云澤首次亮相
5月18日,上午9點,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下稱“國家金監總局”)在北京金融街15號正式揭牌。這意味著,運行了5年的銀保監會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華夏時報》記者8:00左右抵達現場,此時已有多家媒體在此“蹲點”拍攝,現場工作人員在做揭牌前最后的測試和準備。上午9點整,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正式揭牌。現場舉行了升旗儀式,時不時有民眾路過圍觀拍照。一市民表示:“特意前來記錄這一歷史時刻。”
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易會滿,以及國家金監總局黨委書記李云澤、相關領導、工作人員出席揭牌儀式。
與此同時,“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方網站也正式啟用。昨晚20:47分,“中國銀保監會”官方公眾號顯示出:已更改名稱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至此,我國金融監管體系從“一行兩會”邁入“一行一總局一會”新格局。
國家金監總局改革推進,突出中小銀行改革化險
今年3月7日,根據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議案,組建國家金監總局,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國家金監總局是在銀保監會基礎上組建,將央行對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的日常監管職責、有關金融消費者保護職責,以及證監會的投資者保護職責劃入其中。
此后,央行與國家金融監督總局各司其職,央行更聚焦貨幣政策等宏觀調控手段,其它事情都將交給國家金融監督總局和證監會。
“合并同類項。”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如此概括。他提到,原來一些交叉業務、不同部門監管的業務進行梳理整合,監管條線更清晰。此后“非證券類金融業務都歸它管了”。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張偉曾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總局正是要落實‘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這一目標。”
張偉提到,這一改變總體而言延續了從2017年以來從“分業監管”向“合業監管”的發展趨勢,有利于解決金融領域長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減少監管套利,保護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權益。
此后,3月28日,銀保監會官網發布《2023年度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銀保監會)部門預算》。這是國家金監總局首次公開發文。其中披露,2023年銀行機構專項檢查工作將開展一系列綜合性檢查、專項檢查和線上檢查等,預計派出銀行機構檢查組約2000個,檢查銀行機構約 2500 家次。
《預算》中還指出,2023年將“突出中小銀行改革化險”。《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中小銀行改革化險的節奏加快。截至今年5月,浙江省、河南省、遼寧省、甘肅省、四川省、山西省、海南省等7個省提出了省聯社改革方案。
金融監管改革任務艱巨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一把手”已正式落定。5月10日下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召開領導干部會議。中央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宣布了中央決定:李云澤同志任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黨委書記。
5月18日,李云澤出席國家金監總局揭牌儀式。李云澤出生于1970年9月,山東煙臺人,現年52周歲。1993年7月參加工作后,曾在金融系統工作25年,直至2018年9月調任四川省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
與他在工作上有過接觸的人對其評價頗高。曾有媒體報道,李云澤為人低調踏實、勤奮敬業,擁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和學習能力。
2018年9月6日晚間,在李云澤離任工商銀行副行長之際,工商銀行發布的離任公告表述:“李云澤先生自2016年加入本行以來,恪盡職守,勤勉盡責,在本行業務發展與管理、轉型創新、智慧銀行建設、大零售戰略和綜合化戰略推進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2022年底,現出任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的郭樹清曾提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金融監管改革任務非常艱巨。
他認為,現階段金融監管面臨諸多挑戰。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不穩定不確定不安全因素明顯增多,金融風險誘因和形態更加復雜。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時期。
例如去年的河南村鎮銀行事件,將農村中小銀行普遍存在的公司治理、股權結構等問題暴露無遺。此外,從2022年年報中看出,商業銀行凈息差亮起紅燈,營收增速面臨較大回撤,同時,房地產沖擊仍在,去年多家銀行房地產貸款不良率明顯上升。
在中國政法大學法與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李曙光看來,此次金融監管機構改革中,最重要的考慮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和系統性風險。他曾提到,現行金融監管體制依然是板塊性,沒有建構起穿透式監管,加之部分金融領域監管主體不明確,甚至出現監管空白等,跟不上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需要。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認為,此次金融監管部門改革將對中國金融市場產生一系列重要積極影響,包括進一步增強金融監管工作科學性、合理性和有序性;有效調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金融監管職責,規范金融市場運行秩序,更好地支持金融創新與控制金融風險。
這都將是李云澤就任后的新任務。而實際上,李云澤此前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及金融改革。
2017年6月,時任工商銀行副行長的李云澤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資源配置過程中要堅持市場化原則,充分發揮市場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做好加法和減法,應該充分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配置資源。
“貨幣中介、信用中介、信息中介既是金融機構的根本功能和屬性,同時三者之間互為依托、互為促進,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不能完全離開以上三中介功能的作用。”李云澤稱。
這無疑是“一行兩會”格局形成5年后,中國金融監管機構最重要的一輪改革。在暌別金融系統五年,李云澤任職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備受市場關注與期待。
《電鰻快報》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