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6 10:27 | 來源:中國基金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勝利精密業績在短短2個多月后變臉,主因是牽扯到一年前以設備出資參股的安徽鼎恩企業運營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后稱:安徽鼎恩)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剛因業績造假“吃到”證監會罰單的勝利精密,又面臨業績大變臉。
4月5日晚間,勝利精密披露一份業績預告修正公告,該公司最新預計2022年歸母凈虧損達到2.4億元-2.8億元,扣非凈虧損則為2.2億元-2.6億元。而在1月31日,該公司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其歸母近利潤為盈利1500萬元-2200萬元。
勝利精密業績在短短2個多月后變臉,主因是牽扯到一年前以設備出資參股的安徽鼎恩企業運營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后稱:安徽鼎恩)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有意思的是,在一年前以2.84億元作價出資資產,時至今日評估價值即暴跌,導致公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虧損達2.26億元。這一數字占到一年前資產估值的近八成。
評估價值暴跌
根據勝利精密披露的業績預告修正公告顯示,該公司最新預計歸母凈虧損為2.4億元-2.8億元;扣非凈虧損則為2.2億元-2.6億元。就在今年1月31日,勝利精密于披露了《2022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度歸母凈利潤區間為盈利1500萬元-2200萬元。
短短2個月時間,勝利精密即宣告業績變臉。該公司給出的原因是,公司在2021年12月底以價值2.84億元設備投資入股安徽鼎恩,計入其他非流動金融資產科目。但隨后,公司聘請評估機構對安徽鼎恩進行股權價值評估。隨著評估機構現場收集資料、盤點等大量評估工作的推進,近日評估工作已完成,評估結果導致公司2022年確認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預計虧損2.26億元。
按照這一數字來看,2022年對安徽鼎恩的公允價值變動凈虧損占到初期資產注入時估值2.84億元的79.58%。換言之,在一年時間左右,勝利精密當初注入資產便縮水近八成。
實際上,早在2021年1月,勝利精密董事會即審議通過了《關于出售3D蓋板玻璃研發生產項目部分資產的議案》。勝利精密為這一交易設計了一套頗為復雜的方案。
按照方案,勝利精密旗下子公司安徽勝利以設備資產作價,以增資形式入伙至安徽鼎恩,完成入伙后,由安徽鼎恩將上述入伙資產又全部增資入伙至旗下子公司安徽精卓光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精卓科技),再由精卓科技將該增資的標的資產全部增資至安徽精卓光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精卓技術)。
記者查閱工商信息顯示,安徽勝利在2021年12月31日進入安徽鼎恩股東行列,持股比例約22.13%。而精卓科技是其唯一對外投資項目,安徽鼎恩持有這家公司37.47%股權。該公司第一大股東為曾經的“果鏈”巨頭歐菲光,持股比例為48.12%。繼續股權穿透,精卓技術也是精卓科技的唯一子公司。
資產早已成為“棄兒”
據了解,上述資產在2021年1月時評估價值為2.84億元。記者查閱彼時的資產評估報告,上述設備資產包括:機器設備合計205 項,主要包括 3D曲面雙工位貼合機、3D 拋光機正面、自動插鋼化框機、導光板遮光膠帶貼合機、輪廓度測試儀等。同時還包括部分辦公設備以及在建工程。
這筆資產注入一直到2022年1月22日才宣告最終完成。從首次評估資產價值到交易完成時間足足一年有余。在此之前,勝利精密方面一直表示相關設備運轉良好,并無提及相關減值跡象。值得注意的是,在勝利精密三季報中,公允價值變動凈虧損僅為879.76萬元。
實際上,3D蓋板玻璃項目早已成為勝利精密“棄兒”。早在2017年,勝利精密將此前增發未使用的募集資金9.44億元調整至智能終端3D蓋板玻璃研發生產項目,擬建設的智能終端3D蓋板玻璃生產線項目。當時投資總額達到32.85億元,將主要面向手機面板、筆記本電腦等方面。
不過,該項目并不盡如人意。勝利精密方面當時透露,自3D蓋板玻璃項目投產2年以來,內部生產實際一直處于新產品打樣階段,團隊缺乏量產和技術管理經驗,良率較低,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勝利精密直言,3D蓋板玻璃項目由于投入時機問題、產品方向誤判及內部運營問題導致未積累相應技術及成本優勢,而在目前公司資金緊張、行業產能過剩、公司核心技術及運營管理人員的流失、尚需增加相應設備資金投入等的情況下,公司將面臨進一步關停3D蓋板玻璃項目。
在2020年初,勝利精密就曾公開表示,2019年將計提其他資產減值約20億元,其中蓋板玻璃項目減值合計約13-14億。
剛吃證監會罰單
業績變臉的勝利精密在2022年剛吃到證監會罰單。去年9月22日,勝利精密收到來自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事關2015年勝利精密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蘇州市智誠光學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智誠光學)交易。
彼時,雙方約定在2015年至2017年度業績對賭期內,智誠光學各年度分別實現凈利潤4000萬元、4500萬元、5500萬元。最終,智誠光學完美地“完成了業績承諾”,三年合計實現凈利潤約1.54億元,完成率109.84%。然而,看似“完美”的業績卻摻了水分。
經證監會查明,2016年至2018年,智誠光學通過虛開主營產品銷售發票、虛假銷售原材料,未及時入賬原材料等方式,虛増營業收入、虛減營業成本、虛增利潤總額,導致勝利精密 2016 年年度報告、2017 年年度報告、2018 年年度報告共虛增營業收入4.37億元、虛減營業成本2.23億元,虛增利潤總額6.54億元,存在虛假記載。
而此次業績變臉的因素中,除了因資產評估巨幅縮水導致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虧損外,勝利精密還透露,近日收到蘇州捷勝科技有限公司支付的第二筆交易余款 1.48億元,而基于會計謹慎性原則,結合股權轉讓協議中約定的過渡期損益、未決訴訟等未盡事宜存在不確定性,公司將計提應收壞賬準備3800萬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