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9 09:29 | 來源:中新經緯 | 作者:林琬斯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馬瀧齒科的收益來源主要有馬瀧服務、馬瀧產品及馬瀧DSO。
中新經緯9月18日電 (林琬斯)近日,馬瀧醫療管理(浙江)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馬瀧齒科)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計劃于主板掛牌上市。進入中國11年,馬瀧齒科打破人們對牙科“躺著賺錢”的認知。不過在馬瀧齒科“打工”頗為掙錢,招股書顯示,2022年馬瀧齒科的牙醫平均年薪240萬元。
連續三年虧損
1995年,馬瀧齒科由其首席醫療顧問Paulo Malo在葡萄牙創立,于2012年被引入中國。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22年收入計,馬瀧齒科在中國所有高端民營口腔醫療服務提供商中排名第2位,在所有中國民營口腔醫療服務提供商中排名第9位。
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2年以及2023年前四個月,馬瀧齒科的收入分別為3.19億元、3.99億元、4.84億元及1.47億元,就診人次分別超過26萬人次、37.7萬人次、37.2萬人次及12.3萬人次,來自患者每次就診的平均收入分別約為1100元、900元、1100元、1000元。
以具體業務看,馬瀧齒科的收益來源主要有馬瀧服務、馬瀧產品及馬瀧DSO。
馬瀧服務包括普通牙科、正畸、種牙,該業務占整體營收的比重始終超過80%,是主要的收益來源。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前四個月,馬瀧服務收入分別為2.82億元、3.22億元、4.07億元、1.30億元,占比為88.4%、80.8%、83.9%、88.0%。
在上述三大業務板塊之中,普通牙科和正畸為馬瀧齒科貢獻了大部分收入。
普通牙科一般指患者定期接受的治療,如牙列及周圍組織疾病的檢查、診斷、預防及治療,主要包括補牙、根管治療及洗牙。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前四個月,來自普通牙科服務的收入分別為1.35億元、1.46億元、1.78億元、6460萬元,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42.4%、36.6%、36.8%、43.8%。
正畸方面,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前四個月,馬瀧齒科分別錄得約4100宗、4200宗、3500宗、1500宗正畸科服務訂單。截至招股書期末,馬瀧齒科已為超過2.1萬名正畸科患者提供服務。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前四個月,來自正畸科服務的收入分別為1.05億元、1.22億元、1.78億元、5090萬元,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32.9%、30.7%、36.7%、34.5%。
同期,馬瀧齒科來自種植服務的收入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13.1%、13.6%、10.4%、9.6%,分別錄得超過2200例、3000例、2400例、700例種植服務病例。截至招股書期末,馬瀧齒科為患者植入種植體超過1.8萬顆,種植患者總數超過8600名。
此外,馬瀧產品主要包括向第三方口腔醫療服務提供商銷售義齒及相關耗材及服務、向個人銷售口腔護理產品及向企業客戶銷售醫療設備及用品。馬瀧齒科還提供DSO服務,為第三方口腔門診提供門診運營方面的支持,主要涉及醫療支持、營銷指導及客戶管理。但目前,馬瀧產品及馬瀧DSO業務營收規模較小。
