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2 14:24 | 來源:新浪財經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光伏巨頭隆基綠能、北交所上市公司連城數控同日發布公告,回應李春安因涉嫌證券市場內幕交易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等事件。...
8月22日,隆基綠能(53.320,-2.80,-4.99%)開盤重挫,截至發稿跌超5%。
消息面上,8月19日,李春安因涉嫌證券市場內幕交易,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其立案調查。李春安是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連城數控(74.030,-5.97,-7.46%)的實際控制人、董事長,也是光伏巨頭隆基綠能實際控制人及控股股東李振國和李喜燕的一致行動人。
8月21日,光伏巨頭隆基綠能、北交所上市公司連城數控同日發布公告,回應李春安因涉嫌證券市場內幕交易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等事件。
昔日隆基“三劍客”之一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8月21日,隆基綠能公告稱,公司關注到有關媒體報道公司控股股東之一致行動人李春安被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立案的相關新聞,為便于投資者進一步了解相關情況,現將該事項及對公司的影響說明如下:李春安非公司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及控股股東李振國和李喜燕女士的一致行動人。截至2022年6月30日,李春安持有公司股份約1.60億股,占公司股本總額的2.11%,持股比例未超過5%,比例較低。本次立案事項對公司實際控制權的穩定不產生重大影響。
隆基綠能表示,目前,李春安在公司不擔任包括董事在內的任何職務,且不參與公司日常的經營和管理。本次立案事項對公司經營不產生實質性影響。經向李春安確認,其本次被立案事項涉嫌內幕交易標的并非本公司股票,且不涉及公司的相關事項。
圖片來源:隆基綠能公告
此前8月19日晚間,連城數控公告稱,實際控制人、董事長李春安因涉嫌證券市場內幕交易,收到中國證監會立案告知書。在對北交所問詢函的回復中,連城數控表示:經向李春安確認,其涉嫌內幕交易標的并非本公司股票,也不涉及北交所其他公司股票。
公開信息顯示,李振國、鐘寶申、李春安為畢業于蘭州大學的同學,三人因配合協作助力隆基綠能成為光伏行業的龍頭企業,曾被譽為“隆基三劍客”。
隆基綠能上市前的招股書顯示,李振國、李喜燕和李春安三人為隆基綠能的主要發起人。2003年,通過增資隆基綠能前身“西安新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李春安成為持股44%的第一大股東;彼時,李振國與李喜燕為第二、第三大股東,二人為夫妻關系,合計持有55%的股份。其后,歷經多次增資及股權轉讓,李春安仍保持第一大股東地位。2011年7月27日,李春安書面承諾與李振國、李喜燕保持一致行動關系。隆基綠能2012年4月上市前,李振國與李喜燕合計持有公司32.30%股份,二人為公司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李春安為持股約24.08%的第一大股東。
上市之后,李春安通過減持和股權轉讓逐漸減少其在隆基綠能的持股比例。2020年12月19日,李春安與高瓴資本簽署《關于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轉讓協議》,李春安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向高瓴資本轉讓其持有的隆基綠能無限售流通股份約2.26億股。本次協議轉讓股份過戶登記手續已于2021年2月4日辦理完成。轉讓完成后高瓴資本持有隆基綠能5.85%的股份,李春安持有隆基綠能2.11%的股份。
而在大幅減持隆基綠能的同時,李春安也將重心逐步轉移至2007年創辦的連城數控。值得注意的是,其實控人為李春安和鐘寶申。
硅料龍頭或發力組件賽道,龍頭隆基有壓力否?
此前8月19日,A股光伏板塊發生巨震,尤其是組件廠商跌幅明顯。硅料及電池雙龍頭通威股份(61.130,1.17,1.95%)則逆勢上漲,截至收盤上漲4.88%,市值升至2699億元。
消息面上,近日通威股份旗下全資子公司通威太陽能(9.170,-0.16,-1.71%)(合肥)有限公司擬中標華潤電力3GW光伏項目光伏組件設備集采。這被市場視為通威股份將切入組件賽道。
對此,通威股份表示,基于目前國家雙碳目標要求和行業一體化發展趨勢加強,公司也會順勢而為,考慮在組件業務上做進一步論證規劃。“公司自2013年收購合肥賽維時即有部分組件產能,并在此基礎上一直保持著研發推進和少量擴產,也積累了一定的技術與市場基礎。”
目前,通威股份在光伏產業的布局僅涉及硅料和電池片。在這兩大領域內,公司已經做到了行業頭部。光伏產業鏈從上到下為硅料、硅片、電池片和組件,因此切入組件對于通威股份而言是在向下游延伸。
上游向下游延伸,自然會占據成本優勢,尤其是在目前硅料價格水漲船高的背景下。數據顯示,今年7月底,國產硅料國內價格為296元/千克,一年前這一價格為210元/千克,兩年前這一價格為83元/千克。從通威股份的業績也能看出端倪: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122.24億元,同比增長312.17%。
但是,通威股份此舉或并不會對組件行業競爭格局產生太大影響。
海通證券(9.510,-0.01,-0.11%)分析稱,組件格局目前來看還會保持穩定。海外組件渠道的布局需要時間,最重要的組件品牌影響力被海外客戶接受需要時間,所以通威目前在國內市場取得一定突破,短期看并沒有對組件整體格局造成沖擊。
從中長期看,組件由于下游客戶分散的特點,本身市場集中度就比上游各個制造環節要低的多,行業第一名的市占率也就在20%左右,而且市占率提升的難度也比較大,因此有新的實力強的企業進入,更多是清掃二、三線組件市場份額,也不會對于前四名組件企業產生巨大沖擊。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