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8 09:35 | 來源:電鰻財經 | 作者:楊力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今年前三季度,吉藥控股延續著業績頹勢,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3.79億元,同比下降了24.41%;同期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前和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3.08億元和-2.99億元。...
《電鰻財經》文 / 楊力
因信息披露違規,*ST吉藥(300108.SZ)與其高管被合計罰款390萬元。近年來,該公司的業績持續下降,且急需要解決債務壓頂的問題。
信息披露違規被處罰
12月27日,*ST吉藥發布公告,該公司于2022年7月27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證監會)的《立案告知書》(證監立案字0202022003號),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法律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
此后,證監會調查確認吉藥控股涉嫌違法的事實如下:
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期間,吉藥控股及其子公司因融資租賃、擔保、金融借款、民間借貸等事項,發生重大訴訟6起,連續十二個月累計涉訴金額為80401.92萬元,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2019年)經審計凈資產的195.83%,吉藥控股未按照規定及時披露相關重大訴訟事項。
根據當事人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與社會危害程度,依據《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證監會決定:
(一)對吉藥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給予警告,并處以200萬元的罰款;
(二)對孫軍給予警告,并處以150萬元的罰款;
(三)對許蔚給予警告,并處以40萬元的罰款。
吉藥控股于2010年8月份登陸A股市場,該公司的主要業務以醫藥大健康產業為核心,形成醫藥工業、醫藥商業(含藥品零售)、醫藥研發、醫療醫養、醫藥產業投資等醫藥大健康產業集團企業。2021年,吉藥控股有69.09%的收入來自醫藥行業,30.91%的收入來自化工行業。
吉藥控股前身為雙龍股份,2010年登陸深交所創業板后,2014年雙龍股份通過發行股份及現金購買的方式,獲得金寶藥業97.71%股權,進入醫藥領域。2017年8月,該公司更名為吉藥控股,并在醫藥行業大舉并購擴張。
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吉藥控股合并財務報表范圍內子公司包括7家:分別是吉林金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雙龍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化雙龍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遠大康華(北京)醫藥有限公司、浙江亞利大膠丸有限公司、長春普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吉藥控股(香港)藥物研發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至2021年,吉藥控股凈利潤分別為-17.72億元、-3.8億元和-4.51億元,三年累計虧損超26億元。同期該公司的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15.76億元、-3.28億元和-3.89億元,同期增速分別為-3590.13%、79.17%和-18.4%。
債務壓力難解
今年前三季度,吉藥控股延續著業績頹勢,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3.79億元,同比下降了24.41%;同期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前和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3.08億元和-2.99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吉藥控股業績持續下滑,或許與其股東頻繁更迭有關。2020年11月12日,吉藥控股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將由盧忠奎變更為本草匯醫藥,實控人變更為劉舒。但是2021年3月,吉藥控股披露了實控人變更完成的公告。今年5月17日,吉藥控股宣布終止籌劃資產出售,不僅如此,就在5月16日,該公司還披露了原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回歸的消息。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吉藥控股有貨幣資金2316萬元,但其短期借款高達9.1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4605萬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合計-7.3億元。
2021年,吉藥控股曾計劃通過出售子公司股權來換債,該公司當時決定將公司及子公司合計持有的金寶藥業100%股權一同轉讓給百利醫藥。然而,由于上述股權更迭,最終導致金寶藥業資產出售計劃沒能成功。
截至2021年底,金寶藥業總資產為14.77億元,吉藥控股的總資產為24.1億元,金寶藥業占到吉藥控股總資產超五成以上,出售如此重要的子公司,可見吉藥控股的處境多么困難。
目前吉藥控股的實際控制人希望通過引入產業投資人,注入資金,共同探索產業鏈上下游發展潛力等方式來化解其債務危機,甚至創造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然而,這種靠“外力”來拯救公司談何容易,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吉藥控股的商譽賬面價值為3.75億元,這是該公司曾經對外并購留下的“包袱”,這些對外并購也沒有拯救吉藥控股,該公司真正需要的是激發內生性增長。
今年前三季度,吉藥控股的研發費用為980萬元,同比下降了13.5%。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該公司的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為9093萬元、1533萬元和1663萬元,同期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53%、2.36%和2.43%。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