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1 15:13 | 來源:電商報 | 作者:俠名 | [電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由于背靠阿里這棵大樹,閑魚從一開始就贏在了起跑線上。
閑魚計劃發力內容型直播
9歲的閑魚,越來越不像過去的自己了。
近日,閑魚計劃發力內容型直播,為平臺用戶打造安靜解壓、純享紀錄式的直播信息流,在內容化探索上又解鎖了新的玩法。
在該玩法中,直播運營團隊隸屬于閑魚達人生態業務,主播均是閑魚平臺上的原生興趣達人,主要內容包括興趣展示和專業知識解答等等。
要知道,此前閑魚平臺上的直播內容使用的是淘寶直播信息流,而現在閑魚轉向打造專屬平臺的獨特直播風格,似乎有意憑借內容開拓策略先下一城。
由此可見,閑魚發力內容型直播正是為了提升平臺的內容氛圍,打造豐富的內容與場景,持續強化內容社區屬性。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閑魚第一次發力內容化。早在2019年,閑魚就已經在首頁新增了涵蓋了手工文玩、數碼潮流、家居時尚、次元文化四個板塊的“玩家直播”入口。
從近期的布局來看,閑魚騎手一直都很堅定內容化、社區化的大策略方向。
今年5月,閑魚推出了社區產品“海鮮市場”,給廣大用戶提供了熱點話題榜單和交易的聚集地,并通過進一步升級“會玩”社區,幫助興趣達人與用戶建立起緊密的關系鏈條。
同時,閑魚還為達人打造了專屬上新場景及直播、粉絲抽獎等定制玩法,通過升級用戶小法庭機制,不斷優化達人經營能力,進一步保障用戶交易有序運行。
一邊發力內容化,一邊加碼社區化,作為頭部平臺的閑魚正在不斷朝著內容社區方向邁進。
站在閑魚的角度看,交易才是閑魚最本質的東西,朝著內容社區方向邁進,最終的目的只有交易。
也就是說,閑魚從始至終只有一個目的:通過內容化、社交化來引導交易,實現商業化轉型。
三個多月前,閑魚宣布對平臺上高頻且高額交易的賣家收取軟件服務費的消息,也間接印證了閑魚的商業化野心。
數據顯示,目前閑魚的用戶數量已經突破5億,占我國互聯網用戶的三分之一,每年有大約1億用戶在閑魚上發布商品,平均一個用戶每年在閑魚上發布的商品數量達到10件。
這么大的交易盤子,必然需要具備一個好的商業模式,才能支撐起更大規模的有效運營。
從用戶角度看,閑魚收費之后,不僅能規范平臺內的商家經營,將“倒賣”販子驅逐出平臺,還能讓用戶的閑置物品實現更快地流通,讓買賣雙方都能從中獲益。
前不久閑魚發布的“星燦計劃”提出將孵化和培養10萬個萬粉達人,1萬個百萬成交達人,以及100個10萬粉以上的百萬成交達人,同樣也是為了給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最終實現平臺收入規模的擴大。
就目前而言,閑魚商業化道路走得并不算快,但也算得上是穩重踏實,隨著后續直播內容加速鋪開,閑魚或許會迎來爆發式增長。
對手來勢洶洶,閑魚壓力倍增
由于背靠阿里這棵大樹,閑魚從一開始就贏在了起跑線上。
經過9年的發展,閑魚也的確沒有辜負阿里的期望,成為了市占率最高的二手電商平臺。
但即便如此,閑魚也沒能避免陷入電商存量時代的“流量焦慮”。
數據顯示,2022年二手電商用戶規模為2.63億人,同比增長17.93%,增速呈下滑趨勢。其中,2014-2021年用戶規模逐漸持續增長。從增速來看,2015年增長率高達450%,2017年-2021年增速分別為55.1%、40.78%、34.57%、26.38%、22.52%。
(2014年-2022年二手電商用戶規模及其增長率。圖源:網經社)
如此背景之下,閑魚的線上用戶增長越來越困難,才不得不從一開始單純的C2C模式,逐漸轉變為C2B2C模式,再到如今的C2X(X代表多元的閑置交易路徑)。
另一方面,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盯上二手電商市場,并采取了相應的布局策略。
2020年底,快手開啟二手電商業務。經過三個月的布局后,快手吸引了1000余個專業主播入駐,累計訂單超過63萬。
2021年5月,快手又宣布投資萬物新生(愛回收),從銷售端為愛回收挖掘下沉市場消費潛力。
而抖音方面,不僅推出過專門針對二手奢侈品的“二奢好物節”活動,還在去年3月份,于抖音商城內部上線“二手好物”頻道,算是開啟了對二手電商市場的籌謀。
雖然快手和抖音并沒有推出單獨的二手電商平臺,但這些布局帶動了不少消費者對二手商品的需求,也對閑魚造成了一定影響。
除此之外,愛回收和轉轉這兩個不可忽視的老對手和背靠vivo和小米的回收寶和閃回收,以及專注于二手奢侈品市場的胖虎、妃魚、紅布林等,都是都是賽道中頗具潛力的玩家。
在這些平臺的圍攻下,倍感壓力的閑魚開始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這才有了前面提到的各種商業化轉型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不止閑魚,其他二手電商平臺也在積極推進轉型升級。例如,以信任電商著稱的快手提出要以“信任+有趣”重構二手交易市場的目標,通過升級服務品牌“信任購”降低二手交易風險。
而胖虎、妃魚等二手奢侈品寄賣平臺則通過拓展直播電商渠道,取得了強勁的業績增長。
站在閑魚的角度看,隨著轉型升級成為行業共識,閑魚的壓力越來越大,留給它的試錯時間也會越來越短。
二手電商還能講出什么新故事?
最近幾年,由于人口增長導致資源緊張,“循環經濟”的概念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
數據顯示,2022年二手電商交易規模達4802.04億元,同比增長20%,而2017年-2021年交易規模分別為 947.4億元、1695億元、2596.9億元、3095.5億元、4001.7億元,市場規模仍在擴大中。
(2015年-2022年二手電商交易規模及其增長率。圖源:網經社)
乘著“循環經濟”的東風,二手電商平臺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加速回歸交易本質,不斷拓展業務邊界。
此前,閑魚通過上線官方優選平臺“閑魚優品”,并與回收寶進行生態共建推出了“閑魚小站”;轉轉針對二手手機交易,設立了“轉轉優品”自營業務,發力線下門店;而作為國內最大的線下手機回收服務商的愛回收,截至2023年3月31日,線下門店已覆蓋269個城市,門店總數達1935家。
不難看出,閑魚、轉轉、愛回收等二手電商平臺毫無例外都在強化線下門店的布局,似乎希望通過提高線下履約效率,增強用戶服務體驗,完成線上線下的融合,進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實現全面商業化。
按照商業布局來看,以閑魚為代表的二手電商平臺即將進入全面商業化時代,考驗各大平臺硬實力和韌性的時候到了。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