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4 15:51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據Wind數據,截至1月13日,今年已有6家公司撤回IPO申請,含科創板擬上市公司1家,創業板擬上市公司5家。1月11日就有3家公司“撤材料”。...
數據顯示,今年1月尚未過半,已有6家公司撤回IPO申請。而去年12月撤回IPO申請的公司數達20家,接近去年2月的高位水平。
專家表示,近期IPO申請撤單現象增多或與個別公司準備不夠充分、經營情況不佳等因素相關,對此不應過度解讀,未來IPO申請撤單現象集中出現的可能性較小。可以預見,在全面實施注冊制的趨勢下,2022年IPO將保持常態化。
多家公司“撤材料”
據Wind數據,截至1月13日,今年已有6家公司撤回IPO申請,含科創板擬上市公司1家,創業板擬上市公司5家。1月11日就有3家公司“撤材料”。
IPO申請撤單現象從去年開始增多。據統計,2021年滬深主板、科創板、創業板等板塊合計有141家擬上市公司撤回IPO申請,數量遠超2019年及2020年水平。
“近期IPO申請撤單較多的原因主要有三。”開源證券總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長孫金鉅認為,一是個別公司經營出現大幅波動;二是實施注冊制改革后,優質企業率先上市,剩下排隊的個別企業質量可能有所下降;三是監管機構強化板塊定位,加強了對上市公司“硬科技”和“三創四新”屬性的認定,個別公司屬性定位不明確。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近期IPO申請撤單增多的原因主要是個別企業部分環節準備不到位或存在疏漏。
“IPO申請撤單現象存在很大偶然性和不確定性,沒有明顯的季節性規律。監管部門始終保持從嚴監管政策的連貫性和穩定性。”董登新說。
從源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IPO申請撤單現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把好“入口關”的效果,體現了“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監管導向。
過去一年,監管部門多次強調杜絕“帶病闖關”,堅持“申報即擔責”。2021年7月,證監會發布《關于注冊制下督促證券公司從事投行業務歸位盡責的指導意見》提到,進一步擴大現場檢查和督導面,對收到現場檢查或督導通知后撤回的項目,證監會及交易所將依法組織核查。證監會表示,要建立投行業務違規問題臺賬,對投行項目撤否率高、公司債券違約率高、執業質量評價低、市場反映問題多的證券公司,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專項檢查。
“隨著監管制度完善、監管水平提升,以及中介機構歸位盡責,堵住IPO各環節漏洞或風險點的效果持續顯現。”董登新稱。
在業內人士看來,前期監管效果正在顯現,企業“帶病闖關”現象減少。孫金鉅認為,2022年監管部門將持續壓實中介機構責任,推動保薦機構加深對注冊制的理解,不斷提升自身執業水平。上市公司的合規性問題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決,今年可能仍會有IPO申請撤單現象,但不會出現類似去年初那樣大規模撤單的情形。
IPO數量將保持高位
盡管IPO申請撤單現象有所增多,但近期IPO節奏并未明顯放緩或加快。業內人士預計,今年IPO企業數量仍將保持在較高水平。
“1月尚未過半,已有10余家公司成功實施IPO,與2021年相比并無明顯變化。目前IPO儲備項目較充足,2022年有望保持常態化發行節奏。”孫金鉅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據Wind數據統計,2021年境內資本市場共有524家公司IPO,合計募資5426.54億元,同比增長13%。IPO公司數量和募資額均創新高。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稱,2022年IPO公司數量將保持高位,證券市場將更好發揮直接融資功能,助力更多中小創新企業做優做強。
董登新表示,在全面注冊制改革趨勢下,各板塊制度將更為包容、更加開放,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將進一步提升,這從根本上決定了IPO將保持常態化。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