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30 09:19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CPU是信息產業中最基礎的核心部件,因為研發門檻高、生態構建難,被業內認為是集成電路產業中的“珠穆朗瑪峰”。國際市場由Intel和AMD兩大巨頭割據,龍芯中科、天津飛騰...
走過第三年,科創板于12月28日迎來上市公司數量突破500家的里程碑?;厥走^去的一年,科創板“硬科技”特色更加鮮明,制度包容性進一步凸顯,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全年124家公司在科創板上市,IPO募資凈額約2400億元,占全年A股募資凈額的四成,有力地支持了硬科技企業發展??苿摪逡苍诎l展過程中,呈現出產業集群化明顯、包容性進一步增強、“硬科技”頭部企業匯聚和高質量發展四大看點。
看點一: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化發展
集成電路產業是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芯片是集成電路的主要載體。2022年科創板集成電路行業IPO募資“井噴”,新上市集成電路公司40家,數量接近前3年上市的集成電路公司數量之和。
CPU是信息產業中最基礎的核心部件,因為研發門檻高、生態構建難,被業內認為是集成電路產業中的“珠穆朗瑪峰”。國際市場由Intel和AMD兩大巨頭割據,龍芯中科、天津飛騰、華為鯤鵬、上海兆芯、申威科技及海光信息是國產CPU的六家領軍企業。
今年6月24日,科創板迎來上述六家之一的龍芯中科。龍芯團隊早在2001年就開始研發“龍芯”系列CPU,公司是我國最早研制通用處理器的隊伍,也是國內唯一堅持基于自主指令系統構建獨立于Wintel體系和AA體系的開放性信息技術體系的CPU企業。隨后,時隔僅2個月,科創板再度迎來六家之一的海光信息。海光信息是國產通用CPU龍頭,是國內稀缺的同時具備高端通用處理器和協處理器研發能力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
集成電路其他細分賽道表現同樣可圈可點,行業龍頭紛至沓來。
1月12日,A股“碳化硅第一股”天岳先進正式登陸科創板,碳化硅是第三代半導體核心材料,公司在全球半絕緣型碳化硅襯底領域市場份額全球排名第三。
4月20日,國產半導體薄膜沉積設備龍頭拓荊科技在科創板上市。拓荊科技突破歐美及日本企業對同類產品的長期壟斷,實現了集成電路領域相關核心設備的自主可控,增強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供應鏈的自主可控能力。
6月8日,國產化學機械拋光(CMP)設備龍頭華海清科登陸科創板。CMP是先進集成電路制造前道工序必需的關鍵制程工藝,公司是目前國內唯一能夠實現量產12英寸CMP設備的高端半導體專業設備供應商。
目前,科創板已有84家集成電路公司,數量占A股集成電路公司的“半壁江山”,業務涵蓋了上游芯片設計、中游晶圓代工、下游封裝測試以及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全產業鏈,形成了產業協同發展的良好生態格局??苿摪蹇偸兄登笆墓局校?家為芯片產業公司。
今年科創板還發布了上證科創板芯片指數??苿摪逍酒笖凳抢^科創50、科創信息、科創生物等行業主題指數后又一條表征科創板市場的重要指數,標志著科創板集成電路產業鏈協同發展生態逐步形成。
看點二:科創板包容性進一步凸顯
2022年全年科創板新上市未盈利企業、特殊股權架構企業數量創新高;“第五套標準”進一步拓展至醫療器械企業,科創板對“硬科技”企業的包容性進一步凸顯。
科創板新上市創新藥企業數量同比翻倍。開板以來,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支持處于研發階段尚未形成一定收入的企業上市,已有一批創新藥研發企業采用第五套上市標準在科創板成功上市。2022年全年共有8家企業通過“第五套標準”在科創板上市,數量同比翻倍。其中,諾誠健華于9月份成功登陸科創板,募資超29億元,實現上交所和港交所兩地上市。公司專注于惡性腫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領域的一類新藥研制,2款產品已實現商業化,13款產品處于I/II/III期臨床試驗階段,多款產品處于臨床前階段。根據招股書,2019年至2021年,諾誠健華的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為2.34億元、4.23億元和7.32億元,3年累計投入研發費用近14億元。
目前,科創板已有108家生物醫藥行業企業,成為美國市場、中國香港市場之外全球主要上市地,其中采用“第五套標準”上市的企業有19家,創新藥研發企業的集聚效應和示范效應更加突出。
