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6 09:44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要努力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要堅持不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要持續深化銀行業保險業改革開放;要堅決防止資本在金融領域無序擴張,在金融領域為資本設置“紅綠燈”;要運用法治...
2022年銀保監會工作會議1月24日下午以視頻形式召開。會議指出,做好2022年監管工作,確保經濟金融大局穩定,意義十分重大。會議要求,銀保監會系統要持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切實提高監管前瞻性有效性,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深入推進銀行業保險業改革開放,加快金融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會議強調,要努力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要堅持不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要持續深化銀行業保險業改革開放;要堅決防止資本在金融領域無序擴張,在金融領域為資本設置“紅綠燈”;要運用法治思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要發揚自我革命精神,推動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全力支持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會議要求,要努力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按照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要求,全力支持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合理增加融資供給,做好“十四五”規劃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融資保障;支持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降價;創新支持國家重大科技任務,更好服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等。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認為,上述內容緊扣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今年核心任務,也就是“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在經濟層面,首先是穩增長,短期的發力的重點是投資和消費。在拉動投資方面,曾剛認為,投資主要投向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與“專精特新”企業、綠色發展、鄉村振興等領域。上述領域一方面能在短期內拉動投資、促進經濟增長;另一方面,這些領域符合我國長遠發展的戰略方向,不僅可以在短期內形成促進增長的動能,長期上還能優化發展結構,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從銀行信貸角度,也應圍繞上述領域加大支持力度。
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
會議要求,要堅持不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繼續按照“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的基本方針,穩妥處置金融領域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妥善應對不良資產反彈;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持續完善“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房地產長效機制,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嚴肅整治“代理退保”亂象。
曾剛認為,當前的金融風險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金融體系內部的風險;另一類是來自于經濟體系中出現新的潛在風險,可能對金融體系或金融機構形成風險外溢。
曾剛說,過往形成的存量風險還要繼續化解,其中涉及對高風險金融機構的處置,要堅持“一行一策”,要壓實地方政府、股東和監管機構等各方責任,通過各方發力、協作有序推進高風險金融機構的處置。
“今年上半年可能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房地產行業風險。目前來看,這種風險和壓力客觀存在。”他表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進一步優化房地產調控的金融政策,持續完善“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房地產長效機制十分必要。
曾剛表示,房地產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對實現穩增長的目標非常重要。因為房地產市場關聯性強,對整個國民經濟的拉動效應非常明顯;房地產行業和金融關聯較深,房地產行業的企穩可以避免由房地產市場引起的風險。
在金融領域為資本設置“紅綠燈”
會議強調,要堅決防止資本在金融領域無序擴張,在金融領域為資本設置“紅綠燈”。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充分發揮資本在金融活動中的積極作用;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筑牢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防火墻”,加強對股東的穿透式監管,嚴防銀行保險資金被用于盲目“加杠桿”;強化金融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認為,大型互聯網平臺外部性非常強,在進入金融行業、開展金融業務初期,在提高交易效率、提升用戶體驗,增強金融服務可得性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正外部性顯著。
“然而,從我國近年來的實際情況看,隨著互聯網平臺金融業務的擴大和交叉以及競爭態勢的改變,一些新的問題和風險開始出現并不斷集聚,負外部性不斷顯現。”董希淼表示。
他建議,下一步,應堅持問題導向,加強制度建設,進一步深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從金融領域看,應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金融監管,防止資本在金融領域壟斷和無序擴張。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