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4 15:17 | 來源:中國網財經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華熙生物有三大業務,即原料業務、醫美業務、皮膚科學創新轉化業務,其中,皮膚科學創新轉化業務是核心業務。2024年,公司核心業務大幅下滑,對業績影響明顯。...
“玻尿酸女王”趙燕重拳反腐引發市場高度關注。而這一現象的背后,華熙生物(688363.SH)經營業績大幅下滑。
4月10日晚,華熙生物披露了2024年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3.71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1.61%;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歸母凈利潤”)為1.74億元,同比下降幅度超過70%。
華熙生物有三大業務,即原料業務、醫美業務、皮膚科學創新轉化業務,其中,皮膚科學創新轉化業務是核心業務。2024年,公司核心業務大幅下滑,對業績影響明顯。
華熙生物正在推進“刮骨療傷”式變革,市場也將其稱為“撥亂反正”。推進變革,從流程到組織運營、人才培養、產品體系建設,公司也付出了一些成本。
外界看到的一個明顯變化是,高管薪酬增加。2024年,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郭珈均薪酬達622.13萬元,較2023年猛增5.72倍。
華熙生物稱,2024年的經營結果,是公司長期持續增長后戰略性的主動調整。
只是,不知道華熙生物的轉型陣痛期會有多久。
轉型陣痛營收凈利連續雙降
變革轉型,需要付出一些成本。走在主動變革的路上,華熙生物的經營業績承壓。
根據年報,2024年,華熙生物實現營業收入53.71億元,同比下降11.61%;歸母凈利潤1.74億元,同比下降70.5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簡稱“扣非凈利潤”)1.07億元,同比下降78.13%。
2023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0.76億元、5.93億元,同比分別下降4.45%、38.97%。
當時,華熙生物表示,公司主動擺脫過去成功的路徑依賴,繼續推動管理變革的全面升級與落地。管理變革是公司推動戰略升級,實現業務長期穩健增長的必然動作,但是受各業務競爭環境、發展階段及發展模式差異的影響,對各業務短期呈現不同影響。原料業務仍實現穩步增長,醫療終端業務保持高速增長,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出現階段性下降,而功能性護膚品占公司營業總收入比重最大。綜合毛利率下降以及前期投入較大導致折舊攤銷等費用增加,導致歸母凈利潤降幅超過30%。
相較2023年,2024年,公司營收及凈利降幅更大。其中,第四季度,歸母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虧損1.88億元、2.19億元。這也是其自2019年A股上市以來的首次單季度虧損。
華熙生物解釋,2024年整體經營成果承壓,與六個方面的因素相關。第一,因管理變革的組織架構升級、薪酬體系變革、咨詢公司費用和股權激勵費用等超過7000萬元,影響了短期損益;第二,公司加大對長期性、戰略性、前置性投入,包括供應鏈改造,落地包括海口、天津、東營、湘潭等產能布局,相關費用增加超過1億元;第三,保持前瞻性研發投入,聚焦前沿科技領域;第四,加大在創新業務領域的投入,戰略性創新業務投入超過1億元;第五,對應收賬款、存貨、商譽等資產計提大額減值準備約1.89億元;第六,公司收入占比較高的消費品相關業務受市場競爭加劇、產業周期波動和戰略調整等多種因素影響,調整仍在持續。
2024年,公司核心業務皮膚科學創新轉化業務收入25.69億元,同比下降31.62%,占主營業務收入的47.92%,較上年同期下降13.92個百分點。
對于2024年的經營業績,華熙生物表示,是公司戰略性主動調整的結果,是結構性的、暫時性和階段性的。公司正處于關鍵的轉型期,逐步解決多項關鍵運營管理問題。
從亂到治何時走出業績低谷
華熙生物營收凈利連續2年雙降,可能與內控、戰略等問題相關。
1988年,生物教師趙燕辭職南下淘金。2000年,趙燕收購瀕臨破產的山東福瑞達生物化工,進而創立華熙生物,通過微生物發酵法量產透明質酸(俗稱玻尿酸),迅速成為全球最大玻尿酸原料供應商。2019年,華熙生物登陸科創板,市值一度突破1500億元,趙燕以565億元身家登頂山東女首富,被譽為“玻尿酸女王”。
但那是高光時刻,玻尿酸行業轉折點悄然而至。
2021年,華熙生物、魯商發展的玻尿酸原料合計產能已超800噸,遠超全球市場需求,市場從技術稀缺轉向產能過剩。
與此同時,2021年,市場對于新成分“膠原蛋白”的追捧開始,創爾生物、聚源生物等在膠原蛋白原料領域有突破,膠原蛋白護膚品龍頭巨子生物、醫美重組膠原龍頭錦波生物憑借重組膠原技術實現營收利潤雙增。
2022年,華熙生物收購北京益而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51%的股份,正式布局膠原蛋白產業。
在2024年年報中,華熙生物并未具體介紹膠原蛋白業務收入情況,這說明該項業務尚未形成規模。
2018年,華熙生物進軍TO C端,推出潤百顏并打造成大單品系列。皮膚科學創新轉化業務也因此逐漸稱為公司核心業務。
2020年至2022年,皮膚科學創新轉化業務收入分別為13.46億元、33.20億元、46.07億元,同比增長112.19%、146.57%、38.80%。
但是,從2023年開始,公司該項業務逐年下滑。
據此,有分析人士認為,華熙生物錯過了風口。
今年3月,趙燕在華熙生物內部刮起反腐風暴,“所有貪腐人員無論職務高低,必須在3月31日前交代問題、提交辭呈,否則移交司法部門!”
趙燕還表示,連續兩年業績調整,更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公司組織、人才沒有跟上時代的變化,公司主動踩了剎車。
近年來,華熙生物備受關注。2022年,趙燕被前員工舉報侵占“小股東利益”。此前的2020年,趙燕要求持有股票的早期員工以每股90元的價格賣給她,當時華熙生物的股價每股約為140元。
2024年,華熙生物再度曝出“核心護膚品牌夸迪的前主理人枝繁繁與公司反目”。
上述事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華熙生物“內亂”問題,這對公司品牌及產品銷售帶來了不利影響。
內部反腐,組織變革,趙燕試圖撥亂反正。公司人事調整,副總經理劉愛華、徐桂欣、欒依崢被調整出管理層,郭學平等退休。
華熙生物進行薪酬體系變革,提升團隊的穩定性和積極性。一個亮眼的變化是,公司高管薪酬普遍增加。增幅最大的是董事、副總經理郭珈均,其2024年薪酬達622.13萬元,較2023年的92.53萬元猛增5.72倍。
鐵腕變革,趙燕能順利達到預期嗎?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