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31 14:25 | 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 | 作者:俠名 | [電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整體來看,消費市場持續回暖,迎來了農歷兔年的“開門紅”。美團數據顯示,假期前6天日均消費規模比2019年春節增長66%,異地消費較去年同期增長76%。此外,多個平臺的“...
疫情防控措施優化后的首個春節假期已經結束,美團、京東、蘇寧以及唯品會等零售和電商平臺相繼發布了春節消費趨勢報告。
整體來看,消費市場持續回暖,迎來了農歷兔年的“開門紅”。美團數據顯示,假期前6天日均消費規模比2019年春節增長66%,異地消費較去年同期增長76%。此外,多個平臺的“小時購”訂單也呈現激增態勢。另一方面,今年春節期間,預制菜也成為聚會家宴餐桌上的新變化。京東銷售情況顯示,春節期間預制菜成交額同比增長超6倍,佛跳墻、豬肚雞、酸菜魚等招牌菜受到各地消費者的青睞。
實際上,春節線上消費的熱潮也體現著消費市場的全面恢復,而消費熱潮有望進入常態化成為共識。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各大電商平臺紛紛加碼年貨節,推出“春節不打烊”等舉措,讓消費者享受到春節味道的同時,激發消費潛力,促進消費市場的回暖。“從各大電商平臺發布的春節戰報來看,表現均非常“靚麗”。但隨著電商在基礎設施、售后服務、供應鏈上的完善,人們春節期間通過電商平臺購物的習慣已經養成,因此春節期間各平臺業績大漲也在意料之內。”
多個平臺小時購訂單激增
1月27日,京東發布《2023春節假期消費趨勢》,手機通訊、家用電器和醫療保健的成交額占比提升明顯;服務消費升級更明顯,春節期間生活服務成交額比去年陰歷同期增長302%;“兔”年主題珠寶首飾銷量同比增長超10倍,禮盒類商品整體銷量同比增長超50%,預制菜成交額同比增長超6倍;低線級市場增長潛力足,近三年成交額占比逐年提升。
美團發布的2023年春節消費數據也顯示,生活服務業迎來“開門紅”。假期前6天,日均消費規模同比2019年春節增長66%,北京、上海、成都、重慶、廣州等地消費規模居全國前列。異地消費較去年同期增長76%,與本地消費一起迎來強勁復蘇,成為拉動經濟回暖的“雙引擎”。
此外,多個平臺小時購訂單激增也是春節消費的一大趨勢。1月28日,京東小時購發布《2023年春節即時消費數據報告》。農歷小年以來,京東小時購銷售額較去年農歷同期增長90%,禮盒類銷量超50%,“線上下單、年貨1小時送到家”的即時消費方式,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的主流選擇。
蘇寧易購同日發布2023春節消費數據,春節長假期間,蘇寧易購全國可比電器店客流量對比2019年持平略有增長,銷售額增長5%。此外,蘇寧易購在美團平臺春節訂單量環比增長110%,Appleiphone14、華為Mate50、AppleiPad9、華為MateBook14等成為最受消費者歡迎的“數碼外賣”。
特賣電商唯品會1月3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春節送健康正在成為最主流的禮品饋贈方式。數據顯示,春節假期期間,健康的相關禮品的關注度迅速走高,唯品會上,養生保健用品銷量同比去年春節假期增長223%,補益安神用品銷量增長190%。益生菌銷量相比去年春節假期增長40%。
此外,唯品會上,美妝、新年新衣等關鍵詞的搜索量居高不下,相比去年春節假期,今年春節95后連衣裙銷量增長30%。春節假期期間,全國多地氣候寒冷,款式新穎、顏值高的羽絨服、毛衣等也成為年輕人的選擇,和去年相比,今年春節女式外套銷量增長32%,運動羽絨服銷量增長近40%。
中消協公布消費維權輿情熱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電商消費熱潮持續的背后,也面臨著一些問題。1月30日,中消協公布“2022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包括電商平臺“保價”服務被指“套路”消費者、預制菜產品品質及應用場景存在侵權隱患等。
中消協表示,保價服務成為2022年各大電商平臺在“雙11”促銷活動中的宣傳重點,但其實施成效卻引發輿論質疑。2022年10月下旬,阿里、京東、抖音等電商平臺均在“雙11”相關活動宣傳中強調平臺保價服務,保價時間從27天至34天不等,一些平臺還增設了“一鍵退差價”的渠道;各大電商平臺的商家也推出了規則不一的保價服務,一定程度上提振了消費者對于“雙11”促銷力度的信心,一時間成為輿論焦點。
然而,調查發現,不少商家的保價服務事實上附加各種條件,有的將價格先升后降,有的修改商品鏈接逃避價保責任,有的隨意設定滿減規則,不僅使得消費者“霧里看花”,還存在侵害消費者權益隱患。
在預制菜消費方面,中消協指出,近年來,具有方便快捷、種類豐富等優勢的預制菜站上了風口,其降低經營成本等優勢吸引著越來越多餐飲企業嘗試布局。
然而,消費者的爭議之聲也日益上漲,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當前消費者在餐飲選擇上追求高效便捷的同時,愈發重視安全和營養,而預制菜卻屢被曝出存在質量參差不齊、口味欠佳、標識信息標注不全等問題,引發消費者擔憂;另一方面也由于一些餐飲商戶或有意或無意地隱瞞了餐品由預制菜制作的情況,導致希望品嘗廚師現炒餐品的消費者感覺“受到了欺騙”。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