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1 15:33 | 來源:中證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ST沈機(5.960,0.02,0.34%)公告,公司預計2022年業績將扭虧為盈。查閱公告發現,公司依靠兩大手段實現“逆襲”:一是債務重組,二是子公司破產清算。...
ST公司保殼的關鍵節點再次來臨,2022年年報業績預告已大致描繪出ST陣營過去一年的經營畫像。部分*ST公司依靠各類“財技”,理論上存在“摘帽”預期。但細究來看,非經常性損益仍是不少*ST公司扭虧的主要原因,通過資產處置、債務重組等“老套路”突擊保殼的現象頻現。為此,監管機構迅速跟進盤根問底。專家表示,在監管高壓態勢下,非常規保殼手段恐難奏效。長期處于退市邊緣的公司須從根本上改變經營頹勢,否則會被投資者拋棄。
保殼“老套路”頻現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ST公司主要通過諸如資產處置、政府補貼、債務重組、無償捐贈等手段扭虧為盈,脫離險境。
1月30日晚,*ST沈機(5.960, 0.02, 0.34%)公告,公司預計2022年業績將扭虧為盈。查閱公告發現,公司依靠兩大手段實現“逆襲”:一是債務重組,二是子公司破產清算。
去年12月,*ST沈機披露債務重組公告,下屬子公司擬分別與濟南圣泉集團(23.900, 1.11, 4.87%)股份有限公司、何碩(沈陽)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簽署《債權債務豁免協議》。由披露可知,此次債務重組影響收益1.1億元至1.35億元。此外,相關子公司破產清算收益3000萬元至4000萬元。
依靠債務重組扭虧為盈的還有*ST順利(2.170, -0.03, -1.36%)。據公告披露,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與債權人進行了債務重組。此外,公司表示,受債務重組及接受現金捐贈等影響,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增加。
去年12月底,公司發布公告稱,為支持和推動公司長遠發展,接到股東深圳華涵的通知,在2022年12月31日前,擬向公司進行現金捐贈,金額為不低于3000萬元整(含),具體金額以實際到賬為準。公司無需支付對價,亦不附有任何義務。
股東“簡單粗暴”捐贈并非個例,此類情形也發生在*ST宜康(1.230, 0.05, 4.24%)(維權)、*ST亞聯(3.610, -0.03, -0.82%)、*ST吉艾(1.010, 0.17, 20.24%)等公司身上。
“在保殼關鍵階段,如果公司管理層認定經營層面的努力無望,那么非常規手段常常會被當作維系上市地位的救命‘稻草’,因為摘帽后喘息時間會大大延長。”某資深投行人士說。
監管機構火速問詢
記者發現,面對一些“扎眼”的保殼手段,監管部門的問詢迅速且精準,直指問題要害。前述投行人士認為,在監管高壓態勢下,一些非常規保殼手段恐難奏效,投資有保殼預期的公司需注意風險。
春節假期剛過,就有*ST運盛(5.600, 0.27, 5.07%)(維權)、*ST順利、*ST藍盾(1.510, -0.01, -0.66%)(維權)、*ST新文(1.960, 0.02, 1.03%)等公司的年報業績預告收到問詢函或關注函。
1月30日晚,*ST運盛披露2022年度業績預盈公告,預計2022年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后營業收入為6500萬元至7500萬元;預計2022年扣非后凈利潤為400萬元至600萬元,同比將實現扭虧為盈。
公司的收入確認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關注。據披露,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僅實現營業收入3525.24萬元,第四季度營業收入實現大幅增長。同時,公司的非經常性損益認定也值得商榷。數據顯示,公司第四季度凈利潤實現大幅增長。對此,上交所對公司發出問詢函,要求說明是否在第四季度新增貿易類收入,相關業務產生的利潤是否應當確認為非經常性損益。
通過處置長布村廠房和潛水裝備生產線建設項目,*ST中潛(12.800, 0.77, 6.40%)(維權)預計2022年扣非凈利潤為虧損6483萬元至6371萬元;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后,預計營業收入為11019萬元至11708萬元。由此可見,雖然公司仍為虧損,但營收剛好跨過1億元“紅線”,保殼意圖明顯。
財務數據顯示,*ST中潛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450.36萬元。面對公司2022年第四季度收入突增,深交所要求公司說明,是否存在年底突擊交易、虛假交易或提前確認收入從而規避股票終止上市的情形。
不僅如此,對于公司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后,營業收入的主要構成和對應金額,營業收入扣除項的具體內容,深交所要求公司說明相關收入是否應當予以扣除及其判斷依據,是否存在應扣除未扣除情況。
“高危群體”須警惕
兔年伊始,*ST西源(0.900, -0.05, -5.26%)連續跌停,讓*ST板塊“心頭一緊”,反映出一些公司的保殼前景不容樂觀。
1月29日晚,*ST西源發布2022年業績預虧公告,公司凈利潤與扣非凈利潤均為虧損。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公司2022年度凈利潤為負值、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期末凈資產為負值。基于此,公司股票在2022年年度報告披露后存在被終止上市的可能性。
據公司披露,截至目前,公司面臨大額的債務無法償還,所持有的2家礦山子公司股權及資產均處于司法凍結狀態,存在繼續被司法處置的風險。同時,上述礦山子公司均暫未正式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公司于2022年10月收購的從事煤炭洗選業務的子公司亦未正式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公司仍未取得穩定的營業收入。
在4項可能觸及終止上市情形中適用3項的*ST新文形勢同樣嚴峻。1月30日晚,公司披露終止上市風險提示公告,會計師事務所對收入確認以及收入扣除項、對公司收到合伙企業資金的核查工作尚未完成,不排除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不排除交易計入資本公積的所有者權益大幅減少,不排除公司2022年度被出具非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在退市常態化背景下,優進劣出的趨勢會更加顯著。”上述投行人士稱,長期處于退市邊緣的公司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經營頹勢,最終會被投資者拋棄。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