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帶一路”建設穩步推進的背景下,貨物貿易企業迎來發展機遇。不過,由于“一帶一路”沿線班列運輸成本高,可控性差,跨境貿易企業融資難問題凸顯,成為其在海外競爭中面臨的最大障礙。然而,隨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技術和金融行業的不斷結合,這一難題正在得到解決。
“一帶一路”物流場景下 “物聯網+區塊鏈”助力破解企業融資難
“物聯網+區塊鏈”實現“四流合一”
“2017年末,我國‘一帶一路’貨物貿易量達2.1萬億美元,已經連續幾年保持兩位數增長,貨物貿易已經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成果。但隨著貨物貿易業務的發展,眾多痛點也得以顯現。”聚量集團、聚均科技董事邵平對記者表示,在“一帶一路”貨物貿易服務上,金融創新能力嚴重不足,從事貨物貿易生產流通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高,融資難問題尚未徹底解決。此外,貨物貿易在運輸中的財產險、信用險覆蓋率較低,有巨大的風險敞口。“不過在當前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技術和金融行業不斷結合的背景下,上述痛點正在被彌補。”
“很多企業都想‘走出去’,但由于缺乏海外發展資源,不能形成完整的國內對國外跨境業務。”聚均科技副總經理徐海峰對記者表示,但通過把物流場景,包括火車、輪船、集裝箱倉儲等與物聯網、區塊鏈和實體經濟場景深度融合,就可保證集裝箱的溫濕度、陀螺儀、光感、定位、防盜等全方位可控,集裝箱就變成了可交易的資產;同時,在“一帶一路”物流場景下,利用區塊鏈生成密鑰可以實現對貨物的倉儲流動全控制,以集裝箱為單位,追溯它的運行軌跡,形成一個完整的全鏈路閉環系統。此外,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還可實現貨物在站、在途、在庫的定位、追蹤,解決信息不對稱和信息不完整問題;同時,利用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四流合一”的豐富數據,為貿易跨境企業準確畫像,可有效控制風險,降低風險成本,使跨境貿易企業更易獲得資金。“不過,若想徹底解決問題,并不能將技術、場景、金融簡單相加,而是要彼此賦能和融合,形成新技術、新金融、新通道。”聚均科技CEO張勇告訴記者,這是一個資產良性循環過程,在“物聯網+區塊鏈”有機組合基礎上,有效實現“四流合一”。物聯網金融作用凸顯
在“一帶一路”貨物貿易場景下,針對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邵平表示,在貨物倉儲、運輸調運編組過程中,憑借“物聯網+區塊鏈”控貨技術,可對裝箱貨物實現全程控制。此外,在這套控貨技術的基礎上,還可進行多方面的整體創新。
邵平進一步表示,首先,運輸途中的貨物具備金融屬性,通過全程控貨技術等金融手段減少在途貨物的資金成本,降低賒銷率,提升數倍生產力,解決中小貿易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此外,控貨技術也能解決過去在途貨物難以勘險、難以核保的困境,顯著提升中歐班列貨物財產險的覆蓋面,降低企業投保成本。“企業可以與保險企業合作,全面提升在途貨物的保險覆蓋面,改變過去保單分散、投保覆蓋面窄、保險成本高的困境。”而且,通過在平臺上共享箱源和貨源信息,可實現貨箱資源的就近匹配、智能調度、多式聯運、智能拼箱和箱源共享,大幅降低空箱閑置率和空返率,降低企業綜合成本,實現貨物貿易中的共享經濟。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