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0 09:27 | 來源:金融界 | 作者:石燦 | [電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站在快手電商下一個五年的起點。
快手科技創始人兼CEO程一笑走到舞臺中心位置,站定,說了幾句話,語序有些錯亂。觀眾聽得出來,他有一點緊張。稍作調整,觀眾鼓掌,他再次開始,找到屬于一家公司掌舵者的節奏。
這是2023年5月9日上午10點,快手電商引力大會現場。
“快手電商下一個五年的起點” 。
這場大會被程一笑稱為快手從2018年下半年正式開啟直播電商業務,5年后,GMV進入萬億規模階段。該業務已成為拉動快手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也是整個快手商業生態的中心。
“體現了快手對電商業務的超級重視,以及對未來的高度期待。”
快手對電商業務的重視毋庸置疑,這種重視,在去年秋季的人事變動中已露出端倪。2022年9月中旬起,程一笑兼任快手電商第一負責人,原電商事業部負責人笑古則將轉任本地生活業務負責人。 在本次電商引力大會現場,程一笑完全不掩飾這種重視,他在演講開篇提到,作為公司CEO,由他直接負責電商業務,
由公司CEO直接帶隊,不論是對公司內部資源的投入程度,還對是團隊心氣,都具有獨具一格的動員力量。近半年以來,快手對電商業務的資源傾斜,在內部是人盡皆知的戰略。曾有接近快手海外業務的人士向刺猬公社透露,快手在海外業務中的投入有所減少,整體處于維穩狀態,“相當一部分研發人力被抽調去電商了”。
中層業務管理者的調動同樣展現出快手要在電商業務“大干一場”的決心。
當天下午在大會發言的快手電商產品負責人葉恒,此前是快手主站社交及生產部門的負責人,曾在多屆快手春晚項目中承擔過重要角色;商業化內循環及流量業務負責人孔慧,此前是快手主站消費業務負責人,是跟隨快手一同成長起來的中堅力量。
匯聚眾多資源后,快手電商業務產生了哪些變化,未來還會產生哪些變化?外界或許可以從三屆電商大會的變化中窺探出一些端倪。
快手電商首次舉辦行業大會是在2021年,即首屆快手電商引力大會。互聯網紅利見頂行業背景下,當時的電商業務負責人笑古判斷,依靠爭搶公域流量的傳統直播電商模式前景并不樂觀。于是,快手電商開啟所謂的“直播電商2.0時代”,轉向以平臺上的用戶、主播為核心,通過人設增強信任關系和轉化率。
“自發性的人”
這一策略的核心是,強調創作者和粉絲關系的重要性,平臺“不干擾”商家、用戶、主播的內容經營和貨品經營,提供更多的是軟性服務。
人貨場三原則下的“場”被視為重中之重。
2022年的電商引力大會上,快手電商圍繞新市井概念,推出新市井電商,核心點變為直播間的信任關系驅動下電商交易,
快手對人,特別是對老鐵們的理解是很深的。基于這一定位,快手電商當時提出“實在人、實在貨、實在價”的主張,往快品牌、品牌、服務商三個方向補足貨品方面的短板,但對貨品的描述是“高體驗性價比的好物”,較為模糊。
“協作”
到了2023年,人貨場在快手上已經各自生長成獨立的形態,快手電商開始強調,用更加強的推力把三者聯動起來。程一笑在會上提出將把資源向優質經營者傾斜,為此,快手電商推出一項名為“川流計劃”的計劃性獎勵機制,在商品、內容的供給端提供來自平臺把控的流量池。
這意味著平臺方在追求更高的掌控力,以避免前些年時常出現的被創作者裹挾的局面。
如此背景下,協作變得格外重要,全域深度經營不一定完全實現,但對快手重塑業務掌控力有很強的提振作用。
低價、經營方法與信任。
程一笑在37分鐘內講述的信任電商世界觀中,提煉的關鍵詞為:回顧過往三屆電商引力大會,這三個關鍵詞的身影都曾隱隱約約出現過,但從未如此清晰地擺到臺前來,清晰到,甚至有些赤裸。
