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8 09:27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不少公募基金行業人士認為,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對市場造成了較大混亂與干擾。
隨著大盤行情走出V形反轉,投資者對權益市場的熱情正在逐步回暖,發行端新基金正緊鑼密鼓排隊“上架”。不過,在今年以來成立的800多只新發基金中,竟然沒有一只是靈活配置型基金。前幾年還是機構扎堆發行的品種,今年年內卻是零新發,“靈活配置”怎么了?
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發現,由于產品設計中靈活配置基金的倉位配置過于靈活,會使產品定位產生模糊,往往令投資者難以把握。此外,由于前幾年的“野蠻生長”,靈活配置型基金的持續營銷也暴露出不少問題,成為了近年來基金清盤的主角。隨著基金市場的不斷規范,明確的風險收益特征將會成為基金發行的“硬指標”。
不“靈活”還是太“靈活”?
在基金交流社區,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經常遭到持有人對投資風格與基金名稱不一致的質疑。一部分持有人認為靈活配置型基金不夠靈活,“一直重倉一個行業,壓根就沒有靈活配置”。另一些持有人則恰恰相反,認為手中的靈活配置型基金太靈活,“前段時間買的還是偏權益的,怎么一下變債基了,怪不得最近都不跟著漲了。”
事實上,靈活配置基金指的并不是對行業和個股的“靈活配置”,而是對倉位的“靈活配置”。靈活配置基金是混合型基金的二級分類,市場通常將基金產品名稱中帶有“靈活配置”和產品招募書中股票倉位在0~95%之間的基金定位為“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由于股票倉位的調節范圍較大,一只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可以在權益基金和債券基金之間來回切換。
靈活配置基金是基金市場中不容忽視的一股重要力量。Wind數據顯示,基金產品表述股票投資占基金資產的比例范圍在0~95%之間的基金合計逾1200只,基金全稱中有“靈活配置”的基金合計有1300多只。除了產品數量眾多,不少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的業績表現也不錯,如今年以來主動權益排名前二的基金、2021年主動權益排名2~5名的基金均屬于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
不少公募基金行業人士認為,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對市場造成了較大混亂與干擾。“該類產品在基金招募書中有很多表述不清晰的地方,如倉位在0~95%之間調整的依據是什么?定位不明確,名稱也極易引發誤解。”一位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一位基金評價人士表示,靈活配置型的主要問題就是產品設計的股票倉位太靈活了,它的倉位在0~95%之間變動,對于持有人來說,并不知道某時某刻基金經理的倉位在什么水平。在實操過程中,這一方面給監管工作帶來了不便,另一方面也使投資者難以把握,投資者對產品的預期容易和實際情況相背離。比如,一名投資者以獲取高收益為目標,抱著買入權益基金的心態買入了一只靈活配置型基金,基金經理卻在后續的某個時點大幅降低了權益倉位,配置了更多的債券標的。對于基金經理來說,這或許是出于防范市場風險的考慮,但對于投資者來說,這個產品和他原來的預想就不太一樣。“不僅如此,靈活配置基金業績基準不同,倉位波動較大,在分類評級時,這類基金如何分類,一直也都有爭議,沒有統一的標準”。她告訴記者。
淪為“迷你基”成清盤主力
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曾在2015年至2016年間“野蠻生長”,扎堆發行,雖然監管早在2018年就針對這種現象進行了規范,但是目前已形成了巨大存量,好在市場在逐漸自我糾正。
目前市場上,靈活配置混合型“迷你基金”不在少數,Wind數據顯示,有超過2000只基金的規模不足2億元,其中靈活配置混合型是數量最多的類型,合計有569只,占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總數量的近四成。
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也成為了近年來基金清盤的主角,今年以來,已經有20只該類型基金宣布清盤,占比17%。2017年至2021年,分別有24只、193只、37只、16只和46只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宣布清盤。2018年,該類型基金的清盤數量占當年清盤基金總數量的比例一度高達45%。
不過,更多的公募基金仍希望在能力范圍內盡力去“保殼”。一位基金從業人士向記者表示,除了清盤,基金公司往往通過修改基金合同、調整基金經理等方式拯救這類“迷你基金”。比如今年二季度,幾只靈活配置混合型“迷你基金”的基金經理更換成有市場號召力的基金經理后,基金份額較上一期翻了幾十倍。
監管部門:
基金產品風格要清晰
近期,公募基金發行有所回暖,新基金發行速度有所加快。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3日,已有102只新基金定檔在8月發行,同時,也有多家基金公司宣布旗下新基金提前結束募集。全年來看,2022年合計新成立870只基金,發行份額共8715億份,其中以偏股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居多。
值得注意的是,占據市場份額較大的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年內竟無一只新基金發行。一般而言,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和靈活配置型基金被歸類為權益基金,Wind數據顯示,處于運作期的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數量合計超1500只,數量占權益基金近三分之一,總資產凈值高達1.53萬億,是權益基金中重要的一部分。
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發行停滯不前,而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規模卻在持續高增長。數據顯示,今年合計有250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和174只股票型基金成立,這兩個類型的基金總數量雙雙突破1900只,今年均有望超過2000只。
實際上,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被冷落早有端倪。2019年至2021年,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發行數量已開始銳減,分別只有51只、55只和29只,而在此之前,2017年和2018年分別有288只和182只。
對此,滬上一位公募產品部人士表示,現在監管鼓勵基金產品風險收益特征明確,投資風格不漂移。靈活配置的產品風險收益特征定位有些模糊,所以不怎么獲批。上述基金評價人士也表示,現在監管部門有要求,基金產品的風格要清晰。這里的風格清晰與否,指的并不是行業主題方面的分類,而是倉位方面的分類,即基金主投的到底是哪個類型的資產。“從基金評價的角度,更清晰的分類也有助于篩選出同一風格的優秀產品,畢竟不同資產承擔的風險和預期收益的差別是很大的。”
一位基金銷售人士表示,“對于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現在已經不怎么將‘靈活配置’作為宣傳的重點,關于產品倉位的描述主要根據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進行區別對待。”
不僅如此,監管層面也希望通過加強對“靈活配置”型新發基金的規范,加強產品的工具屬性,給投資者更好的預期。最近一年,“靈活配置”的字樣已經不再出現在新發基金產品的名稱中。
以今年1月發行的一只一年定開式基金為例,該基金在產品招募書中表示,股票資產(含存托憑證)投資比例為基金資產的30%-80%。值得注意的是,該基金在最初申報時,名稱中有“靈活配置”,獲批后,產品名稱中已無“靈活配置”幾個字。除了名稱規范,監管也要求新發的基金產品明確股票倉位比例。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