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1 08:26 | 來源:電鰻財經 | 作者:尹秋彤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供應商實力不及,并且相關采購產品未能披露,有市場人士質疑,晴天科技要么無項目注水,要么采購虛假,還需要公司做出解釋。...
《電鰻財經》文/尹秋彤
截至12月1日,浙江晴天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晴天科技”)自7月1日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后,再無新的進展。這家公司到底怎么了?《電鰻財經》經調查研究發現,公司此次IPO招股書存在很多疑點,尤其是被市場質疑其大項目和營業收入出現了“雙注水”。
果真如此嗎?但對于本網發去的求證函,晴天科技至今也未能回復。
項目注水還是造假
據招股書,2021年度,晴天科技向第二大供應商山東蜂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采購工程勞務3715.71萬元,占當年采購總額的4.92%。而查詢該供應商公開信息發現,該供應商不但剛成立于發行人報告期內的2020年6月實收資本為0,不但被標注為小微企業且每年繳納社保人數為0。市場質疑,公司2021年度在山東做了多少光伏項目才能讓該供應商提供如此多的勞務服務?
與之十分相似,2020年度,晴天科技向第三大供應商江蘇征之鴻建設工程有限公司采購勞務施工1514.74萬元占當年采購總額的4.40%。查詢該供應商信息顯示該供應商的繳納社保人數同樣都是0人。
同年,公司向2020年度第五大供應商山東省陽信縣英琦電器銷售有限公司采購勞務施工1175.79萬元占當年采購總額的3.42%。查詢該供應商信息顯示該供應商注冊和實收資本只有200萬元且繳納社保人數也同樣都是0人。且其主業為摩托車、電動車、家電、太陽能及廚房電器的銷售;其副業才是光伏發電設備銷售、安裝及維修。
另外,招股書披露的前五大供應商和主要采購的原材料來看,原本應該要配套光伏電站投資額20%左右的儲能設備采購卻沒有披露,而這是光伏發電上網時電網對光伏電站的硬性要求。但通觀公司的招股書無論是披露采購的主要原材料和前五大供應商均沒有出現儲能電池相關信息。
供應商實力不及,并且相關采購產品未能披露,有市場人士質疑,晴天科技要么無項目注水,要么采購虛假,還需要公司做出解釋。
營收異常增長或注水
除了諸多采購項目被疑注水,《電鰻財經》還發現其財務指標也可能被注水。
據招股書,晴天科技于2020年度營收收入同比增加了一半多,達到55.72%;2021年度,營業收入同比又增加了接近1.5倍,具體為142.68%。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度相比該年度收入額增加了7.07億元,增長了2.78倍(將近三倍)。業績如此爆發性增長屬于非常罕見,真的在行業內或公司內有什么大變化嗎?
據觀察,2019年至今,光伏發電產業進入加速升級期,國家制定了優化光伏產能建設、淘汰落后產能、加快產業升級、加快補貼退坡的產業政策。自2019年開始光伏發電行業面臨補貼退坡的不利局面,自2021年開始國家推行光伏發電平價上網,甚至取消了光伏發電的鼓勵措施。而公司在光伏發電行業最為不利的階段,營業收入卻翻天覆地近乎三倍的高增長。令人難以信服。
此外,2020年世界各地新冠疫情爆發,世界各地廣受影響,我國作為傳統的制造大國所受影響同樣巨大。晴天科技作為一個和新冠病毒產業毫不相關的公司,在2020年度不但沒有出現符合常理的收入下降情況,反而和前一年度相比收入絕對額增加了1.42億元。
在新冠疫情的巨大影響之下,2020年、2021年,公司如何實現營收大比例提升的?同樣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
存在違規經營可能
招股書顯示,晴天科技在2019年度在沒有真實業務背景的情況下,向子公司金華寶沃光能科技有限公司開具銀行存兌匯票2151.62萬元用于貼現套取銀行資金。2020年度公司又如法炮制了次套現1612.35萬元。兩年合計違規套現3763.97萬元。
市場人士質疑,如此嚴重違規套取金融機構資金行為出現,意味著公司的內控有效性嚴重存疑。
另外,公司從設立到上市時總共經歷了12次增資,再加上有限公司設立和股改以及一次注冊資本更正,總共涉及15次需要驗資的情形。除了股改時的驗資可能及時外,發行人在2021年度才請天健一口氣出了7份驗資報告,一次補足之前累欠的所有驗資報告。其中天健驗〔2021〕714 號的一份驗資報告涵蓋了發行人7次出資(更正)行為。甚至在股改的2020年度都沒有補上之前沒有的驗資報告。
再從公司披露的社保和公積金繳納差異情況來看,公司可能存在對試用期內的員工全部不繳納公積金的行為。涉及2021年度48人,2020年度19人,2019年9人。發行人此種做法也有違企業規范性經營要求。
《電鰻財經》將繼續跟蹤報道晴天科技IPO進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