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0 13:06 | 來源:新浪財經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對此,君實生物方面表示,這是NEJM發表的首個中國自主研發的新冠創新藥臨床試驗。該研究是奧密克戎變異株流行期間首個針對中國新冠患者開展的小分子口服抗病毒藥物“頭對...
????????近日,一款稱可媲美輝瑞新冠特效藥Paxlovid的VV116的臨床研究結果,拉動了君實生物(65.800, 4.19, 6.80%)20%的股價漲幅。
????????然而,新浪財經了解到,該臨床試驗存在不小的“貓膩”,多位人士都指出,VV116與Paxlovid的這場頭對頭臨床試驗,從試驗設計到研究靶點、試驗終點都存在著不小的問題。
????????而僅僅基于這項臨床試驗,還遠不足以支撐國家藥監局對其獲批的條件。
????????此外,其背后研發藥企君實生物創立十年來從未盈利,業內有觀點稱,這種公開股權融資金額超過百億,但完全依靠外部融資輸血的發展模式難有持續性。
????????成功背后的貓膩
????????近日,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上發表了一篇有關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和君實生物共同開發的新冠抗病毒藥VV116的文章。該文章披露到,VV116在3期非劣性臨床試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對此,君實生物方面表示,這是NEJM發表的首個中國自主研發的新冠創新藥臨床試驗。該研究是奧密克戎變異株流行期間首個針對中國新冠患者開展的小分子口服抗病毒藥物“頭對頭”(非安慰劑對照的試驗)III期臨床研究。結果顯示,研究主要終點達到設計的非劣效終點,相比PAXLOVID,VV116組的臨床恢復時間更短,安全性方面的顧慮更少。
????????然而,仔細看過NEJM上發表的的詳細內容后,一生物學專家張廣(化名)和一證券人士李全(化名)都表示,VV116披露的臨床試驗從試驗設計到研究靶點、試驗終點都有著不小的問題。
????????具體來看試驗過程,研究在2022年4月4日至5月2日新冠變異毒株Omicron期間共入組771名輕、中癥新冠感染者參與者接受了隨機對照多中心臨床試驗,分別384名和387名參與者口服了5天研究結果。
????????患者服用VV116和Paxlovid的恢復時間分別為4天和5天。因此研究認為,相比Paxlovid,VV116在持續臨床恢復時間方面具有非劣效性。
????????此外,受試者的癥狀持續癥狀消退的時間和新冠病毒RNA檢測轉陰時間在VV116和Paxlovid之間沒有顯著差異。到服藥第28天,兩組中都沒有參與者死亡或進展為重癥或死亡。
????????從臨床試驗的表面上看起來,VV116的確不比Paxlovid差,但張廣指出,該試驗中并未有安慰劑的對照,而眾所周知的是,新冠是自限性疾病,大多數人不吃藥漸漸也可以緩解,如果沒有安慰劑就無法衡量有效性。
????????“如果一部分受試者吃的是糖丸,有可能轉陰時間也差不多,那能不能說糖丸對比Paxlovid也有非劣性呢?”
????????此外,該試驗的目標是比對VV116和Paxlovid在患者獲得持續緩解的需要時間,但VV116的試驗入組人數中75%都是接種過新冠疫苗的人群;而Paxlovid的試驗入組人群是沒有打過新冠疫苗的高危人群。兩者的入組人群標準不一樣,很難直接比較有效性。
????????更為重要的是,在美國、英國,Paxlovid已經得到證實對輕中癥新冠患者的效果并不好,既然是在做頭對頭試驗,就應該對比對重癥的效果。
????????李全補充說道,除了臨床試驗對象不對,試驗設計也有問題。該臨床試驗其有兩個終點,癥狀減輕和病毒載量下降。但病毒載量下降沒有辦法在臨床上操作,“導致患者不舒服的是咳嗽、流鼻涕、發燒等癥狀,最后住院也是因為癥狀,而非病毒載量的高低。在臨床上面,醫生無法通過模擬病毒載量的高低來決定這個病人是否該出院,這是個無法操作的指標。”
????????其次,因為沒有明確的數據標準,癥狀減輕也有很大的主觀判斷。但Paxlovid的標準是入院試驗數,住院是一個可以量化的標準,其核心是防止輕癥轉重癥。
????????此外,張廣和李全都提到的是,該試驗是單盲而非雙盲。在這次試驗中,受試者清楚自己吃的是Paxlovid還是VV116,而在這個過程中,受試者的心理因素也會對結論起到一定的作用。
????????該試驗也因而無法保證服藥人群不會同時服用其它的藥。李全舉例說到,十余年前,重慶啤酒(126.810, 0.01, 0.01%)做了一款乙肝治療疫苗試驗,但是當時市場有傳聞稱,機構找到了受試者本人,讓其同時服用抗病毒的乙肝藥物,因此如果不是隨機雙盲,很難保證試驗不受外界條件干擾。
????????只有資本市場歡喜?
