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9 09:55 | 來源:中國基金報 | 作者:未知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雖然A股市場融券交易量總體規模較小,對市場整體走勢影響有限,但作為上市公司戰略投資者參若參與這一交易行為,仍會出現較大爭議。尤其是在市場情緒敏感時期,甚至會進一...
金帝股份上市首日即遭巨額融券賣出,該公司被市場質疑“做空自己”,這一巨震余波仍未平復。受此事件影響,“融券”、甚至并不為市場所熟知的“轉融通”近期成為A股敏感詞。
9月18日,包括千禾味業、敦煌種業、科凈源等股價低迷的數十家上市公司集體通過公開渠道予以澄清,其中不乏上市不久股價即遭遇大幅下跌的公司,上述公司均對市場作出回應,不存在出借股票給券商做融券業務。
在業內看來,雖然A股市場融券交易量總體規模較小,對市場整體走勢影響有限,但作為上市公司戰略投資者參若參與這一交易行為,仍會出現較大爭議。尤其是在市場情緒敏感時期,甚至會進一步引發過度反應。
金帝股份被推至風口浪尖
融券近期被金帝股份推至風口浪尖。在9月1日,金帝股份在上交所掛牌上市,融資融券數據顯示,當天融券余量為458.32萬股,也就是說共發生了458.32萬股融券賣出,成交量約占流通股十分之一,賣出金額達到2.21億元。
巧合的是,金帝股份首發發行結果公告顯示,公司高管與核心員工參與本次戰略配售設立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總計兩份,合計獲配470.09萬股,獲配金額為1.02億元,限售期為12個月。
對比金帝股份上市當日融券余額與其資管計劃規模,兩者相差僅11.77萬股。
限售股借出后,金帝股份股價立刻大幅下跌。金帝股份發行價格為21.77元,上市首日最高沖至61元,漲幅達175.61%。但隨后盤中回落,最終收報48.27元/股,漲幅121.73%。而在9月15日,該公司股價一度跌至32.82元/股,幾乎于高位“腰斬”。
市場不由猜測,金帝股份員工持股計劃是否參與融券賣出。該公司對此也進行了多輪澄清。最初,其在互動平臺中回應稱,公司已將限售股權按照規定進行系統登記,大股東不存在轉融通給關聯方或者機構融券的情況。
而在9月15日,該公司進一步表示,員工參與戰略配售資產管理計劃簽署資產管理合同,與市場參與各方一樣,需要遵守各項法律規定和相關交易規則。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轉融通證券出借交易實施辦法(試行)(2023年修訂)》第二十條,可參與證券出借的證券類型包括,一是無限售流通股;二是參與注冊制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戰略配售的投資者(以下簡稱戰略投資者)配售獲得的在承諾的持有期限內的股票;三是符合規定的其他證券。
不過,戰略投資者在承諾的持有期限內,不得通過與轉融券借入人、與其他主體合謀等方式,鎖定配售股票收益、實施利益輸送或者謀取其他不當利益。
一眾上市公司談“融券”色變
K
線圖
特色數據
資金流向
公告
個股日歷
核心題材
最新價:61.49
漲跌額:1.19
漲跌幅:1.97%
成交量:5047手
成交額:3070萬
換手率:3.10%
市盈率:44.07
總市值:42.2億
查詢該股行情實時資金流向深度數據揭秘進入科凈源吧科凈源資金流
相關股票
百川暢銀(24.95 4.05%)
森遠股份(3.6 3.75%)
青達環保(18.68 2.47%)
中持股份(9.99 2.36%)
相關板塊
環保行業(-0.04%)
節能環保(-0.38%)
融資融券(-0.49%)
北京板塊(-0.51%)
K
線圖
特色數據
資金流向
公告
個股日歷
核心題材
最新價:17.12
漲跌額:-0.3
漲跌幅:-1.72%
成交量:1.38萬手
成交額:2366萬
換手率:0.14%
市盈率:34.29
總市值:176億
查詢該股行情實時資金流向深度數據揭秘進入千禾味業吧千禾味業資金流
相關股票
鹽津鋪子(75.32 2.28%)
泉陽泉(9.98 1.63%)
華統股份(14.53 1.61%)
甘源食品(71.13 1.53%)
相關板塊
標準普爾(-0.26%)
滬股通(-0.34%)
富時羅素(-0.36%)
上證380(-0.36%)
主力資金加倉名單實時更新,APP內免費看>>
這一風波也令一眾股價低迷的上市公司“瑟瑟發抖”。在9月18日,多家上市公司在互動平臺上對“融券”這一行為作出回應。
其中,科凈源于8月11日上市,上市當日股價達到最高128.8元/股之后便逐步回落,截止9月18日,該公司股價一度低至57.8元/股,跌幅達到55.12%,較金帝股份的股價跌幅有過之而無不及。
該公司在被問及“上市第一天是否有通過限售股轉融券進行賣出”時表示,公司未參與融券出借業務,將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監管規定和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而千禾味業18日也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不存在出借股票給券商做融券業務的情況。不過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其融券余額從9月7日的222.6萬股升至391.33萬股。
另外,宏德股份18日也表示,經核查公司前十大股東均未參與融券業務。而包括敦煌種業、特變電工、蒙草生態、長春高新等逾10家上市公司18日均紛紛作出澄清,均表示不存在這類行為。
不難看出,在當下市場較為低迷時期,上市公司談“融券”即色變。
早在2019年科創板開板時,為擴大融券券源,監管部門作出試點,規定參與注冊制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戰略投資者配售獲得的在承諾持有期限內的股票可參與證券出借。隨著全面注冊制落地實施,該規則擴展到主板。
這一舉措也是旨在解決A股市場長期融券來源不足、融資與融券“長短腳”發展問題。也為券商更好開展融券業務提供了條件,有利于多空平衡,提高市場的流動性和有效性,促進交易活躍度和發揮市場價格發現功能。
可能放大市場波動性
實際上,近兩月以來,A股市場的確出現不少類似金帝股份案例。
盛邦安全在7月26日上市首日融券余額即達到9259萬元,占流通市值約12%。不過不同于金帝股份的否認,盛邦安全則回應稱,“根據轉融通業務的相關規定,戰略投資者在承諾的持有期限內,可以按規定借出獲得配售的股票。據了解,當為戰略投資者出借”。
而德福科技在8月17日上市當日便融券賣出355萬股,占其流通市值超過6%。而從當日最高56元/股下滑至9月18日最低的29.6元/股,股價同樣幾乎打五折。
而在科創板上市的中巨芯-U狀況相似。該公司在9月8日登陸科創板,股價從上市當日的15.55元/股,在短短7個交易日內跌至10.26元/股。其首日融券余額8575萬元,而截至9月15日,該公司融券余量為703.8萬股。
但從當前市場規模來看,A股市場融券交易量總體規模較小,對市場整體走勢影響有限。從近期融券交易情況看,截至8月31日,融券余額938.79億元(較2022年末減少20.06億元)僅占A股流通市值的0.13%;1-8月累計融券賣出額8789.44億元,日均融券賣出額54.26億元,僅占A股日均成交額的0.59%。
不過,在業內看來,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融券則存在較大爭議。一方面,戰略投資者之所以能夠享受較高的配售比例,是因為其承擔較長的鎖定期和較大的價格波動風險,同時也承諾了對上市公司的長期支持和參與。
另一方面,無限制的限售股股東轉融券可能放大市場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增加投資者的投資風險。尤其是在市場情緒敏感時期,這種壓力或影響可能會被放大或傳導,進一步引發過度反應。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