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9 12:49 | 來源:證券時報網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以目前的披露情況來看,上半年,多家頭部公募營收凈利潤增速出現一定放緩;中小基金公司則分化愈加明顯,部分公司通過積極應對市場變化、發力創新業務實現了營收、凈利潤...
近期,隨著上市公司半年報相繼披露,多家公募基金公司上半年的經營情況也隨之浮出水面。據證券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8月28日,有超40家公募基金上半年盈利情況曝光。
以目前的披露情況來看,上半年,多家頭部公募營收凈利潤增速出現一定放緩;中小基金公司則分化愈加明顯,部分公司通過積極應對市場變化、發力創新業務實現了營收、凈利潤的大幅增長,也有部分公司未能較好應對今年以來的震蕩市,經營業績下滑;此外,還有部分基金公司連續虧損。
頭部公募盈利增速放緩
截至2022年8月28日,富國基金、華夏基金、招商基金等多家頭部公募基金公司公布上半年經營數據,部分頭部公募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速出現放緩趨勢,而招商基金表現在頭部公募中較為亮眼。
具體來看,富國基金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7.73億元,凈利潤11.22億元,對比去年同期,均有個位數回落,但兩項數據在已披露經營業績的公募基金公司中均居于首位。規模表現上,截至6月末,富國基金管理資產總規模超1.4萬億元,創歷史新高。
華夏基金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6.3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微跌0.52%,實現凈利潤10.58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微增0.86%。2022年以來,華夏基金在公募REITs、ETF等多個產品線上發力,規模增長勢頭較好,目前已經推出華夏越秀高速REIT和華夏中國交建REIT兩只公募REITs,第三只REIT產品也完成發行,即將上市交易。
根據招商銀行半年報,招商基金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8.85億元,同比增長26.65%;凈利潤9.54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7.84億元增長21.68%,半年度凈利潤也創出了該公司成立以來的歷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招商基金規模增長迅速,在前二十大基金公司中規模增速最高。7月30日,招商基金發生人事變動,來自長江養老的徐勇擔任招商基金新任總經理。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招商基金非貨幣公募基金規模達到5868億元,首次躋身行業前五,較上年末增長7.01%。
中小基金公司分化明顯
華泰證券指出,公募基金AUM(基金管理的全權委托資產)是驅動基金公司業績增長的核心要素,股票和混合型基金占比較高的公司,其盈利能力也會相對較強。而今年A股權益市場表現不佳,大型基金公司可以憑借債券、指數型等產品的表現彌補權益產品帶來的業績損失,而中小型基金公司的產品布局千差萬別,因此上半年經營業績分化較大。
部分中小基金公司經營業績較去年同期出現明顯提升。其中,東興基金緊抓資管新規下行業發展機會,在投資管理、規模提升和產品體系完善等方面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東興基金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收4697.55萬元,同比大漲630%;凈利潤203.62萬元,相較于2021年上半年實現扭虧為盈。
此外,方正富邦基金股東方正證券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子公司方正富邦基金公募業務實現凈利潤1484.91萬元,扭虧為盈并達到歷史最佳業績。
不過,也有基金公司上半年經營業績出現大幅下滑。比如,鑫元基金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44億元,同比下降29.57%;凈利潤為5681.89萬元,同比下降57.81%。東吳基金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9686.30萬元,相比去年同期下滑13.79%;實現凈利潤559.2萬元,同比下滑62.10%。
網紅基金公司諾安基金則出現了增收不增利。A股上市公司大恒科技持有諾安基金20%股權,據其披露的半年報信息,諾安基金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02億元,同比增長7.24%;凈利潤1.28億元,同比下降42.29%。諾安基金業績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或是A股半導體板塊表現不佳,拖累了該公司主投半導體的基金產品業績。
連續虧損者或面臨生存壓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小型基金公司由于產品單一、管理規模不高,已連續虧損。這種情況在今年的震蕩市中,更加加劇了公司的虧損情況。
其中,江信基金虧損幅度繼續擴大。據國盛金控披露的半年報顯示,其參股公司江信基金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957.16萬元,相比去年同期下滑65.08%;凈虧損2495.59萬元,虧損金額相比去年同期虧損的1590.84萬元進一步擴大。江信基金成立于2013年,最新管理規模不足30億元。
另一基金公司南華基金也是持續虧損。數據顯示,該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889.71萬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50.56%;凈虧損1235.74萬元,與去年同期的虧損額幾乎持平。南華基金成立于2016年,是國內第一家由期貨公司全資控股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南華期貨持有其100%股權。
對于公募基金公司經營業績嚴重分化的現象,華南一位基金從業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目前公募基金管理人已超過150家,行業馬太效應加劇,中小基金公司如果沒有自身特色,發展較為困難,對于積淀時間不久的公司來說生存堪憂。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