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8 09:54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ST新海還面臨重大違法強制退市風險。此前,*ST新海及公司實際控制人張亦斌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據查明,2014年至2019年上半年,*ST新海通過參與專...
*ST新海拉響退市警報!4月16日晚間,*ST新海披露公告提示公司面值退市風險。據公告,截至4月14日,公司股票收盤價連續14個交易日低于1元,若收盤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1元,公司股票將被深交所終止上市交易。4月14日公司最新收盤價為0.98元/股,離面值退市又近了一步。
不僅如此,*ST新海還面臨重大違法強制退市風險。此前,*ST新海及公司實際控制人張亦斌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據查明,2014年至2019年上半年,*ST新海通過參與專網通信虛假自循環業務,合并報表層面虛增銷售收入共計37.41億元,虛增銷售成本共計32.18億元,虛增利潤總額共計5.63億元。公司2016年至2019年財務指標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3月末以來,*ST新海股價一直在“1元線”上反復掙扎,然而近三個交易日,*ST新海連續三天漲停。分析人士指出,存在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和面值退市兩重退市風險的公司,一般而言退市概率極高,這個時候炒作公司股票、博反轉,無異于刀口舔血,需慎之又慎。
連續多年涉財務造假
業績造假是上市公司不可逾越的“紅線”,但從披露信息看,*ST新海已觸及“紅線”。
*ST新海這一風險早已暴露。公司于2021年7月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2022年6月,公司披露證監會向公司實際控制人張亦斌下達了立案告知書,決定對其立案調查。
2023年1月,公司收到證監會出具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事先告知書顯示,2014年至2019年上半年,*ST新海通過參與專網通信虛假自循環業務,合并報表層面虛增銷售收入共計37.41億元,虛增銷售成本共計32.18億元,虛增利潤總額共計5.63億元。
經測算,公司2016年至2018年實際歸母凈利潤均為負值,2019年虛增利潤總額6495萬元。公司2019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母凈利潤為負值,2019年度財務報表被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2016年至2019年連續4年財務指標可能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
4月12日,*ST新海披露公司股票可能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第12次風險提示公告。
實控人大額違規減持
從基本面看,*ST新海財務和經營情況也不容樂觀。此前,*ST新海披露2022年業績預告稱,公司2022年預計虧損1.8-2.5億元,同比下降3913.16%-5396.05%,去年同期盈利472.05萬元。
在多重不利因素影響下,實控人通過大額違規減持方式“提前跑路”,涉及金額5.55億元。
深交所通報批評處分決定顯示,在公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期間,公司控股股東張亦斌、馬玲芝于2022年1月至2022年5月,因未履行質押式證券回購義務,導致張亦斌所持公司7.80%股份、馬玲芝所持公司11.64%股份被司法拍賣并完成過戶,涉及金額分別為2.19億元、3.36億元。前述行為屬大額違規減持,深交所表示根據相關規定給予兩人通報批評處分。
不僅如此,近期公司董監高變動頻繁,這常被市場視為公司釋放的“危險信號”之一。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月至今,公司已披露2位董事及1位財務總監離職的公告。其中,公司于4月8日公告,公司財務總監奚方于2023年3月31日合同到期并已到法定退休年齡,不再續聘。
分析人士表示,對于存在多重退市風險,尤其存在重大違法強制退市風險的公司,其股價大幅上漲違背常識,其背后是否存在異常交易,甚至操縱市場的行為存在不確定性。在全面注冊制推行的大背景下,資本市場常態化退市機制逐漸形成,投資者需充分認識新形勢,摒棄炒ST、博反轉的舊觀念。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