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1 00:46 | 來源:面包財經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安迪蘇(600299.SH)此前發布了2019半年報,公司實現營收53.57億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6.83%,但歸母凈利潤卻同比增長9.12%,金額約5.34億元。同時,公司目前正在進行對于安迪蘇營養集團有限公司15%股權的收購,此次...
安迪蘇(600299.SH)此前發布了2019半年報,公司實現營收53.57億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6.83%,但歸母凈利潤卻同比增長9.12%,金額約5.34億元。
同時,公司目前正在進行對于安迪蘇營養集團有限公司15%股權的收購,此次交易的賣方為中國藍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安迪蘇的第一股東。2014年時,公司已經收購標的公司85%的股權。
此次收購概況如何?公司經營狀況又是怎樣?
連續三年利潤下降、毛利率下滑
安迪蘇是一家專注于研發、生產和銷售動物營養添加劑的企業,其產品分為三類:功能性產品(蛋氨酸、維生素、硫酸銨和硫酸鈉)、特種產品(酶制劑、過瘤胃保護性蛋氨酸、有機硒和益生菌添加劑)和其他產品(二硫化碳、硫酸和制劑服務等)。
2016年至2018年,公司的營業收入相對來說略有增長,但歸母凈利潤和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卻持續下降。2017年,歸母凈利潤和扣非歸母凈利潤較2016年分別下降29.06%和31.00%。截至2018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和扣非歸母凈利潤降至9.26億元和9.07億元,分別同比下降30.01%和30.00%。
具體看一下公司各類產品經營情況:
功能性產品是公司營業收入的第一大支柱,但從2015年開始,功能性產品的經營業績開始出現下滑,營業收入由2015年的103.11億元,降至2018年的84.96億元,占去年總營業收入的74.4%。
與此同時,特種產品正在不斷推進發展,營業收入由2015年的13.81億元,增加至2018年的22.62億元,占去年總營業收入的19.81%,成為公司第二大業務支柱。截至2019年6月30日,特種產品份額繼續增加,占總營業收入21.47%。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來,公司的整體毛利率在持續下滑,由2015年的55%降至2018年的30%。很容易發現,公司核心業務功能性產品的毛利率變化趨勢和整體毛利率水平變化趨同。根據公開資料披露,功能性產品毛利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蛋氨酸價格下降,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上升,致使產品利潤下降。相比之下,公司的特種產品毛利率水平則常年維持在50%左右,顯著高于功能性產品,且波動相對較小。
兩次收購評估方法改變,評估增值率高達663%
2019年1月公司發布公告,擬以36.14億元現金收購藍星集團持有的安迪蘇營養集團15%的普通股股權,收購完成后公司將持有安迪蘇營養集團100%的普通股股權。此次收購采用市價法估值,2018年9月30日評估基準日15%普通股賬面價值為4.74億元,評估價值較賬面價值評估增值約31.40億元,增值率為663.00%。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2015年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相關披露文件,在2014年公司收購安迪蘇營養集團85%股權時,標的公司100%普通股權益價值的評估值為人民幣130.28億元,與本次評估值240.95億元相差較大,當時選用的評估方法為收益法。
關于本次評估選取不同的評估方法,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問詢函的回函中解釋道:本次交易的標的資產是上市公司的核心資產(母公司層面無實際經營業務),股票的市場價格能夠較好地反映市場上各類投資者在當前市場狀況下對安迪蘇營養集團普通股股權公允價值的判斷。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標的公司2015-2017年均超額完成了業績承諾,但三年間實現凈利潤逐年下滑,未來能否止住跌勢,仍存較大不確定性。
功能性產品收入下滑,相關商譽風險值得關注
回到財務報表,自公司2014年收購安迪蘇營養集團85%股權后,公司賬面上開始擁有商譽。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商譽金額約16.3億元,由三部分構成,并且這三個部分分別對應著公司的三類業務:Drakker Group S.A.相關的商譽主要與功能性產品相關。Innov’ia S.A.相關的商譽主要與其他產品制劑加工服務相關。特種產品相關的商譽主要與2018年收購跨國飼料添加劑生產商Nutriad相關。
在商譽減值測試過程,管理層采用現金流量預測方法計算資產組和資產組組合的可收回金額。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估算超過五年期現金流量的增長率時,管理層對DGSA相關的功能性產品假定了3.50%的增長率,對于Innov’ia S.A.相關的其他產品假定了2.00%的增長率,對特種產品假定了2.5%的增長率。
結合2014年重大資產重組之后三種業務的經營數據來看,2015年至2018年,功能性產品的收入由103.11億元降至84.96億元,復合增速為-6.67%,特種產品的收入由13.81億元增至22.62億元,復合增速為17.88%,其他化工產品收入由5.11增值6.61億元,復合增速為8.96%。
其中,特種產品和其他化工產品的假設收入增速均未超過各自產品的歷史增速,但功能性產品3.50%的假設增速很明顯與-6.67%的歷史增速有較大的背離。
根據證監會發布的《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8號——商譽減值》文件,公司應充分關注用來預測未來現金量的關鍵參數,例如預測期增長率,是否與歷史數據相符合,并且當有關預測參數與期后實際情況存在重大偏差時,應適當調整預測思路。
經查年報,從2015年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在進行商譽減值測試時,一直保持使用相同的收入增長率。盡管功能性產品收入近幾年處于下滑趨勢,但在減值測試中假定的未來收入增長率均為3.50%,與實際情況存在明顯偏差。
數據顯示,DGSA相關的商譽金額約7.34億元,功能性產品的收入增長率是計算其可回收金額的關鍵假設,若其發生負面變動,則可能會導致重大商譽減值損失。
無視實際業績的變化趨勢,堅持使用相同的預測參數,公司的商譽減值測試真的符合《8號文》的精神嗎?(WGX)
本文作者:面包財經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信息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