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3 09:46 | 來源:大眾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開元股份此前主要從事煤質檢測儀器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為了提振業績,2016年起,上市公司分別以12億元收購了恒企教育100%股權,以1.82億元并購中大英才70%股...
開元股份(300338)近日再度修正2019年度業績,由原來的預虧3.5億元-3.55億元下修為預虧6.23億元-6.28億元。然而,對于公司虧損加劇的理由,有投資者提出了質疑。
商譽計提拖垮業績
1月23日,開元股份披露《2019年度業績預告》,預計凈利虧損3.5億元至3.55億元,上年同期盈利9879.56萬元。對于業績虧損原因,公司表示,鑒于公司職業教育板塊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大幅增加造成利潤出現較大幅度下滑,公司判斷原收購的職業教育板塊部分資產組存在大額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的跡象,預計減值準備金額為3.3億元左右。
2月28日,公司披露《2019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及業績快報》,預計凈利虧損6.26億元, 較上年同期下降734.51%。公司表示,鑒于公司2019年職業教育板塊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大幅增加,同時2020年1月全國突然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公司所處的職業教育行業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公司判斷原收購的職業教育板塊部分資產組存在大額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的跡象,預測整體商譽計提減值準備的金額在6億元左右。此外,報告期內公司制造業資產及業務剝離,公司委托開元儀器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制造業務應收賬款進行包干收回,因此金融資產轉移產生的損失約為5904.03萬元。
業績承諾期剛過就“變臉”
開元股份此前主要從事煤質檢測儀器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為了提振業績,2016年起,上市公司分別以12億元收購了恒企教育100%股權,以1.82億元并購中大英才70%股權。其中,恒企教育以線下教育為主,主要產品包括財經類技能、財經類考證培訓、IT及設計培訓等;中大英才在線教育為主, 此外還有圖書銷售、學習卡銷售、學歷輔導、軟件開發等業務。
彼時,交易對手承諾恒企教育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三個會計年度凈利總和不低于3.19億元;中大英才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三個會計年度所產生的扣非凈利潤累計不低6500萬元。
2019年,公司公告稱,經審計,恒企教育三年實際實現凈利3.15億元,業績承諾完成率為98.7%;中大英才三年凈利6616.08萬元,完成業績承諾盈利目標的101.79%,開元股份擬以現金方式收購中大英才剩余30%股權。
此次并購的兩項標的也給公司帶來了巨額商譽。根據公司財報,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在并購過程中形成的商譽的剩余賬面凈值13.92億元,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商譽不作攤銷處理,但需在未來每年年度終了進行減值測試。然而,三年業績承諾期剛剛過去,收購的標的盈利能力就出現了“變臉”,甚至需要計提6億元的商譽減值。而更令人不解的是,公司對于減值的理由中“2020年1月全國突然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公司所處的職業教育行業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公司判斷原收購的職業教育板塊部分資產組存在大額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的跡象”。
商譽計提遭質疑
對于開元股份的做法,有投資者表示不解:“為什么2020年疫情的影響可以納入2019年的財報一起商譽計提?”
“用疫情做減值理由實在是拙劣。”對于公司的做法,某市場人士分析稱,“本次疫情確實對在線教育方面影響很大,雖然看起來很熱鬧處在風口,但由于都是免費提供,因此沒有了營收。疫情對2020年的業績確實會有影響,但是影響到2019的業績實在是沒有邏輯。”
此外,該市場人士表示,按照規定,2018年的財報便要進行減值壓力測試,而公司2018年度財報中并未做測試。按照正常的邏輯,收購公司后,如果存在業績下滑、商譽減值的風險,那必須在業績承諾期內及時處理,要求承諾方賠償。現在過了業績承諾期立刻開始減值,有了損失也無法向承諾方追討,損失的是現有投資者的利益。那么,當初的并購是否有貓膩,前三年的財報是否真實?是否有利益輸送?
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律師在接受大眾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業績承諾期屆滿后,標的資產業績立即‘變臉’,這會讓投資者對此前‘業績達標’的真實性產生合理懷疑。此外,2020年疫情影響的是2020年的業績。”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