????????2022年5月,君實生物就發布公告稱,VV116對比輝瑞Paxlovid早期治療輕中度COVID-19的三期臨床試驗達到主要研究終點。在公告發布次日,君實生物股價暴跌,在科創板和港股價格跌幅一度分別超過15%和10%。顯然,君實生物公布的這一試驗結果,并未說服投資者。
????????而這一次披露的試驗內容與去年5月發布的并未有明顯區別,唯一的不同是其發表在了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上,而這次卻實實在在拉動了次日君實生物20%的股價上漲。
????????李全表示,仔細看君實生物當天的股價變動不難分析出,君實生物在發布消息后的漲幅并非從早盤開始,而是尾盤才拉升,這明顯是證券市場在參與炒作的結果。“如果該試驗從一開始大家就都知道好,那應該是早盤直接漲停。”
????????一新冠藥物相關企業的業內人士也指出,VV116從市場推廣動作上很明顯可以看出,君實生物在打民族牌。藥物的推廣動作在大眾層面有很重要的意義,舉例來看,Paxlovid在美國并沒有大面積使用,而在中國市場上卻成為了神藥,跟市場推廣宣傳有很大關系。
????????再舉例來看,2022年12月30日,默沙東的新冠口服藥在華應急附條件批準之后,普通層面大眾對其完全沒有認知,還在搶輝瑞的Paxlovid,說明其不論從院內教育還是在民眾推廣上都沒有發力。
????????放眼到整個局勢來看,如今新冠特效藥相關企業都紛紛公開了自己的特效藥進程。“我的觀點就是百舸爭流,是騾子是馬得拉出來溜溜,現在雖然競爭很強烈,但是已上市和即將獲批上市的同類產品,在適用人群、適應癥、使用方法上都不完全一樣,在賽道上是可以作出區分度的,市場很大;但是在用藥上最終還是要看能否有效果,而從頭對頭數據上,VV116目前來看是沒有說服力的,時間窗口很短,對每一家藥企來說都非常緊張,必須把握住。”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張廣還補充說道,一方面,頂級醫學期刊給君實生物做了一定的背書;另一方面,在如今的中國疫情局勢下,君實生物很可能也順勢“造就”了一波流量,有炒作的嫌疑,畢竟一款藥占據了輿論的優勢,可能對藥監局的批準考量也有影響。
????????張廣稱,目前VV116也在做其它的臨床試驗,如果這一輪消息“預熱”后,其它的臨床試驗可以解決該試驗沒有解決的問題,也有一定的價值。
????????但二者都表示,上了權威期刊也并不代表什么,瑞德西韋的研究也登上了頂級醫學期刊,這只能說明這在國際上得到了認識,也經歷了嚴格的審核審稿的過程。
????????不論資本市場的表現如何,目前的結果尚不足以支撐藥物的上市。具體而言,研究沒有報告VV116降低重癥、病死的有效性、病毒載量數據、受試者的疫苗接種狀況分層分析等一系列問題。
????????雖然以目前的形勢來看,新冠藥物仍然是一個市場前景廣闊的研究方向,但針對日后VV116的發展,李全和張廣卻表示了截然相反的態度,李全稱,從現有的結論來看,VV116并沒有顯示出比Paxlovid更優,因此日后補完頭對頭試驗上市的可能性也不大。
????????張廣卻認為,在中國現有的國情下,VV116如果能夠上市會有不少的市場。VV116是瑞德西韋的類似藥物,而瑞德西韋的療效在國外已有證實。此外,進口藥受到的限制多,沒有那么容易進入中國市場,如今Paxlovid斷貨就是案例。而VV116如果成功,也會占據在中國市場的特殊性從而占有市場。
????????不過,張廣也認為,這款藥的市場化風險仍然存在,如今的藥物緊缺是在特殊環境下的恐慌的情緒造成的,日后疫情的高峰以及重癥開始下降,再上一款新冠特效藥能否占據足夠大的優勢也是值得討論的,而且越來越多的新冠特效藥也在中國上市,包括默克、鹽野義的特效藥,要先上市才能考慮后續的商業化。
????????10年未盈利后開啟“豪賭”
????????君實生物成立于2012年,但至今尚未盈利,李全和張廣都指出,在創新藥企業中,多年不盈利是很正常的情況,重要的是要看到未來商業化的可能性,看到研發管線的成功可能性大小,成功后的市場價值有多少。
????????李全認為,君實生物是國內四家第一批PD-1(程序性死亡受體1,一種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上市的企業之一,從這個角度來看,君實生物的管線有可圈可點的地方。
????????然而,張廣卻指出了君實生物作為創新藥企業所面臨的整體問題。“藥物沒有上市就不可能盈利,但目前可以看出創新藥的資本市場不是很活躍,在大家對經濟的預期并不好的前提下,未來才能賺錢的公司就受到了較大的壓力。”
????????此外,政策也給這些創新藥企帶來了壓力,此前創新藥企業做出PD-1以后可以和國際的藥企合作,但去年實際上這條路被美國食藥監局“堵住”,禮來和信達的合作失敗就是案例。在這樣的情況下,和藥企合作,未來在海外市場推廣藥物來分成的盈利想象空間就減少了很多。
????????從國內的政策局勢來看,集采中,醫保對創新藥的支付意愿并不高,PD-1的價格被壓得很低,與原先的預期有差距,在這樣的情況下,PD-1原有的估值就會被大幅降低。
????????但君實生物的PD-1已經上市,其將大批管線轉而研發新冠特效藥,因為這是一個馬上可以兌現的市場。李全認為,雖然這個市場本身是巨大的,但大家都沒想到新冠藥物的研發如此困難,創新藥本身就是賭博。
????????君實生物最新財報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其實現營業收入12.18億元,同比下滑55.18%;凈利潤-15.95億元,2021年同期為-3.92億元;扣非凈利潤-16.47億元,2021年同期為-5.34億元。數據表明,君實生物2022年前三季度虧損較往年擴大,創下歷年來同期最大虧損。
????????此外,2013年至今凈利潤累計虧損額高達59.91億元,只能依賴外部融資發展。
????????通過三次IPO及多次定增,君實生物股權融資金額累計達到118.47億元,加上上市之前的一級市場融資,金額巨大,但是多年虧損依然導致其資金并不寬裕。
????????君實生物連年虧損,原因在于其營收根本無法覆蓋剛性支出。對此,業內有觀點稱,君實生物完全依靠外部融資輸血,公開股權融資金額超過百億,這種發展模式難有持續性。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