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來越多的名牌大學畢業生在加密貨幣領域展露頭角,他們的母校也漸漸成為了加密貨幣受捐贈的對象。可惜的是,很多大學會對加密貨幣捐贈的處理一籌莫展,根本不知道怎么處理。
論高校對加密貨幣的喜怒哀樂——比特幣也有不受歡迎的時候
加密貨幣捐贈會比其價值更麻煩嗎?
接受比特幣等加密資產的高等院校逐年增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學校都很看好這種新興的資產。要是這樣的好事發生在我們身上,肯定能激動的睡不著覺,但到了高校這里就不知道該怎么處理了。
看到這里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高校發生這樣的情況簡直是莫名其妙。但是要知道高校和個人投資者不一樣,接受加密貨幣捐贈需要有一個錢包,還要盡快出售。除此之外,還要應對加密貨幣市場波動性等問題。所以,很多高校會拒絕接受加密貨幣捐贈。
據彭博社報道,美國普吉特灣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學院和康奈爾大學都成功接受了加密貨幣捐贈。雖然數量未曾公開。
與此同時,享有盛譽的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尚未接受數字貨幣。常青藤聯盟成員耶魯大學也沒有。盡管該機構的一位發言人表示,它已經測試了這一過程,但這個想法沒有得到積極的貫徹。
高等教育機構接受加密貨幣捐贈的最早例子之一是區塊鏈錢包服務提供商聯合創始人尼古拉斯•卡里(Nicolas Cary)的捐贈。2014年,他捐贈給Puget Sound14.5個比特幣。但是學校一開始并不接受。與學校進行多次對話,捐贈策略幾經改變之后,學校最終讓步,接受了比特幣。當然,學校很快將手中的比特幣賣了出去。
其實,耶魯拒絕通過數字資產捐款似乎很奇怪。因為他們非常成功的捐贈經理David Swensen就與兩家專注于加密貨幣和區塊鏈初創公司的基金投資有關系。
對于大學來說,拒絕接受非傳統捐贈并不罕見。這些年來,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禮物都被拒絕了。其中包括分時度假、繪畫,甚至是濕地。如果清算資產的過程不快速和常規,捐贈基金經理會簡單地這樣會比捐贈品自身價值更麻煩。顯然,一些機構認為比特幣、以太幣或其他他們可能收到的數字貨幣就是這樣的。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