以“低價好物”為例。過往,快手電商對低價的描述是比較模糊的,例如2022年,快手電商曾打出“實在人、實在貨、實在價”的口號,用“實在價”代替“低價”的表述。這種回避,有其歷史成因,也有市場環境對的影響,在某一時期,快手不想加深外界對其“低凈值、低價格、低品位”的刻板印象。
但到今年,快手CEO程一笑已經可以坦然直接地使用“低價好物”的描述了。變化來源于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快手自身的努力,讓平臺用戶的價值在商業上得到體現。
2023年一季度,快手電商的經營者數量同比增長50%,掛車商品數量同比增長79%。根據快手財報,2022年快手電商GMV同比增長32.5%達到9012億元,交易的發生,是商業價值最好的佐證。
另一方面是外部環境的變化。
拼多多、京東、淘特等電商平臺強推低價格策略,讓大眾對用戶本身的關注度遠低于價格本身,無意間改變了整個市場對于所謂“低凈值用戶”和“低價值商品”的偏見。主流互聯網搖旗吶喊的“流量見頂論”在人數規模面前,找到了新的可挖掘空間。
在經營方法上,快手提出全域經營概念,即讓商家在快手生態內獲得更多的經營場景,以店鋪為中心做好自播和分銷。
而在2022年5月的抖音電商生態大會上,抖音電商先前一步推出“構建全域興趣電商”的概念。規避老牌競爭對手且運行一年后,抖音逐漸把貨架電商視為“顯性重點”。抖音商城(店鋪作為更小單元)作為流量的承載器,搜索、短視頻、直播均為且做好橋梁嫁接的服務。
店鋪
這套方法論的核心經營落點就是,它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征:
對快手而言,這無疑是提升電商商業效率的關鍵。在過往的電商方法論中,快手非常強調自下而上的商家自發性和創作者自發性,但是在電商大戰的新階段,平臺宏觀策略和對資源挪動的能力顯得格外重要。快手正在增加自身的“計劃經濟實力”。
這是“流量普惠時代”給快手留下的寶貴遺產,信任二字,從快手內容生態移植到了快手的商業生態。
最后一個關鍵詞,也是最核心的那一個,是信任。從誕生之初,快手的內容生態就帶著一絲江湖氣,創作者和消費者們從人群中走來,向人群中走去,彼此相互致意,像是一道行走江湖的老朋友。
這是在別的電商平臺很難看到的奇觀,一個粉絲并不多的主播,也能擁有一批鐵粉,沖著對他個人的信任,買下他所推薦的商品,只是因為“我就信你啊”。這種信任是多年以內容會友培養出的情誼,生長在定期更新的工廠視頻里,生長在每天記錄“今天晚上做什么菜”的閑聊天里,生長在從冬到夏從春到秋的菜園子里。
即使到今天,抖音在用戶規模上已遠超快手,那些從遙遠時代就開始生長的信任依然存在。互聯網時代,時間概念開始變得模糊,說是遙遠時代,其實也不過短短6年。電商這一仗,仍要靠用戶與主播間的信任來打,只希望快手能說到做到,不要辜負這場信任。
以下為程一笑的演講內容,經刺猬公社編輯整理:
各位快手老鐵,各位快手電商的經營者們,大家上午好!
我是程一笑。作為快手CEO,我來直接負責電商業務,這體現了我們快手對電商業務的超級重視,以及對未來的高度期待。
2018年下半年,快手正式開啟直播電商業務。5年后的今天,GMV進入萬億規模階段。
電商業務是快手未來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也是我們整個商業生態的中心。
在電商業務快速發展到今天這個時間點上,我們更要以長期維度去思考業務的發展方向和模式,做長期真正有利于用戶體驗、有利于經營者健康發展的事。
站在快手電商下一個五年的起點
所以,,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快手電商從哪里來,又要往哪里去,聊聊我所理解的信任電商。
為什么直播電商成為一種潮流?
