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1 08:25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據外媒消息,花旗銀行面臨高達18億美金的損失,因其亞洲一家對沖基金客戶在波動率極高的外匯交易中出現虧損。
花旗集團董事會已就此事展開討論,并要求花旗全球外匯主經紀商(PB)業務負責人Sanjay Madgavkar辭職。Madgavkar已在花旗工作超過20年。
據知情人士透露,廣發控股(香港)股份有限公司和花旗集團正就外匯交易頭寸進行風險評估。目前這些頭寸情況不穩定,最終損失還無法確定,也存在損失降低的可能。這些都取決于交易頭寸的平倉情況。
這位知情人士表示,這一事件的討論已上升到花旗集團董事會。花旗還準備重組其PB業務,主要預計將受到金融沖擊。據花旗一份備忘錄顯示,該銀行正在將外匯PB部門從外匯交易部門中撤離,并將其放在金融和證券服務部門之下。
事實上,早在12月5日,花旗CFO John Gerspach就曾有過模糊暗示。他當時表示,花旗的交易和投行業務收入四季度預計將會下滑,其中一個關鍵財務指標可能達不到目標。
在這之前,花旗固收和外匯業務經歷了強勁增長的三季度,因而花旗也預計這種情況會延續到四季度。但Gerspach表示,最初的這一期待并未成為現實。
花旗集團這一事件表明,全球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世界經濟表現不一以及美聯儲持續升息等風險事件,令外匯等高風險資產價格波動劇烈,這也讓一些對沖基金出現決策上的失誤與意外虧損。
針對此事,花旗集團和廣發控股均拒絕置評。
回到2015年1月15日“瑞郎黑天鵝事件”,花旗銀行曾在這次黑天鵝事件中損失1.5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Madgavkar當時正當然外匯大宗經紀業務部門的主管。
花旗銀行作為大型金融機構,在全球外匯市場中充當一級流動性提供商的角色。對這些銀行來說,銀行間外匯業務基本上都是其核心全球業務。在瑞郎事件發生后,很多國際銀行都提高了經紀商的開戶門檻和保證金要求。
事實上,花旗銀行也曾涉足零售外匯領域。2007年,花旗銀行與盛寶銀行(Saxo Bank)聯合推出外匯交易品牌CitiFX Pro,該品牌作為盛寶銀行的白標伙伴,在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市場提供機構及零售外匯交易業務。
CitiFX Pro是花旗銀行面向大眾提供的在線外匯交易服務,它可以使專業的個人交易者和小型機構投資者通過花旗集團的多個平臺,進行超過130種的貨幣對交易。到2014年,CitiFX Pro的月均賬戶交易量達300萬美元。
2015年,瑞郎危機之后,該平臺的許多業務逐漸萎縮,虧損嚴重。2015年5月,花旗銀行決定將CitiFX Pro連同TradeStream出售給外匯經紀商福匯集團(FXCM)和盛寶銀行。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