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9 09:58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公告顯示,淮河能源此次停牌,主要與吸收合并、購買資產兩項運作有關。其中,公司吸收合并的運作對象是公司控股股東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淮南礦業”)。...
煤電行業的一場“蛇吞象”式資產重組已呼之欲出。2月7日晚間,淮河能源(2.610, 0.00, 0.00%)發布公告稱,擬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自2月8日起停牌。
公告顯示,淮河能源此次停牌,主要與吸收合并、購買資產兩項運作有關。其中,公司吸收合并的運作對象是公司控股股東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淮南礦業”)。
公告稱,淮河能源擬向淮南礦業全體股東發行股份、可轉換公司債券(如有)及支付現金的方式吸收合并淮南礦業。本次吸收合并完成后,淮河能源將成為存續公司,承繼及承接淮南礦業的全部資產、負債、業務、人員及其他一切權利與義務,淮南礦業法人資格將被注銷。
此外,淮河能源擬以向國開發展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開基金”)發行股份、可轉換公司債券(如有)的方式,購買其持有的淮河能源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0.70%的股權。
但在2月7日上述公告發布的當天,淮河能源的股價就強勢漲停,報收于2.61元/股。然而,重組公告緊隨其后發布,還是令市場質疑聲不斷。
對此,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律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如果不存在其他能夠引起股價異動的公開信息的話,可以合理地懷疑,其內幕信息已經提前泄露了,當天的股價異動存在‘老鼠倉’提前買入的可能。”
“這種情況,消息提前泄露的可能性很大。”北京威諾律師事務所主任楊兆全律師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淮河能源的股價上漲,顯然與其業績無關。根據公司發布的業績預告,淮河能源預計2021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將減少3170萬元至6170萬元,同比減少幅度區間為6.67%至12.98%。
對于本次業績變動的原因,淮河能源表示,受國內煤炭市場供需變化影響,全資電廠燃煤成本增加,發電板塊業績有所下降。此外,非經營性損益影響主要系上期收到礦井化解過剩產能轉崗安置金、煤礦安全改造項目獲得中央及地方的配套資金所致。
與之相比,淮南礦業在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445億元,利潤總額26.28億元。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淮南礦業的資產總額達到1157.72億元。但到了2021年,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約為4.47億元,年末資產總額為176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淮南礦業地處兩淮礦區六個大型煤電基地之一的淮南基地,煤炭資源儲量大,淮南礦區已探明煤炭保有儲量200億噸,其中可采儲量175億噸,并有豐富的煤層氣、高嶺土等煤伴生資源。
實際上,這并不是淮河能源第一次籌劃“蛇吞象”式重組。早在2019年,淮河能源就曾發布公告稱,擬吸收合并淮南礦業,但最后以終止告終。終止的原因是:淮南礦業下屬企業部分生產經營性資產涉及的土地、房屋等相關權屬證明文件未能如期取得,且預計在短期內難以解決。
近年來,煤炭行業兼并重組不斷。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布的《2020煤炭行業發展年度報告》強調,要培育3至5家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煤炭企業;推動企業兼并重組,組建10家億噸級煤炭企業;鼓勵大型煤炭企業建立老礦區振興發展基金,支持煤炭企業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組,穩妥解決老礦區的歷史遺留問題。
一位不愿具名的煤炭行業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淮河能源置入控股股東旗下優質資產,既是國企改革的要求,也是煤炭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對于最新的吸收合并意向,淮河能源表示,本次交易仍處于籌劃階段,交易各方尚未簽署正式交易協議,交易尚需履行必要的內部決策程序,能否達成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