直播電商是過去10年以來,電商行業甚至零售行業的一次重大變局。 尤其是進入2020年以后,疫情帶來的變化,催生了直播電商的爆發式增長。
從2018年到2022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從9萬億增長到將近14萬億,大概有超過50%的增長,但2022年的同比增長只有4%。這里有移動互聯網人口紅利趨于消失的原因,也是疊加了疫情等國內外多重因素沖擊的綜合結果。在這樣的宏觀大背景下,直播電商一枝獨秀,增速領跑網上零售,成為消費亮點。
具體到快手電商業務,即便是在充滿挑戰的2022年,我們仍然保持了32.5%的增長,并且月活躍買家穩定在1億以上。
在我看來,這是一個還不錯的成績:快手電商的高速發展既得益于時代的紅利,也是我們和各位經營者一起努力奮斗的結果。
除了我們都能看到的數字變化,我一直在思考,為什么直播電商成為一種潮流?而且這股潮流還深度改變了大家買東西的方式,滲透進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形成了新的購物習慣。
換句話說,短視頻、直播和電商之間,發生了什么樣的化學反應?
對快手來說,我們做短視頻和直播,用了算法對內容進行推薦,同時打造了一個以視頻為載體的社區,大家在快手,不僅是來看好玩、好看、好用的視頻內容,更重要的是和背后的人產生了聯系和互動,大家有來有往,彷佛朋友一樣。
而傳統電商,不管是我們熟悉的品牌還是源頭好貨,擅長的都是商品本身和價格,在內容上是短板。
我們不僅要追求做好貨、好價格,還要追求輸出好內容,和消費者建立好的信任關系。
所以,當快手的直播和電商碰撞在一起,視頻化帶來更豐富的內容,加上社交帶來的信任感,是對傳統“人貨場”的一次革命性升級:
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我們也找到了快手的獨特價值。
通過直播把電商推向更廣闊的大眾市場。
快手電商給行業貢獻的第一個價值是,
很多人用“下沉市場”來描述快手的用戶群體,并且抱有一些成見。比如,認為老鐵不理解時尚潮流,只喜歡9塊9包郵。
事實上,下沉市場并不是“中低端市場”,而是人口基數最大、面積最大、潛力最大的藍海市場。他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費增速都快于城市居民,而且他們對品質的關注甚至超過對價格的關注。
就像我們現在身處的上海,也有很多快手的消費者。現在的年輕人追求個性,他們的服裝、鞋子、飾品,都是他們個性的一部分,上海的年輕人尤其這樣。他們喜歡小眾的原創設計師,就像這位21歲的菲菲說的,不輕易撞衫是他們的自我要求、自我修養。像朱芳萱這樣的理念鮮明、價格親民的原創設計師,就很好地滿足了他們的個性表達需求。
再比如珠寶玉石。
這是典型的非標品,每一塊石頭背后的故事、做成的產品都不一樣,對于這些充滿變數的非標品,好的主播、內容和商品本身一樣重要,消費者甚至能從中得到很大的精神愉悅感。像重慶的林小姐,她就很喜歡在快手看漂亮首飾,還喜歡看漂亮首飾背后的漂亮主播,感覺像看自己的閨蜜。
一旦形成,就可以極大降低交易成本,提供穩定的復購。
這種綜合決策,比去線下買東西只看商品和價格的決策模式,復雜很多,是一種復合的信任。
快手電商的獨特之處
說到信任,這正是快手電商的獨特之處。過去12年,快手用視頻作載體,打造出了一個半熟人社區。
什么是半熟人社區?
