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6 14:28 | 來源:企業觀察報 | 作者:何秋紅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善之農借助自主研發的大數據平臺準確分析產銷形勢,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通制約生產供應的堵點和難點,與上游產區精準對接,使基地農產品直接進入市場,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分...
本報記者/何秋紅
近期,在舉國上下協力抗擊疫情的戰役中,善之農勇于擔當,積極應對,各項舉措多管齊下抗擊疫情,取得了顯著成效。
民以食為天,農產品穩產保供意義重大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保障農產品穩定供應,讓老百姓吃的上、吃的好,是一條極為重要的戰線,這關乎到人民群眾正常生活和物資穩定。
善之農作為國內領先的農產品供應鏈服務商和上海主副食品保障供應的重點企業,深知自身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在這個特殊時期,公司響應國家號召,充分發揮出互聯網平臺優勢,積極推動農產品穩定生產、產銷銜接、流通運輸等保供工作有序運行。
善之農借助自主研發的大數據平臺準確分析產銷形勢,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通制約生產供應的堵點和難點,與上游產區精準對接,使基地農產品直接進入市場,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分類解決農產品供應緊張和供需不對稱的問題。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的應急物流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與挑戰。善之農從供給、需求、設施設備、信息、政策五個方面,快速構建疫情應急智慧物流服務體系。通過聯系國際航運物流、國內干線物流,整合多方力量,加強各主體之間的協調溝通,利用大數據和可視化等信息技術,科學合理調度資源,做好配送銜接,提高物流配送效率,保障農產品運輸物流正常運營。并在確保物流服務人員身體健康的前提下,進行城市配送,推廣應用“無接觸配送”新模式,在非常時期,將鮮活農產品物資送達到人民群眾手中。
善之農為農產品穩定供應和銷售提供保障,暢通了農產品“出村進城”渠道,幫助農民、市民解決了實際生活困難,僅以雞蛋單品為例:自疫情發生以來,已為上海地區持續供應雞蛋數百萬枚。截至目前,累計為全國客戶提供雞蛋超千萬枚。同時,善之農更是將穩產保供與脫貧攻堅兩場戰役有機結合起來,將貧困地區作為疫情防控期間農產品物資的重要來源。截至目前,企業累計向貧困地區采購物資金額達2815.68萬元,與貧困地區人民共戰疫情。
加強市場監測預警,密切關注農產品價格變化
在防范疫情期間,同樣要做好維護市場秩序,保障肉禽蛋菜等居民生活必需品價格穩定的工作。
一直以來,善之農密切關注農產品市場運行走勢。為做好鮮活農產品市場動態監測、預測預警等工作,從2017年開始,公司深入農批市場、農貿市場、農(商)超等一線,從全國500多個主要縣區級交易市場采集、沉淀真實數據,7*24小時跟蹤實際交易數據,利用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計算得出“農產品流通云指數”。目前,數據已覆蓋蔬菜、禽蛋、鮮肉、凍品、糧油等多個品類。
農產品流通云指數服務于農產品流通領域,可對農產品供應鏈中各參與方,包括:供應商、批發商、零售商、消費者,提供實時、準確、權威、透明的價格指導。此項措施對優化市場供求結構,提高農產品供應鏈的流通效率與市場調節能力,保障農產品供需平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發生突發事件時,可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應對。
疫情期間,農產品流通云指數與市場高度契合,再次驗證了指數的有效性與準確性,科學有效避免了非理性搶購現象,保障了肉禽蛋菜等居民生活必需品價格穩定。相信,善之農發布的農產品流通云指數會逐漸被全國更多的市場人士乃至廣大農民所關注、利用,進而提升其參與市場、規避風險的能力,從而提升整個現代農業水平。
保障食品安全,食用農產品追溯系統打造“防火墻”
農產品質量安全關系到每一個人的身體健康,也是各級政府和人民群眾一直以來關注的焦點,更是疫情期間要堅守住的底線。
早在2016年,善之農已開始建設善之農食用農產品追溯系統,并通過了上海市商務委驗收,成為上海市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示范項目專項資金支持項目。善之農食用農產品追溯系統是圍繞“從農田到餐桌”的安全管理理念,綜合運用多種互聯網技術,將生產者、物流運輸、經銷渠道等質量數據信息收集、聯通,實現對農業生產、流通等環節信息的追溯管理。
在疫情期間,追溯系統對食品安全信息甄別、匯總起到重要作用。通過農產品信息的“透明化”,善之農實現對供應鏈各方精準化管理,對行業參與者進行責任約束,進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性,讓政府省心、市民放心。
下一階段,仍是疫情防控重要期。善之農將繼續做好農產品供應,持續科技創新,有序推進智慧農業建設,回饋社會,造福人民。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離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在過去的日子里,無論經歷怎樣的困難,心中熱血難涼,“善之初心,農為本源”這是承諾、也是責任。雖路有荊棘,但只要同心協力,就能戰勝困難。善之農與您一起,共克時艱!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