隨著《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規則適用指引第7號——醫療器械企業適用第五套上市標準》發布實施,“第五套標準”拓寬至醫療器械企業。8月31日,微電生理成功登陸科創板上市,開創首家醫療器械企業適用第五套上市標準的先河。公司是國內首個能夠提供三維心臟電生理設備與耗材完整解決方案的廠商,共擁有發明專利167項,預計2023年將有3款在研產品實現商業化。
與此同時,科創板未盈利企業、特殊股權架構企業上市數量也出現大幅增長。目前科創板共有45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其中2022年上市的公司就有19家,數量同比翻倍。2022年共有4家特殊股權架構企業上市,占科創板特殊股權架構企業的一半。
今年科創板轉板上市機制也順利落地實施。暢通轉板機制,有利于形成錯位發展、功能互補、有機聯系的多層次市場體系,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支持優質中小企業成長。為此,上交所制定轉板上市制度,并積極推動制度落地見效。今年5月25日,北交所公司觀典防務轉板到科創板上市,成為國內轉板上市第一股,也是首家成功轉板科創板的北交所企業。
看點三:千億市值龍頭接連登陸
3年多來,科創板始終堅持“硬”字當頭,把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上市作為首要任務,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示范效應進一步增強,頭部企業逐步匯聚。
2022年科創板繼續收獲多項“百億大單”,科創板開板以來IPO募集資金超過100億元的企業有6家,其中3家都是在2022年上市。
1月26日,全球太陽能光伏組件龍頭晶科能源在科創板鳴鑼上市,光伏千億俱樂部成員再添一員。公司募集資金達100億元,是今年科創板募資規模第三大IPO,是科創板開板以來募集規模第六大IPO.公司光伏組件產銷規模穩居世界前列,2016年至2019年連續4年位居全球組件銷量第一。
8月12日,國產通用CPU龍頭海光信息敲響上市鑼聲,并以108億元的募資總額成為今年科創板第二大規模IPO,是科創板開板以來募資規模第四的企業,上市當日海光信息的市值排名科創板第三。
8月22日,醫學影像設備龍頭聯影醫療登陸科創板。公司募集資金達109.88億元,成為今年科創板最大規模的一筆IPO,也是在科創板開板以來募資規模第三的企業,僅次于中芯國際(532億元)、百濟神州(221億元)。公司產品線覆蓋高端醫學影像診斷產品和放射治療產品,產品在國內新增設備市場份額領先。
看點四:科創“新兵”業績增速亮眼
2022年,面對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124家科創板“新兵”堅持聚焦主業、創新發展,實現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同比較大幅度提升,充分體現了“硬科技”公司的活力和韌性,為科創板增長注入強勁動能。
今年前三季度,124家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合計1595.27億元,同比增長約49%,比科創板整體水平高出約16個百分點,其中11家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過100%;實現凈利潤合計130.20億元,同比增長約60%,比科創板整體水平高出約35個百分點,其中21家同比增長超過100%。
在124家科創板“新兵”中,不少公司跑出了新的“加速度”。
2022年全球光伏市場需求旺盛,光伏組件出貨量大幅增加。晶科能源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27.72億元,同比增長117.40%,實現歸母凈利潤約16.76億元,同比增長約132.38%。
受益于當下的數字化轉型與國產替代趨勢,海光信息的業績迎來高速增長,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8.2億元,同比增長180.88%,實現歸母凈利潤6.52億元,同比增長424.16%。
新能源汽車市場高速增長與動力電池企業的擴產,帶來下游企業需求旺盛、量價齊升,萬潤新能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4.4億元,同比增長549.59%,實現歸母凈利潤7.97億元,同比增長332.92%。
3年來,科創板從無到有發展壯大,強磁場效應持續放大,硬科技成色更加突出,試驗田作用不斷彰顯。科創板將繼續堅守科創板定位,不斷深化改革創新,促進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得到有效發揮,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全力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