快手用戶彼此間,既能通過內容建立起認同和社交關系,又可以在算法推薦的內容池里不斷結識新的人,保持一種更開放的可能性。
快手上的社交關系,介于熟人的封閉式社交和陌生人的廣場式社交之間。也就是說,
根據我們2022年的財報,去年Q4快手日活用戶的日均使用時長,在已經比較高的基礎上再增加了12.6%。我們的用戶相互關注對數增長到了267億對,這個數字一年前是163億對。短視頻日均互動的總量也增長了50%。
這些數字意味著,快手上的用戶彼此間有著縱橫交錯的網狀關系,這種關系還在不停地增長。
大家很容易看到算法推薦的力量,但人群充分連接以后產生的社交關系網的價值,就不那么容易被理解。
事實上,快手電商的出現,就與這種社交關系網息息相關。2018年以前,快手上已經有強烈的購物需求,每天至少有100萬用戶在評論里留言表示想買視頻里出現的某件東西。他們之所以想買,往往是已經觀察了一陣子,覺得那個主播可以信任。
我們平臺要做的事情,就是保護好這種信任,放大這種信任,并基于我們的信任土壤,構建全面的信任機制。
因為信任是商業社會最重要的東西,可以顯著降低我們的交易成本。
我們每個人對此應該都深有感受。當我們在生意上和其他人合作時,如果還沒建立起信任,即便看上去是一件好事,也只能小步嘗試,一點點加深合作。如果我已經很信任對方,就可以在雙方都有收益的情況下,很快達成深度合作。
說到這里,我想與大家分享一下,我觀察到的信任在商品經濟中的發展過程。
最開始是小商品時代。小的時候,我家門口經常有幾個菜農過來賣菜,每天都是他們幾個人,我媽媽就特別相信他們賣的東西,覺得是靠譜的。
還有很多人童年記憶中的小賣部。一般是一對夫妻經營,和每個家庭都很熟,經濟困難的時候可以讓大家賒賬,大家發工資有錢了,又會特別照顧他們的生意,彼此就像朋友一樣。
到20世紀90年代,漸漸進入產品時代。我記得那時開始有海爾、可口可樂這樣的品牌產品走進大家的生活。因為它是一個牌子,品質和服務都很穩定,所以我愿意買它,這是對品牌的信任。
再過幾年,到2000年前后,在我生活的范圍內出現了沃爾瑪、家樂福、711這樣的商超。里面賣的很多東西可能沒有見過,但我認為這么大的商場,不至于賣一些假冒偽劣的東西。這時我不僅信任品牌本身,也開始相信商超的背書。
然后到了電商時代,線上支付和用戶點評系統,構建了網上交易的信任關系。我們看到5分店鋪時,就會覺得是靠譜的,而且有支付工具的交易保護,也不擔心上當受騙。再加上線上零售的便捷性,它飛快地成為我們最主流的購物方式之一。
現在,在快手,很多主播和消費者都是半熟人關系,大家相互認可、相互陪伴。只要熟客名字出現在直播間,主播都要和對方聊上幾句。這意味著,在平臺信任、品牌信任之外,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又回來了。
一個普通用戶來到快手,一開始可能是因為某些內容吸引他,覺得看的“爽”,但他長期留下來的原因還是因為有信任和溫度,這里有陪伴的感覺。這個道理放在電商交易上其實也是一樣。
每次消費決策的改變,都是一個特別大的生意機會,會生長出特別不一樣的公司。
我認為,平臺、經營者和用戶之間的信任度,有沒有通過交易變得越來越深,這是我們未來真正的大機會。
如果基于平臺、品牌、人的綜合信任機制足夠成熟可靠,我們就可以看到:新用戶更加敢下單,老客戶更愿意復購,一些高決策成本的行業也有了不一樣的機會,比如大額消費類的汽車,還有珠寶玉石這類門檻很高的非標品。
“好的生活,可以不貴”的經營理念
當我們有了老鐵的信任,我們到底要用這些信任去做怎樣的事呢?
換句話說,快手電商的初心是什么?
