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0 10:38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10月19日,又有3家基金公司發布自購公告。中融基金發布公告稱,將于近期運用固有資金投資于公司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合計不低...
機構自購旗下產品的步伐仍在繼續。繼10月17日、18日多家機構宣布自購后,10月19日,中融基金、永贏基金、瑞達基金宣布自購旗下基金,招商證券(12.540, -0.01, -0.08%)資管、興證證券資管宣布自購旗下資產管理計劃。上述5家機構自購金額合計1.3億元。近3日宣布自購的機構已達26家,自購金額累計已超過18億元。
自購陣營不斷擴充
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10月19日,又有3家基金公司發布自購公告。中融基金發布公告稱,將于近期運用固有資金投資于公司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合計不低于4000萬元。
談及在當下時點自購的原因,中融基金表示,新能源、國防軍工、TMT、醫藥生物、新材料、大消費等行業將涌現出眾多優秀企業,對中國經濟和A股市場的長期投資價值充滿信心。
瑞達基金發布公告稱,將于近日運用固有資金合計2000萬元投資旗下混合型公募基金。
永贏基金稱,永贏消費鑫選6個月持有期混合型基金將于10月26日開始募集,擬于募集期內出資1000萬元認購基金A類份額。
2家券商資管也加入自購陣營。招商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公告稱,將于近日使用自有資金申購旗下參照公募基金管理運作的權益類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擬申購金額合計3000萬元,持有時間不少于6個月。興證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稱,近期已運用固有資金投資于公司旗下混合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和混合型FOF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總計3000萬元。
合力提振市場信心
據上海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10月17日至10月19日,包括20家基金公司、5家券商資管及1家私募機構共計26家機構宣布自購,累計金額達18.1億元。從自購產品類型來看,多數機構自購旗下權益類產品。
拉長時間周期來看,據Choice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16日,今年以來約有100家基金管理人(包括基金公司、券商資管)自購旗下公募基金產品,自購金額合計近50億元。若算上10月17日以來多家機構公告自購的金額,今年以來基金管理人自購金額將超60億元。
與此同時,近期多位知名基金經理也在第三方基金銷售平臺上分享最新定投記錄,為投資者增強信心。10月19日,華夏基金經理鐘帥發文稱,本周已定投1000元,累計定投金額為16000元。
除了機構主動自購以外,本周ETF份額也持續實現凈增長。繼10月17日ETF獲凈申購31.81億份后,10月18日,ETF再獲凈申購12.17億份。
看好權益市場配置機會
機構密集自購釋放什么信號? 中歐基金統計了2015年以來的39次基金自購潮(將當月參與自購公司數大于等于15家的月份,定義為“基金自購潮”)發現,基金公司自購并不意味著最佳買入時機,但市場往往處于配置價值較為明顯階段。
“自2019年以來,基金公司自購總規模與申購頻次呈現逐年上升趨勢,近些年多家基金公司更是提出鎖定3年甚至更長時間。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基金公司積極自購,將自身利益與投資者捆綁在一起。”中歐基金說。
從機構最新觀點來看,多數機構對A股后市態度較為積極。“盡管最近市場有所波動,但從一年或更長的時間維度來看,我們對后市看法是比較樂觀的。”鐘帥表示,居民儲蓄的增長可能成為股票市場潛在的增量資金,當下諸多因素有望向積極的方向發展,建議耐心等待并觀察。目前A股市場估值處于低位,一些高速增長的公司估值明顯偏低,新興成長行業相對傳統行業可能具有更高的性價比。
博時基金首席資產配置官黃健斌表示,在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中國的創新活力會越來越強,新興行業不斷涌現并迎來高速增長,傳統行業則會持續更新,中國經濟仍然是孕育大量投資機會的沃土。在全球大類資產中,當前相對最看好國內權益資產的機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