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8 15:54 | 來源:國際金融報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港股跌幅更是領先A股,截至收盤保險板塊下跌1.85%。其中,新華保險領跌,收跌3.33%,中國人壽跌幅超3%,中國平安下跌超2%。...
保險股今日震蕩下跌。
截至1月17日收盤,A股保險板塊下跌1.55%,五大上市險企齊跌。其中,中國人壽收跌3.55%,盤中一度跌超5%,中國太保下跌1.41%,中國平安和中國人保跌幅均為1.13%。
港股跌幅更是領先A股,截至收盤保險板塊下跌1.85%。其中,新華保險領跌,收跌3.33%,中國人壽跌幅超3%,中國平安下跌超2%。
市場情緒短期受壓制
對于今日保險股走低,國際注冊理財師學會講師王詩文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這是受出生率下降的統計數據影響,短期影響股價,畢竟新增人口數量的減少,會導致行業未來發展的客戶整體基數下降。
“但從中長期看,隨著未來延遲退休、減稅降費等托底人口增長政策落地,加之中國的保險深度、保險密度以及大眾對于家庭風險管理認知的提升,仍然看好壽險行業未來的發展。”王詩文強調,在此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壽險公司之間會存在優勝劣汰的洗牌,也會導致行業內的上市公司出現分化。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2年人口數據顯示,2022年末,全國人口1411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中國人口出現近61年來的首次人口負增長。其中,全年出生人口956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77‰;死亡人口1041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3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0‰。
財經評論人郭施亮告訴記者,保險股下跌,港股跌幅更大,一方面與保險股前期漲幅比較大,市場存在獲利回吐需求有關,港股漲幅大于A股,獲利了結意愿更大;另一方面可能與新華保險原董事長萬峰失聯消息發酵有關,但后者并未給上市公司構成實質性的影響,更可能屬于市場情緒的反應。
“雖然保險股出現一輪反彈行情,但相對于2021年以來的跌幅,目前更屬于情緒修復、技術修復的走勢。隨著經濟環境好轉、消費信心逐漸增強,未來保險股的投資信心會逐漸回升,保險股的基本面與業績增速有望逐漸得到恢復,中長期有望迎來一段估值修復的過程。”郭施亮說。
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認為,近期市場板塊輪動特點明顯,保險板塊最近幾個交易日漲幅相對突出,技術面上存在調整壓力。另外,現在是年報預告披露期且春節假期臨近,幾家上市保險企業的業績存在不確定性,對保險板塊的投資者情緒或許有短期壓制。
他指出,從經營和基本面角度看,上市保險公司大體都走過了最困難的階段。從估值看,保險板塊處于歷史較低分位水平,吸引力比較突出。技術面上,保險板塊也表現出觸底反彈的態勢。整體來看,保險板塊個股下行空間和壓力不大。“如果今年A股市場走強,保險板塊個股有可能出現更強的上行表現”。
有望走出低迷行情
回望2022年的保險股,整體走勢可以說是先抑后揚。前10個月,權益市場波動下行,疊加長端利率震蕩走低,保險板塊整體承壓;11月以來,在負債端邊際改善、政策面向好、長端利率上行等多重利好因素下,保險板塊實現觸底反彈,跑贏大盤。2023年初至今,A股保險板塊上漲4.53%。
“我們看好保險股2023年有望走出低迷行情。”排排網財富公募產品運營經理徐圣雄向記者分析道,一是隨著民眾的保險意識和對保險的認知逐漸提升,未來會更加重視保險投資,各大險企“開門紅”銷售業績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二是機構對保險股的配置處于低位,隨著機構投資者對保險投資價值認可度的提升,保險行業的配置價值有望提升;三是伴隨險企的保險產品日漸豐富,定位更加精細,會增強民眾對于保險的需求;四是保險股估值處于低位,存在估值修復預期。
截至今日,A股五大上市險企2022年全年保費收入情況已全部披露完畢。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共計實現保費收入25597.6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9%。
(制表:王瑩)
值得一提的是,在壽險業務深度轉型之際,健康險業務表現相當亮眼。2022年,平安人壽實現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約4392.77億元,同比下降3.89%;平安健康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33.42億元,同比增長18.78%。人保壽險所獲得的原保險保費收入為927.02億元,同比下降4.28%;人保健康所獲得的原保險保費收入為410.22億元,同比增長14.54%。
海通國際認為,從中長期來看,健康險仍有較大發展空間,通過打通保險、體檢、康復、養老、藥品、醫院等產業鏈條,建立“健康管理+醫療服務+保險”的一站式健康生態系統,能夠有效提高客戶黏性,為保險業務增長賦能。
聯合資信在《2022年保險行業分析及2023年展望》中指出,保險行業整體業務結構持續優化,人身險公司的業務結構轉型已初見成效,隨著我國社會養老三支柱體系的不斷完善,未來社會養老產業或將迎來持續向好發展。車險綜合改革已基本符合預期,車險業務發展趨穩,加之隨著健康中國、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深入實施,非車險業務或將保持較快增長,推動財產險公司保費收入保持較好增長態勢。
與此同時,償二代二期工程的實施有利于進一步夯實保險公司資本質量,不斷強化保險風險管理,且險企可根據自身情況向銀保監會申請其過渡期政策,有助于保險公司持續穩健經營發展。去年以來,監管發布一系列保險行業相關政策,涉及保險機構資金運用關聯交易、保險資金投資管理、商業養老金融、保險公司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等方面,促進保險資金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未來我國保險行業有望繼續保持平穩發展趨勢。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