不過,營收排名靠前并不意味著高利潤。2020年至2022年,馬瀧齒科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為5936.3萬元、1.22億元、3528.7萬元。2023年前四個月,馬瀧齒科盈利174.1萬元。
牙醫人均收入240萬元
一直以來,口腔行業都有“金口銀牙”說法,市場中不乏已上市并已經盈利的企業,如主打中高端市場的通策醫療,也有目前還處于虧損的、主打高端市場的瑞爾集團。
實際上,無論與已經盈利的民營口腔連鎖龍頭通策醫療相比,還是與同樣定位高端民營口腔醫療服務提供商瑞爾醫療相比,馬瀧齒科的員工成本與銷售費用均較高。
西南證券在今年1月披露的研報中表示,中國口腔醫師資源缺口大,國內尚無公開的牙科診所數量,以口腔醫師執業證書表征牙醫數目,在如此口徑下,中國2021年十萬人均擁有牙醫數僅為22位。
在上述背景下,馬瀧齒科依賴其牙科醫生,其表示,如果無法挽留現有牙醫或吸引優秀的專業人士的加入,則財務業績可能會受到影響。
2020年、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四個月,馬瀧齒科的員工成本分別為1.42億元、2.29億元、2.07億元及6490萬元,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44.5%、57.4%、42.6%及44.0%。同時,馬瀧齒科披露,2022年每名牙醫的平均收入為240萬元。
員工成本居高是影響馬瀧齒科盈利的原因之一。馬瀧齒科表示,由于公司提供并計劃繼續提供具競爭力的報酬以挽留及吸引資深牙醫,因此經營業績及財務狀況受到管理與牙醫相關的成本及開支的能力的顯著影響。
2022年3月,瑞爾集團上市,其自稱為“中國高端民營口腔醫療服務市場最大的口腔醫療服務提供商”。招股書顯示,截至3月31日止年度的2019年至2021財年,瑞爾集團分別擁有770名、820名、856名全職牙醫,每名全職牙醫的平均收入分別為137.67萬元、128.79萬元與187.48萬元。
2020年至2022年,通策醫療并無披露具體牙醫的薪酬,不過,“醫療服務”項下人力成本分別為6.37億元、8.35億元、9.14億元,而同期通策醫療擁有醫生1381名、1624名、1760名,同時,通策醫療還擁有上千名醫技與護士。
即便把“醫療服務”項下人力成本全部歸于牙醫,平均每名醫生年薪在50萬元左右,遠不及瑞爾集團與馬瀧齒科。
同時,據中新經緯統計,截至3月31日止的2021至2023財年,瑞爾集團的雇員福利開支占收入的比重分別為47.33%、56.40%、65.26%,與馬瀧齒科相近。2020年至2022年,通策醫療的職工薪酬占收入的比重則分別為5.70%、5.47%、6.47%。
2022年的市場份額僅0.5%
除了收入超四成貢獻給了員工,連續虧損的背后,高額的銷售及銷售開支也在壓縮馬瀧齒科的利潤空間。
2020年至2022年,馬瀧齒科的銷售及銷售開支分別為4666.9萬元、8369.2萬元、8717.3萬元,占當期總營收的14.6%、21.0%、18.0%。
馬瀧齒科在招股書中解釋稱,2022年銷售及銷售開支同比增長4.2%,主要由于公司加大營銷力度(包括線上推廣活動),導致推廣及營銷開支增加750萬元,部分因優化銷售及營銷人員的薪酬架構,員工成本減少450萬元抵銷。
橫向對比同樣以口腔醫療服務為主的瑞爾集團和通策醫療來看,截至3月31日止的2021至2023財年,瑞爾集團的銷售費用率分別為7.71%、5.22%、4.89%。對于通策醫療來說,2020年至2022年,其銷售費用分別為1761.60萬元、2472.51萬元、2803.17萬元,銷售費用率為0.66%、0.90%、1.34%。
不過相比通策醫療因增加口腔保健宣傳投入、新建醫院前期普及宣傳投入增加導致銷售費用增長,馬瀧齒科似乎并不急著擴張。
按2022年的收入計,十大民營口腔醫療服務提供商的市場份額合共13.6%。馬瀧齒科為中國第九大民營口腔醫療服務提供商,2022年的市場份額為0.5%。
截至今年4月底,馬瀧齒科在全國13個城市設有29家馬瀧齒科品牌專科口腔門診,145名牙醫,271張牙科治療椅。
不過,相比瑞爾集團,馬瀧齒科的門診數量并不算多。截至2023年3月31日,瑞爾集團已經在15個城市布局了9家口腔醫院和114家口腔診所。通策醫療2023年半年報披露,目前旗下共有74家醫療機構和2056名醫生。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