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3 09:42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典型例子如光伏巨頭隆基綠能,公司原證券簡稱為隆基股份。對于更名的原因,公司表示,公司致力于推動低碳化能源變革,長期專注于為全球客戶提供高效單晶太陽能發電解決方案...
????????隨著科技轉型的持續推進,“更名”成為一些上市公司“亮新姿”的重要選擇。
????????據上海證券報記者統計,今年以來已經有超50家上市公司更改了公司的證券簡稱,“科技”“智慧”“新能”……眾多時髦詞匯紛紛亮相,意圖一“名”驚人。
????????“老店新開”彰顯公司發展的新動向,告別了公司長久以來的固有“角色”。同時,這也間接體現出科技創新和轉型升級浪潮正在A股涌動。而帶著最新的名頭,眾多上市公司也加大研發、投資擴產,搶抓歷史機遇。更名也成為這些公司轉型升級的有力注腳。
????????科技賦能彰顯創新
????????更名的上市公司都集中在什么行業?記者梳理發現,汽車、計算機、電力設備、電子等行業的公司改名最多。“這些行業往往有著較好的發展前景,成長性也較為突出。為了抓住機遇,相關企業也會自覺地謀求轉型升級,最外在的體現就是公司名稱的改變?!睒I內人士如此分析。
????????典型的例子就是駿亞科技,公司原證券簡稱為廣東駿亞,是一家專業從事印制線路板研發、生產及銷售的企業。對于更名的原因,公司表示原證券簡稱“廣東駿亞”未體現出公司業務及行業特點,造成投資者對公司主業認識模糊不清。為使公司簡稱更明確體現公司的主營業務,提高辨識度,滿足業務發展需要,提升品牌形象,公司將證券簡稱變更為“駿亞科技”。
????????這種順應創新發展趨勢的更名也分為“擴”與“收”兩個類別。
????????所謂擴,多是由于公司業務的擴展和創新,公司原有證券簡稱已不能反映企業目前主營業務的全貌,更名可使名稱與公司業務更匹配。
????????例如星華新材,公司原證券簡稱星華反光。對于更名的原因,公司表示,變更后的公司名稱與公司主營業務及職能相匹配,目前公司在經營規模、研發實力和技術水平等方面均居行業領先,是國內反光布細分行業的領軍企業。公司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向產業鏈上游延伸,通過募投項目的實施,逐步實現直接主要原材料的自產,“新材料”與公司主營業務的匹配性更高。公司也將不斷運用生產研發技術,開發生產與公司主營相關的涂層、光學等新材料。
????????所謂收,反映的是公司對自身業務的聚焦,公司主業優勢越來越突出,或業務更加聚焦于某一細分領域,進而通過更名來展現企業持續深耕的決心。
????????典型例子如光伏巨頭隆基綠能,公司原證券簡稱為隆基股份。對于更名的原因,公司表示,公司致力于推動低碳化能源變革,長期專注于為全球客戶提供高效單晶太陽能發電解決方案,并自2021年起積極布局和培育光伏制氫業務。為更好地體現公司戰略布局和主營業務定位,進一步強化品牌形象和公司價值,公司將證券簡稱由“隆基股份”變更為“隆基綠能”。
????????緊追熱點突出優勢
????????除了業務的“擴”與“收”之外,市場熱點往往也影響著公司名稱的改變。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有些公司本身就經營多種業務,某些市場熱點或許剛好契合了其部分業務,甚至還具有相當好的發展前景,這也成為一些上市公司更名的契機。
????????典型的例子就是釩鈦股份。隨著釩電池的興起,釩這一金屬礦產成為市場競逐的熱點。而作為國內最大的釩生產商,釩鈦股份也于9月初更改了證券簡稱,由“攀鋼釩鈦”改名為“釩鈦股份”。公司表示,公司主營業務包括釩、鈦和電,其中釩、鈦是公司戰略重點發展業務。為準確體現公司主營業務,改善資本市場對公司的行業定位認知,故申請改名。
????????產業鏈的整合也成為部分上市公司改名的契機,尤其是一些被行業龍頭收購的公司,或者與產業鏈龍頭合作的公司,往往會通過更名來展現公司的背景。借助背后的強大助力,這些公司往往會抓住新的發展契機,積極擴展業務版圖。
????????例如“中環股份”變更為“TCL中環”,其背后就是TCL的產業鏈進一步向硅片領域擴展。而攜手TCL集團后,TCL中環持續加碼新能源光伏的投入,并且往上下游拓展,在內蒙古中環產業城圍繞高純多晶硅項目、半導體單晶硅材料及配套項目、國家級硅材料研發中心項目等計劃總投資約206億元。
????????更典型的例子則是由“小康股份”更名而來的“賽力斯”,背靠華為這棵大樹,一躍成為新能源造車的代表。公司也表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形成了有競爭力的技術和產品,已成為一家以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銷售為核心業務的科技制造企業,因此申請改名。而隨著新車型的不斷發布,賽力斯的發展也得到了切實的支撐。
????????更名不等于卸掉包袱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是在追逐熱點。也有公司僅僅是為了卸掉沉重的歷史包袱,消除原有的負面影響。例如原來的“巴士在線”曾經多次在財報中出現虛假記載,被監管處罰,最終通過中天服務“借殼”,成為一只物業股。公司簡稱也變更為“中天服務”。
????????但借殼更名并不意味著麻煩的結束,公司前法定代表人、董事、總經理王獻蜀留下的債務仍未消除。日前,中天服務就發布了一則重大訴訟事項公告,稱公司訴中麥控股有限公司、王獻蜀合同糾紛一案,已由嘉興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公司要求對方支付1億元及對應違約金、承擔案件受理費。此外,中天服務也依舊面臨著前期投資者的索賠。
????????“對于上市公司而言,更名只能是錦上添花,并不會真正改變公司的經營現狀。想要通過更名蹭上熱點,或者同歷史欠賬說再見,無疑是癡人說夢。只有將公司經營搞好,才能真正地‘名副其實’,也才能真正成為受人尊敬的企業。”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