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08 00:00 | 來源:面包財經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自去年“531”光伏新政發布以來,產業鏈相關公司的業績大都在2018年以及2019年上半年出現了放緩或者下滑。陽光電源(300274.SZ)作為國內光伏逆變器的龍頭廠商之一,也難免受到了沖擊。不過,受益于海外需求回暖以及...
自去年“531”光伏新政發布以來,產業鏈相關公司的業績大都在2018年以及2019年上半年出現了放緩或者下滑。
陽光電源(300274.SZ)作為國內光伏逆變器的龍頭廠商之一,也難免受到了沖擊。不過,受益于海外需求回暖以及電站系統集成業務維持相對較快增長,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國內需求減弱的影響。
展望未來,隨著2019年下半年產業旺季來臨,陽光電源的利潤增長能否有所恢復?
主營光伏逆變器、電站系統集成,2018年以來利潤負增長
陽光電源主要產品為光伏逆變器、風能變流器、儲能系統、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水面光伏浮體、智慧能源運維服務等。其中,電站系統集成、光伏逆變器等電力轉換設備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自2011年登陸A股以來,公司的營收從8.74億上升至2018年103.69億,同期的歸母凈利潤從1.73億上升至8.10億,復合增速分別達到42.38%以及24.67%。在此期間,公司共出現兩次利潤負增長,分別是2012年和剛剛過去的2018年。其中,2018年的營收增速也創下上市以來新低。
最新的2019年半年報數據顯示,陽光電源實現營收44.62億,增速進一步放緩至14.56%;實現歸母凈利潤3.33億,同比減少13.15%,但降幅有所收窄。仔細分析發現,營業成本上升、研發費用增長、信用減值損失等是造成公司當期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
具體業務上,營收占比最大的電站系統集成業務和光伏逆變器等電力轉換設備分別在2019年中期實現營收23.84億和16.65億,占總營收的比例為53.43%和37.31%。值得一提的是,電站系統集成業務增速較快,達到31.83%,是驅動公司營收增長的主要原因。不過,相對來說這塊業務的毛利率更低,只有約23.53%。
關注應收賬款增加、經營現金流減少風險
除了已經體現出來的盈利下滑,陽光電源還可能面臨著哪些風險?
數據顯示,公司的應收賬款金額在2018年增幅較大,由上一年50.46億增長至當年63.13億,增速達25.11%。這也直接導致了2018年應收賬款周轉率下降至1.83次。
最新披露的2019年半年報數據顯示,公司的應收賬款金額進一步增加至66.14億。應收賬款的增加會帶來壞賬增加風險,陽光電源目前已累計計提壞賬比例為11.11%。
在公司9月初披露的累計訴訟、仲裁情況公告中,陽光電源希望采取訴訟、仲裁等法律手段加強經營活動中應收款項的回收。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連續十二月內累計訴訟、仲裁事項涉案金額合計10.97億,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絕對值的14.24%。其中,公司作為起訴方涉及的訴訟、仲裁事項合計涉案金額為10.72億,占總金額的97.69%。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應收賬款、存貨增加的直接影響是公司的經營現金流凈額在2018年減少明顯,由2017年8.55億驟降至1.81億。與此同時,經營現金流凈額占營業利潤的比例也從2016年高點141.17%下降到了2018年19.82%。
由此或許可以得出結論,陽光電源2018年以來的利潤含金量出現較為明顯的下降。
“531”光伏新政后國內新增裝機量下滑,但海外市場發力
回到業務層面,相較于2018年中期,陽光電源今年上半年來自于大陸(不包括中國港澳臺)的營收同比下降13.00%,增長主要來自于海外地區。數據顯示,海外地區的營收從5,73億上升到15.72億,同比增長174.43%。
仔細分析可以發現,陽光電源國內業務增速下降主要是受到了2018年“531”新政的影響。國家三部委在2018年5月31日印發《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對中國光伏行業做出了限規模、限指標、降補貼的安排。具體要求包括:
“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規范分布式光伏發展。今年安排1,000萬千瓦左右規模用于支持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自發文之日起,新投運的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每千瓦時統一降低0.05元,I類、II類、III類資源區標桿上網電價分別調整為每千瓦時0.5元、0.6元、0.7元(含稅)。”、“自發文之日起,新投運的、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全電量度電補貼標準降低0.05元,即補貼標準調整為每千瓦時0.32元(含稅)。”
這些政策直接導致了2018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同比下降超15%,約為44.26GW,同時使得產業鏈價格大幅下跌。最新的2019年上半年行業數據顯示,期間國內光伏裝機只有11.4GW,相比去年降幅超過50%。
不過也應該看到的是,受產業鏈價格快速下降的刺激,海外需求抬升明顯,部分彌補了國內需求的下滑。根據網上公開資料,2018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總額161.1億美元,同比增長10.9%,達到“雙反”后的最高水平。2019年上半年的出口額為106.1億美元,同比繼續大增31.7%。
對于陽光電源來說,2018年全年和2019年上半年來自海外地區的營收分別同比增長了35.52%和174.43%。
券商預計下半年行業進入旺季
展望2019年下半年的行情,隨著光伏競價項目規模等政策落地,部分券商認為下半年將進入產業旺季,其中國信證券預計全年行業的裝機量下限為40.29GW。剔除上半年的裝機量后,下半年的裝機量接近29GW,相比去年同期的22GW會有30%以上的增長。
對于陽光電源來說,根據智匯光伏的不完全統計,公司中標2019年并網競價補貼項目1.57GW,疊加此前中標的第一批光伏平價項目860MW,由此預計2019年擬并網光伏裝機項目可能會超過2GW。
與此同時,部分券商還預計公司的光伏逆變器項目也可能受益于下半年整體市場的恢復增長。(CJT)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信息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