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3 00:34 | 來源:面包財經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今年以來券商股表現較為活躍,不少券商的股價和業績均大幅上升。然而,在半年報披露后,9月份已有多家券商陸續收到了問詢函。9月18日,西部證券發布了半年報問詢函回復公告。從公告中不難看出,此次問詢函中所涉及的...
今年以來券商股表現較為活躍,不少券商的股價和業績均大幅上升。然而,在半年報披露后,9月份已有多家券商陸續收到了問詢函。
9月18日,西部證券發布了半年報問詢函回復公告。
從公告中不難看出,此次問詢函中所涉及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公司的股票質押業務上。深交所針對西部證券質押業務風險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質押業務資產減值政策的合理性和資產減值準備計提的充分性等提出了5大問題。
截止2019年6月末,西部證券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余額為20.85億元,該業務共計提減值11.70億元。其中,因客戶違約未收回部分轉入“應收賬款-應收股票質押業務客戶款”核算的股票質押業務余額為15.94億元,期末已計提壞賬準備金額為11.57億元。
就在問詢函回復前一天,西部證券還發布了一則涉及訴訟的公告。
公告顯示,ST信威(600485.SH)實控人王靖與西部證券自2015年8月起,先后4次簽訂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協議》等協議文件。王靖將其持有的7,000萬股信威集團股票質押給西部證券,與公司開展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融資借款人民幣5億元。
今年4月30日起,信威集團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此外,由于王靖發生實質性違約,2019年9月5日,西部證券已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要求王靖支付本金5億元及利息、延期利息、違約金及實現債權所發生的費用。北京一中院已于2019年9月9日受理此案,目前尚未開庭審理。
多家券商因質押業務遭問詢
不僅僅是西部證券,東北證券、申萬宏源等另外6家券商也收到半年報問詢函。而問詢的主要問題均涉及到股票質押業務。
截止9月19日,以上6家券商已有三家券商對問詢函進行了回復。
最先發布問詢函回復公告的是第一創業。公告顯示,截止2019年6月末,公司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余額為17.39億元,質押證券市值為26.37億元,累計已計提減值準備4.39億元,計提比例為 25.27%。
從2019年第二季度開始,公司部分股票質押業務的質押標的股價大幅下跌。其中,歐浦智網和飛馬國際出現退市風險警示,并出現違約。另外,以天廣中茂為標的的股票質押式回購項目也出現違約。由于信用風險顯著增加,第一創業將其違約概率設置為100%。截止6月末,公司對以上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計提減值準備,具體情況如下:
東北證券在9月18日發布的問詢函回復中表示,截至2019年6月末,公司股票質押業務規模為62.71億,2019年上半年計提減值1.08億,累計計提減值3.22億,計提比例分別是1.73%及5.14%。
其中,截至2019年6月末,以利源精制、恒康醫療、金龍機電為質押標的券的股票質押回購業務均已出現違約,違約概率為100%。具體計提減值情況如下:
18日晚間,申萬宏源發布的半年報問詢函回復公告顯示,截止2019年6月末,公司股票質押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減值計提基數為323.75 億元,該業務減值準備共計8.09億元,平均履約保障比例為240.62%。
雖然在回復公告中并未涉及具體質押標的,但2019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相關訴訟、仲裁事項中多數與股票質押有關。
11家券商因股票質押回購業務計提資產減值
除了半年報被問詢的7家券商外,2019上半年因股票質押業務,計提資產減值損失的券商達11家,合計金額近18億。
從已披露的數據來看,2019上半年,對股票質押業務計提減值準備超過2億的券商共有4家,分別為東方證券、西部證券、國元證券和光大證券。其中,金額較大的東方證券和西部證券已被交易所問詢。
國元證券在公告中表示,公司上半年計提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減值準備22,437.87萬元,主要為待購回的標的證券ST華業和ST中孚股價持續下跌,且低于100%維持擔保比例(含部分場外凍結資產),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和公司相關會計政策,公司計提相應的預期信用減值損失。
光大證券則是因為融入方以ST華信股票為質押物,在公司辦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融資余額人民幣63,000萬元。因融入方未履行購回義務,構成違約。經測算,2019年上半年計提減值準備人民幣20,610.40萬元。截至2019年6月末,該筆業務已累計計提減值準備人民幣44,477.33萬元。
股票質押業務規模持續下降,風險仍相對集中
8月份,深交所發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股票質押回購風險分析報告》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深滬交易所股票質押回購業務規模持續下降,紓困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平倉風險可控,但部分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的信用風險需進一步緩釋” 。
今年二季末,深滬兩市股票質押回購融資余額10694億元,較一季度末下降5.0%,延續2018年2月以來的持續下降態勢。
從風險集中度來看,二季度末,有206家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的股票質押回購因低于約定的履約保障水平面臨違約,除部分協商延期、補充質押外,154家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被證券公司申報違約處置或被法院凍結質押股票,其中85%的股東在2018年末已被采取相關措施,說明質押風險分布相對集中。
而2019年以來,上述154家上市公司股價平均下跌4.3%,與市場主要股票指數上漲的態勢明顯背離,市場回升未降低其違約風險。其中31家控股股東去年部分股票質押回購違約后,今年又發生新的違約,違約金額由去年底的45億元增加至今年的151億元。(JW)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信息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