答案其實非常樸素,就是通過直播電商讓老鐵們過上更好的生活,這種更好的生活,并不需要他們支付很昂貴的價格。
“好的生活,可以不貴”
基于這個初心,我們提出的經營理念。
我們的初心是在前進道路上指引方向的北極星。信任就是通往這顆北極星的道路本身。
我認為信任電商,就是讓消費者在快手,通過值得信任的主播和內容,發現適合自己的低價好物。
“值得信任的主播和內容”“發現”和“低價好物”。
這句話很好理解,關鍵詞就是:
“發現”是平臺要持續努力的方向。不管是貨找人,還是人找貨,我們一方面要實現合適的人貨匹配,另一方面要提升匹配的效率。過去,快手擅長的是內容創作者和內容消費者之間的匹配,現在,我們還要努力提升商品和買家的適配度和匹配效率。
“值得信任的主播和內容”,還有“低價好物”,是需要各位經營者一起努力的部分。大家要交付給消費者的是一個綜合購物體驗,這個體驗既包含了基礎的貨和價,也包含了好的內容、好的服務,甚至還有選品本身的價值。
低價好物、優質內容,還有貼心服務。
在信任電商這條道路上,我們基于商品力、內容力、服務力,總結了三個有助于提升經營能力的風向標,那就是:
這三個方面看起來平平無奇,但我認為這是交易的內核。與其做很多花里胡哨的動作,不如返璞歸真,先把本質的基礎打牢。
那到底什么是低價好物?很多人會認為,是不是低價商品里面挑一些好的,就是低價好物了?這個理解是錯誤的。
我們說的低價,并不是9.9這樣的絕對低價。我們說的低價好物,指的是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實現價格的相對低。我們要滿足的是消費者在購買“好物”時的高性價比需求。
在保證低價好物的前提下,內容是我們要強調的第二個重要風向標。
內容是商品的載體。
尤其在短視頻和直播的場域里,內容是否足夠好,一定程度決定了能獲得多少消費者關注。
過去,平臺和很多經營者都更追求交易的效率,也就是單位時間內賣出了多少貨,對于內容本身關注的不夠。這樣會產生一個結果:大家為了追求高轉化,只在價格一個因素上努力,希望單純通過低價快速吸引消費者關注,并打動他們趕緊下單。
這種做法一方面很難長期持續經營,另一方面缺少對交易全局的關注。消費者確實很關注低價,但消費者也想看到多元而豐富的內容,并且愿意為商家的新品、主播的選品服務和內容創造,支付一定的合理溢價。
簡單來說,就是經營者可以通過內容,影響消費者的心智,對他們進行種草。這是整個交易環節中最上游、最有創造力的部分。做好內容可以讓經營者獲得更多彈性和空間,比如吸引更多潛在消費者,在他們心里埋下種子,對品牌和它的商品產生向往,這樣在交易轉化的時候,更輕松、效率更高。
有很多人會問,快手到底能不能種草?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訴大家,當然可以。
好的服務能帶給消費者超出預期的體驗。
第三個重要的風向標是服務,
除了在基礎服務上做到位,還有很多細節可以讓消費者感受到經營者的用心。
在明確了低價好物、優質內容和貼心服務這三個風向標以后,經營者會關心,怎么知道自己在這三個方面做得好不好呢?
為此,我們推出了商品分、店鋪體驗分和帶貨口碑分。通過這三個分數的高低,經營者可以直觀地知道自己的經營狀況。
以前我們也有購物體驗分,但還不夠理想。一方面分數體系還不是很完善,另一方面分數只監督了經營的底線,和流量、資源的掛鉤做得不夠。
經營風向標之所以叫風向標,就是希望它能對大家的經營起到指引作用,讓所有人都清晰地知道該往哪里走,在對的方向走下去又有什么收獲。
所以,從現在開始,與經營風向標匹配的這三個分數的高低,會和大家在快手生態里獲取的資源多少直接掛鉤,比如流量、補貼、權益和活動門檻等等。
我在這里強調的是,快手電商生態里的所有經營者,都要把努力方向放在商品、內容、服務這三個方面。商品分、店鋪體驗分、帶貨口碑分,會是對大家經營成果的一個衡量,分數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大家能獲得的資源多少。所以請一定重視這些分數。
大家可能還有疑問,除了扎扎實實做好商品、內容、服務,在大方向上還應該怎么努力?快手今年還繼續大搞品牌嗎?快手今年會做貨架嗎?
