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1 00:30 | 來源:藍科技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藍科技觀察】業績不行,股價向上。這一波ChatGPT熱度,科大訊飛絕對是大贏家之一。 截止2月20日科大訊飛收盤價50.94元,市值為1183.72億元。一掃前期陰霾,乘著ChatGPT東...
【藍科技觀察】業績不行,股價向上。這一波ChatGPT熱度,科大訊飛絕對是大贏家之一。
截止2月20日科大訊飛收盤價50.94元,市值為1183.72億元。一掃前期陰霾,乘著ChatGPT東風,科大訊飛能真正飛起來嗎?
科大訊飛的故事很精彩,但資本市場都明白,如果沒有政府的補貼,今天的科大訊飛或許是另一番景象。盡管有著更多的AI屬性,但科大訊飛給外界的感覺是增收不增利,他們發展的步伐與政策扶持科技企業的節拍總是吻合,但似乎總是差一口氣。
2022年科大訊飛面臨著4年來的凈利潤首次下滑。根據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183.14-201.4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0%-10%。
叫好不叫座,總體業績差強人意。回到產品層面看,科大訊飛的產品能抓住熱度,然而從體驗層面看,效果值得探討。
以科大訊飛的翻譯機為例,隨著出境游解禁,作為“人工智能第一股”的科大訊飛,旗下的翻譯類產品也迎來了一小波購買熱潮。
一、營銷生猛,體驗雞肋
在科大訊飛的產品發布會上,我們總能一次又一次看到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炫技和高大上的技術名詞,配合生猛的全渠道營銷,以為科大訊飛又出了什么王炸級的產品。但可惜,現實是骨感的,即便它是“人工智能第一股”。
回歸到真實的用戶體驗上,科大訊飛的產品口碑似乎并不盡如人意,至少,沒有像它的發布會那般耀眼。
為了和閨蜜完成三年前許下的歐洲自由行的心愿,來自杭州的小王趁著年貨節京東平臺花費三千余元采購了科大訊飛的翻譯機,想著依靠這一個神器,幫助自己和閨蜜減輕歐洲自由行中的語言障礙。然而,在產品到手試用過后,小王對于“神器”的說法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識別速度不夠,翻譯不準,整體體驗甚至不如免費的有道翻譯,讓她感覺自己當了一回大冤種。
無獨有偶,同樣為孩子購買了科大訊飛翻譯類產品的李女士也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表達了對科大訊飛翻譯筆的失望,認為它功能雞肋,錄音音質差,轉寫要收費,正在考慮為孩子重新購入英語復讀機。
在社交平臺上,找到關于科大訊飛產品的吐槽并不是件費力的事。“雞肋”是不少用戶在使用產品后給出的反饋,其中包括很多做科技產品測評的專業博主。這一評價顯然與科大訊飛苦心營造的“科技感”有一定差異。
事實上,早在2018年的時候,科大訊飛就曾因為同傳翻譯造假問題而陷入輿論的風波,一時間產品能力飽受非議。事件過去4年之久,科大訊飛也并未完全從風波中完美脫身,關于對旗下產品能力的質疑,仍時不時地見諸媒體端。
“科大訊飛翻譯機和手機大小差不多,相當于多拿了一部手機和別人交流,其實不如下載APP直接與別人交流方便。”此前使用過科大訊飛翻譯機的王小姐,對于出境游使用的工具現在更傾向于使用翻譯軟件,更加準確便捷。
生猛的營銷并不能掩蓋科大訊飛產品力不足的問題,相反正在一點點反噬科大訊飛,消耗著消費者曾經對品牌建立起的好感。
二、靠政府“奶大”的科大訊飛
縱觀科大訊飛最近5年來的利潤構成,說它是一家靠政府“奶大”的科技創新企業并不為過,即便營收一路狂奔,但主營業務的利潤收入卻一直堪憂。與政府補助所貢獻的利潤形成鮮明對比,而這也是眼下科大訊飛不再被二級市場所看好的重要原因。
2021年,科大訊飛的營業收入為183.14億元,40.61%的增長率再度創下新高,但是凈利方面卻表現平平,全年實現凈利15.56億元,同比增長率14.13%,約為營收增長率的三分之一。
更為致命的是,其中有9.34億元是政府發放的補助,占比近六成之多!也就是說,剔除政府輸血,科大訊飛單純靠自己實現的凈利潤僅有6億元左右。
再來看2022年度的數據,2022年第一季度,科大訊飛凈利潤為1.11億元,但與公司經營業務非密切相關的政府補助為1.66億元,與經營業務密切相關的補助未作披露,也就是說,若將政府補助剔除,科大訊飛2022年第一季度實為虧損狀態。
根據科大訊飛披露的半年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獲得政府補助資金共計6.91億元,而同期經營活動凈現金為-16.17億元。可想而知,如果抽調政府補貼,科大訊飛有能力靠自己去維持企業的正常經營嗎?這也無怪乎外界會把套取政策紅利的帽子扣在科大訊飛的頭上。
政府愿意豪擲千金在科大訊飛上,其背后的邏輯是很好理解的。當前人工智能是無可置疑的前沿技術,與實體經濟的結合程度日益加深,可以說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密碼,極有可能孕育出新一輪的經濟增長點,政府重點投入無可厚非。
眼下,凈利潤與經營性凈現金流增長不同步,已成為科大訊飛發展路上的突出問題。一家本應該靠技術獲利的企業卻一直在靠政府補貼活在“溫室”之中,靠著被美化過的業績在市場講故事畫大餅,科大訊飛,是時候擺脫政府庇蔭,靠產品去掙出自己的真正利潤來了。
三、陷入幻象,科大訊飛亟需一場技術革命
不可否認,歷史上的科大訊飛曾有過創新的高光時刻,但是眼下,圍困科大訊飛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沒形成足夠的技術壁壘,而它身處的偏偏又是最強調核心技術的AI行業,突出的矛盾讓科大訊飛處在一個極為尷尬的境地。
從定價來看,科大訊飛顯然一開始瞄準的就是中高端市場,但是從產品表現力來看,除了早些年的語音識別技術稱得上令人驚艷外,近年來的科大訊飛在產品創新力和技術創新力上都乏善可陳,并沒有什么驚喜的單品。
將業務方向向C端慢慢轉移是科大訊飛抵抗利潤增長不利的手段之一。但是遺憾的是,沒有形成核心技術門檻的科大訊飛在這條轉型之路上走得并不順遂。此時的科大訊飛比以往任何時刻都需要一款強有力的拳頭產品,一方面去自證自身的科技研創能力,一方面找到全新的利潤增長擺脫長期對政府補貼的重度依賴。
在這點上,科大訊飛或許可以向互聯網老前輩微軟取取經。微軟能夠保持極強盈利能力的關鍵,在于它不可替代的技術創新力。尤其是在人機交互界面這一核心技術上,高筑的技術壁壘不僅為企業貢獻了長效的利潤增長率,據此而形成的完整生態也將企業帶入了發展的良性循環。
對于科大訊飛而言,技術壁壘和良好的生態搭建或是它突破當前發展困境的破題之道,而非是廣鋪產品,用一堆表現力平平的同質化產品去填滿貨架,更不應該是靠著政府的補貼賺吆喝過日子。
科大訊飛,亟需一場真正有力量的技術革命來帶飛自己。本輪借助ChatGPT熱度,科大訊飛股價迅速拉升,有人借此大賺了一筆。但問題是,當ChatGPT熱度逐漸消退的時候,科大訊飛還會有未來想像的余溫嗎?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