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家科創板審核企業70%符合科創屬性
共有三家券商保薦的企業都不符合科創指引的要求,分別為國元證券、華創證券和平安證券,由于該三家券商保薦公司的數量也較少,可見其承攬項目的質量略遜于其他券商。...
孚能科技一季度受疫情影響較大 預計Q1收入大幅下降
在采購方面,公司主要供應商的復工時間普遍由2月初推遲至2月中旬左右,且供應商產能短期內可能無法完全恢復,由此可能導致公司訂購的原材料交付延遲10天左右。...
疫情影響有限業績保持增長 德馬科技提交科創板注冊
招股書介紹,公司研發、制造的自動化物流輸送分揀裝備廣泛應用于電子商務、快遞物流、服裝、醫藥、煙草、新零售、智能制造等多個領域,可切實有效提高物流系統智能化水平,...
科技部:開展高新技術企業上市培育行動 加大5G、AI支持
通知指出,充分發揮國家高新區在推動復工復產中的重要載體作用。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行動。
明確“科創”標準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質量
科創屬性評價指標體系采用“常規指標+例外條款”的結構,包括三項常規指標和五項例外條款。
科創屬性空中落地 變相提高門檻是否存在?
科創屬性評價體系的出臺,市場解讀紛紜,有人擔憂是否會提高科創板準入門檻。而實際上記者詢問多方擬上市企業和中介機構后發現,此則指引不僅未提高門檻,卻更進一步推動了...
廣發:科創屬性指引明確了支持和鼓勵硬科技標準 非設新門檻
科創板屬性標準高到什么程度?已上市的92家科創板企業中,共有80家滿足條件一(研發投入),85家滿足條件二(發明專利),87家滿足條件三(營收),同時滿足三類條件的有69家,占...
科創板“開考”一年:214名"考生" 金榜題名誰最紅?
入場的214家科創企業,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新材料、新能源以及節能環保等六大主題產業。
科創板“開考”一年:214名“考生”來過 股價漲了4.5倍的是它
3月22日,科創板迎來“開考”一周年,科創板第一學年成績單也將張榜。層層設卡的科創考試中,誰最高效?誰最優異?誰最當紅?上證報記者通過大數據,來做個全面解析。...
科創屬性評價指標體系出爐 本月兩家企業將"二次上會"
資料顯示,秦川物聯主要從事智能燃氣表的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其科創板上市申請在去年6月5日獲受理,擬募資4.07億元,將投向智能燃氣表研發生產基地改擴建項目、等。...
新強聯IPO在爭議中過會:招股書刻意隱瞞違規和負責人遭行拘
“目前因IPO發審會剛剛重啟再疊加《新證券法》的正式實施,證監會方面選擇的上會企業往往都是基本面不錯的,所以通過率繼續保持較高也并不奇怪。”北京一家老牌投行資深保...
未名醫藥惹質疑:18億凈資產說沒就沒 以資抵債事件發酵
一時間,未名醫藥以資抵債一事再度引發市場關注。3月19日,未名醫藥開盤即跌,午后封上跌停板,收報13.9元/股。
年報披露前突換審計機構 宜華健康有逾16億的虧損黑洞
中審眾環對宜華健康2018年度審計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涉及宜華健康的子公司達孜賽勒康、眾安康以及仁和醫院。
新股開普云難輕松:業績增速大幅下滑 被憂體量小
國內A股提供互聯網內容服務的公司并不少,諸如拓爾思、泰得科技、科創信息、南威軟件、太極股份等公司提供的業務比較類似。那么這種新上市的科創板企業究竟成色如何呢?...
中控技術擬赴科創板:上市公司正泰電器持股10%
在股權結構方面,中控技術股東人數眾多,包括金建祥等83名自然人,以及中控集團等11家公司,其中不乏知名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