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4 00:22 | 來源:面包財經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許家印帶領恒大集團,以40.7 億元的總捐贈額,蟬聯2019中國慈善榜首善。許家印在第十屆“中華慈善獎”表彰大會上作代表發言。圖片來源:DR2019福布斯中國慈善榜發布后,大家再次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許家印。他...
許家印帶領恒大集團,以40.7 億元的總捐贈額,蟬聯2019中國慈善榜首善。
許家印在第十屆“中華慈善獎”表彰大會上作代表發言。圖片來源:DR
2019福布斯中國慈善榜發布后,大家再次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許家印。他帶領恒大集團,以40.7億元的總捐贈額,蟬聯2019中國慈善榜首善。這是繼2012年、2013年、2018年后,許家印第四次榮登福布斯中國慈善榜榜首。
“慈善責任是企業社會責任的最高境界,行善是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之一。” 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在接受福布斯中國采訪時,對社會責任、慈善公益稔熟于心:只有富有愛心的財富才是有意義的財富,只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才是最有競爭力和生命力的企業。
恒大創辦23年來,累計為扶貧、民生、教育、環保、體育等慈善公益事業捐款100余次,總慈善捐款超136億元。
其中,許家印把大部分的精力都傾注到精準扶貧上,這與他的成長經歷不無關系。“對于貧困,我是有深刻體會的。” 許家印出生在豫東一個最窮的地方,1歲零3個月的時候,母親得病,沒錢看也沒地方看病,就這么走了。從此,他就成了半個孤兒。從小吃地瓜、地瓜面長大,鋪的、穿的、蓋的補丁摞補丁。讀小學時,在村里幾間不遮風、不擋雨的破草房里面,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
上中學時,離家比較遠,每星期背著一筐地瓜、地瓜面做的黑窩頭,還有一小瓶鹽。一日三餐,每餐吃一個地瓜、一個窩頭,喝一碗鹽水。夏天天熱,黑窩頭半天就長毛了,洗一洗繼續吃……回憶起童年的艱難歲月,許家印動情地說道:“沒有國家的恢復高考政策,我就離不開農村;沒有國家每個月給我14塊的助學金,我就讀不完大學;沒有國家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就沒有恒大的今天。我一定要飲水思源,回報社會,一定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一定要多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的鼓勵支持下,恒大從2015年12月開始結對幫扶貴州省畢節市,投入110億,選派2,108人的扶貧團隊常駐烏蒙山區,牢牢抓住精準扶貧的“牛鼻子” ——產業扶貧、搬遷扶貧和就業扶貧,到2020年要幫扶全市103萬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
盡管事務纏身,許家印依然堅持去貧困山區實地走訪。“恒大結對幫扶畢節市以來,我已經先后六次前往畢節。” 許家印說,從謀劃扶貧方案、制定扶貧措施到檢查扶貧進度,親歷、親見、親聞扶貧一線的各個重要節點。
2015年12月,許家印第一次到畢節實地調研,在走訪貧困戶過程中,他親眼目睹貧困群眾的艱難困苦。“烏蒙山區幾乎是山連山、山環山。住在深山老林里面的老百姓,沒有路、沒有水、更沒有電,家家戶戶都是破爛不堪的草房,就靠著房前屋后一點點山坡地養家糊口,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
2015年,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看望大方縣貧困戶黃修龍、陳顯琴一家。圖片來源:DR
許家印對當時的場景歷歷在目,受到了極大的觸動:“他們真的是太窮了、太苦了,我當時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幫助這里的貧苦百姓搬出大山,搬進新家,找到工作,過上安居樂業的好日子。” 隨后,產業扶貧、搬遷扶貧、就業扶貧等幫扶措施全面展開。
產業扶貧方面,恒大投入48億元打造西南地區兩大基地,最大的蔬菜瓜果基地和最大的肉牛養殖基地,幫助20萬戶、70萬貧困人口發展蔬菜、肉牛以及中藥材、經果林等特色產業,并引進上下游龍頭企業,形成“龍頭企業+ 合作社+ 貧困戶+ 基地”的幫扶模式,實現“供、產、銷” 一體化經營。
搬遷扶貧方面,針對基本喪失生產生活條件的貧困群眾,依托縣城和工業園區等,恒大集團投入53億元,在畢節10個縣區建設12個移民搬遷社區及50個新農村,解決畢節市22.18 萬貧困戶的移民搬遷,同步配建教育、商業等設施,配套適宜貧困戶就業的產業。
就業扶貧方面,恒大組織貧困群眾進行職業技能培訓,解決8萬人就業,人均年收入4.2萬元,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截至目前,恒大已捐贈到位60億元,已協助畢節各級黨委政府幫扶58.59萬人初步脫貧,已幫扶黔西縣于2018年9月脫貧摘帽,大方縣于今年4月24日也正式脫貧摘帽。
“我是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是高考改變了我的命運,國家每個月的助學金,讓我讀完了大學,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除精準扶貧外,許家印還積極捐資助學,用實際行動支持教育事業的發展。
1998年,許家印剛創業不久,就在老家村莊捐贈100萬元創辦小學。多年來,許家印向河南周口捐贈累計16.5億,用于提升家鄉當地中小學教育及醫療水平等。
除家鄉外,許家印還向陜西省捐贈10億元,為教育基礎設施緊缺的貧困縣和重點區域捐建小學、幼兒園40所左右;向清華大學捐贈11億元支持學校發展建設、教育與科研等各項工作;向中國扶貧基金會捐贈超1.6億元幫助貧困學生圓夢;向武漢科技大學捐贈1.4億元;向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捐贈2,000萬元;向中國科學院大學捐贈5,000萬元;向中山大學捐贈10億元;向暨南大學捐贈3,000萬元;向華南師范大學助學項目捐贈2,000萬元;通過廣東光彩事業促進會捐贈3,000萬元援建100所少數民族小學;向廣州市教育基金會捐贈600萬元資助廣州市特困學生和經濟困難的在職教師。
許家印還在大方縣建成并投入使用26所學校,并與清華大學合作引進了優質教育資源, 解決了1.3萬名學生“上學難” 問題。
恒大援建畢節市大方縣縣城移民搬遷社區――奢香古鎮。圖片來源:DR
許家印堅信,教育是立國之本,是培養年輕一代、創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徑。“恒大積極投身捐資助學,用實際行動支持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他清楚地看到,“一流大學固然需要資金支持來開展科研項目,但是,貧困地區孩子的教育問題更值得我們重視。”慈善公益已融入了恒大的血液,“慈善公益不僅需要愛心和奉獻,更需要專業化團隊的經營和管理。”
談起如何將慈善事業進行常態化運作,使之更系統、更專業時,許家印非常自信,“通過多年扶貧,恒大打造出了一支特別能吃苦和奉獻的隊伍,累積了豐富的扶貧經驗。”
在采訪中,許家印反復強調,企業一方面要做好自身的經營、管理和發展,多為社會創造財富; 另一方面要飲水思源、回報社會,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投身慈善公益和脫貧攻堅。
隨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越來越多的企業像恒大那樣,其目標不再只局限于營收和利潤,更關注并踐行著公益慈善與社會責任。伴隨慈善制度的日趨規范、專業化團隊的積極推動,中國慈善事業將翻開嶄新的篇章。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