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絕不允許‘討價還價’,也不存在‘討價還價’的空間。”
7月9日,61家新三板公司因未按時披露年報,被股轉公司強制摘牌。
盡管被強制摘牌的公司中,存在少部分經營質并不差的公司,但對于違規觸發摘牌條件的公司,股轉明確表態,零容忍!
“堅持‘零容忍’,并堅決予以強制摘牌,以凈化市場環境,促進新三板市場健康、穩定發展。”股轉公司表示。
不僅如此,股轉公司還將在摘牌細則制定完善的過程中,對財務報表連續被出具否定意見或無法表示意見的掛牌公司情況予以考慮。
隨著市場功能的不斷完善和監管的持續加強,越來越多不滿足市場要求的公司將會主動或被動摘牌,這對新三板而言,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當市場出清,當新三板的改革方向達成共識,逆風翻盤的日子就不遠了。
/ 01 /
連續被出具非標公司未來或被強退,
未按時披年報公司是監管重點
“監管絕不允許‘討價還價’,也不存在‘討價還價’的空間。”
“掛牌公司是公眾公司,依法依規披露年度報告、向投資者告知企業經營狀況是其最基本的義務。不披露年報行為,本身就是一種嚴重的失信行為,應當受到譴責。對這些公司予以強制摘牌,是踐行規則監管的需要,也是市場通行的慣例。”日前,股轉公司發言人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表示。
不僅對違規觸發摘牌條件的掛牌公司,持“零容忍”的態度,股轉公司還將考慮連續被出具非標意見的掛牌公司的去留問題。
“有市場人士提出,財務報表連續被出具否定意見或無法表示意見的掛牌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無法得到保障,不宜繼續掛牌。就此,全國股轉公司將在摘牌細則制定完善的過程中予以考慮。“
如果這一規定落實,“打擊面”甚廣。去年被出具非標準意見的新三板公司多達465家,其中127家已經是連續第二年被出具非標意見。
一些公司為了避免被強制摘牌,拖沓到年報披露大限,東拼西湊才出具“劣質”年報。今年6月28、29日,共有150家公司緊趕慢趕披露年報,但多達96家被出具非標意見。
股轉公司公開表態未來這類公司或將被納入強制摘牌范圍,對于新三板公司而言,年報披露顯然要更加走心了。
實際上,對于未按時披露年報的公司,股轉公司不僅會出具自律監管措施,還會將其全部納入重點審查范圍,若在后續審查中發現其他違規行為,將進一步采取相應的自律監管措施。
/ 02 /
嚴監管是趨勢,
新三板市場處于出清過程中
“強制摘牌是市場的強制出清“,股轉公司表示。
此番表態,無疑向市場傳遞了信號,在嚴監管、凈化市場層面,股轉公司意志堅定。并且,嚴監管還將持續,新三板公司們,悠著點吧。
實際上,相信大家也感受到了今年以來的嚴監管態勢。
據讀懂君統計,截至目前,股轉公司今年已發出了近200份自律監管函。監管的對象涉及主體包括新三板公司、董監高、投資者以及會計師事務所,可謂是全方位監管,監管的事項也包括信披、公司治理等全方面監管。
4月份,股轉公司出手治理一直為人詬病的任性停牌問題,對無合理理由長期停牌的多家公司實施了強制復牌措施。某券商人士告訴讀懂君,“停牌時間超一年,消除重大風險因素,無繼續停牌理由的公司應復牌。”
監管加強,市場又不見利好,于是不少公司選擇撤退,摘牌潮涌,優質公司不斷流失。對此,股轉公司表示,“對于因自身發展需要主動摘牌的企業,股轉公司會調研分析其離場原因,梳理研究其合理訴求,以增強下一步新三板深化改革的針對性。”
//s3.pfp.sina.net/ea/ad/10/15/7ccc8ba485ab51f061c7b0f9d9adf833.jpg
而隨著新三板市場功能的不斷完善和監管的持續加強,掛牌公司的進退將更為有序、常態化。資本市場能進能退、有進有退,本就是正常現象,也是市場化的表現。
/ 03 /
加強監管與完善市場兩手抓
“對于新三板而言,因為有大量的本不該掛牌的企業存在,不僅降低了新三板的形象,還導致監管非常困難。”某投行人士鵬拍表示,“經常違規會占用監管資源,客觀上也導致了新三板改革一直比較保守,包括競價交易、繼續分層、投資者門檻等。”
更多的市場人士認為,嚴監管對于目前的新三板來說,未必是壞事。而在嚴監管的同時,股轉公司也在嘗試更好的服務新三板。
4月,“三+H”,讓更多優質的新三板企業有更多的選擇;
5月,為了更好的服務市場,股轉大刀闊斧,完成了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內部組織架構的調整;
6月份,股轉公司總經理隋強公開表示,新三板今后一段時間的工作方向和重點,是沿著精細化分層的路徑,做好分層后的差異化制度供給和服務,令市場主體的各類需求均可以通過精細化分層匹配差異化制度予以實現;
7月,股轉公司對已經沿用了四年的臨時公告模板進行了修改,優化了原有的14個模板,并新制定了20個臨時公告模板,讓掛牌公司信披更簡單。
“最好的結果就是,新三板最終回到創立的初衷上來——為創新型和創業型企業服務,建議其他企業還是先專心發展業務吧。“
隨著各方面制度逐漸的落實,新三板逆風翻盤的日子,是否快要到來了?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