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6 11:17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作者:梁倩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此次檢查工作財政部會同國家醫療保障局,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的要求,組織北京、吉林、上海、江蘇等14地監管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于2019年6月至7月開展檢查。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財政部將組織部分監管局和各地財政部門開展醫藥行業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通過對醫藥銷售環節開展“穿透式”監管,對醫藥企業費用的真實性、合規性開展大檢查。剖析藥品從生產到銷售各個環節的成本利潤構成,揭示藥價形成機制,為綜合治理藥價虛高、解決人民群眾“看病貴”問題提供一手資料。
據了解,此次檢查工作財政部會同國家醫療保障局,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的要求,組織北京、吉林、上海、江蘇等14地監管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于2019年6月至7月開展檢查。此次稽查檢查對象則是此前隨機抽取的77家企業,包括賽諾菲、長白山、復星醫藥、恒瑞醫藥、上海醫藥、步長制藥、華潤三九醫藥、天士力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檢查對象除上述藥企外,還將延伸至關聯方企業和相關銷售、代理、廣告、咨詢等機構,必要時將對醫療機構、發票開具單位等部門進行檢查。
有關人士透露,此次檢查的目的是核實醫藥行業費用、成本、收入等多方面的真實性。例如一些銷售費用是否真實發生并有充分依據,是否存在從同一機構大量取得發票,會議等費用是否真實。采購原料時,有無存在通過空轉發票等方式抬高采購成本,或制造費用分攤時蓄意抬高生產成本的現象。檢查是否存在私設“小金庫”、藥品空轉等現象。
此外,檢查還將對是否存在按照采購藥品數量給醫療機構或個人返點,對醫療機構將會議費、辦公費、設備購置費用等轉嫁藥企,通過專家咨詢費、研發費、宣傳費等方式給予回扣重點檢查。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