下面,我就來回答大家關心的這些問題。
當我說“經營者”的時候,既包括商家,也包括達人。像經營風向標,對這兩個群體都是適用的。
首先,大家可能注意到,我用的比較多的詞是“經營者”。這是因為在直播電商生態里,存在商家和達人兩種不同的經營主體,
但商家和達人的的優勢、作用和玩法截然不同。很多時候,這二者不能混為一談。
商家就是傳統意義上的賣家,比如品牌和源頭好貨。商家擅長的是商品,我們追求的低價好物,最終是要靠商家來提供。
大家很關心,快手是否還要大做品牌、快品牌,我很明確地告訴大家,是的。
包括快品牌在內的品牌是商家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會堅定不移地持續和品牌合作,鼓勵品牌在快手深度經營。同時,我們也會持續在引入新商家、扶持中小商家上發力。
不同于提供商品的商家,達人擅長的是內容和社交。他們在電商生態中扮演的是“買手”+“推銷員”的雙重角色。
好的達人,一方面是消費者的決策代理人,幫助消費者從海量商品中,挑選出適合他們的低價好物,另一方面又代表了商家,幫助商家在消費者心中樹立心智,實現產品種草+交易拔草的一體化。
平臺的作用是不斷完善規則,把資源分配給好的經營者,進行生態調優。
在商家與達人之間,
健康的商達關系是發揮各自的長處,彼此配合,彼此成就。在二者之間,我們用“川流計劃”搭建了一個橋梁,促進流量同向。
“川流計劃”
讓達人分銷和品牌自播聯動。
什么是川流計劃?簡單來說,就是
比如,達人分銷了品牌商家的低價好物,算法就能識別出哪些老鐵買了這些商品、喜歡這些商品,進而給他們推薦品牌商家的自播。
對于商家來說,通過達人分銷可以完成測款、測用戶群的作用,并且可以通過川流計劃獲得精準流量。對達人來說,分銷低價好物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口碑,同時也可以通過川流計劃獲得流量獎勵。
川流是快手電商今年非常重視的一個項目。
一開始我們拿了300億流量做這件事,發現效果不錯,決定翻一倍,增加到600億。這也就意味著,今年一季度川流平均每天有1億的流量,到二季度每天平均就是2億。
未來川流可能還會進一步增加,因為給整個生態帶來了明顯的增長。今年一季度,川流給參與的經營者整體帶來了15%的額外增長,這個數據在二季度預期可以達到20%以上。
當前,參與川流計劃的達人也會得到相應的流量傾斜,但坦誠地講,還不夠顯著,未來我們也會傾斜更多資源給優質的分銷達人。
在這里,我強調一下,川流對于商家和達人來說,本質都是做增量。大家共同把蛋糕做大、共同受益。
至于大家關心的泛貨架,今年也會有明顯地推進。
快手擅長短視頻、直播的內容場,在激發和滿足消費者的不確定消費上有優勢。比如看到主播推薦一個小零食,即便家里有很多零食,還是會想下單買來吃。傳統貨架電商更適合承接確定性消費,比如家里的電視壞了,需要馬上買一個新的。
隨著直播電商日益主流化,消費者越來越習慣在快手上購買各種商品,這就對我們的貨架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快手說的泛貨架,包括推薦、商城、搜索和店鋪等多個場景。大家可能很關注商城這個tab或者入口,但泛貨架的內核是要有常掛品,能不依賴直播時段,7*24小時的滿足消費者。
對于商家來說,泛貨架是承接確定性消費的很好機會,多增加一個銷售場景,可以更好地提高綜合ROI。更具體的內容,稍后我的同事會與大家詳細分享。
我們把“低價好物、優質內容、達人分銷、店鋪自播、泛貨架”這5個核心關鍵詞匯總成“5S方法論”。
綜合前面說的,
希望各位經營者更有全局視野,在“全域經營,好貨不貴”的原則下,把分銷、自播、貨架這些不同場域的經營串聯起來,形成合力,做好深度經營。
總結
時間 關系,我的分享到這里差不多就結束了。 今天我想說的核心就是三點:
首先,我們希望經營者圍繞低價好物、優質內容、貼心服務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向快手老鐵提供好而不貴的生活。
大家可以通過商品分、店鋪體驗分和帶貨口碑分來判斷自己的經營狀況,這些分是大家能獲得多少平臺資源的重要依據,因為我們希望把資源向優質經營者傾斜。
大家有分工、有合作
其次,商家和達人在生態里的角色和作用有所不同,,重要的是流量對雙方而言都是同向的,一定要奔著共同做出增量、做大蛋糕去,共生共榮共贏才能一起創造更好的未來。
泛貨架是對內容場的重要補充,
第三,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增加,我們要把分銷、自播、貨架綜合在一起經營,要把低價好物和優質內容結合,做到 “全域經營,好貨不貴”。
最后,我相信直播電商是一個很大的機會,我們完全有機會一起重構10億用戶的消費決策。這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也是一個超越具體數字的目標,希望我們一起去實現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