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9 10:38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高偉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海創藥業購買項目為什么要選擇用IPO上市做條件?海創藥業的此次行為無疑不是在賭IPO。實際上,《電鰻快報》經調查研究發現,公司此次IPO招股書還存在很多疑點。...
《電鰻快報》文/高偉
近日,海創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創藥業)為了突擊科創板上市可謂使出了渾身解數,設置出現“移花接木”。海創藥業在四川海思科購買了HC-1119項目,并以此項目作為海創藥業上市的核心資產。然而,在海創最早報給上交所的材料中顯示,海創是需要分期付款給四川海思科的,在2.6億總額的合同,仍有1.5億的款項需要等海創科創上市之后才能予以支付。
海創藥業購買項目為什么要選擇用IPO上市做條件? 海創藥業的此次行為無疑不是在賭IPO。實際上,《電鰻快報》經調查研究發現,公司此次IPO招股書還存在很多疑點。
兄弟控股是非多
從招股書來看,公司實際控制人為YUANWEI CHEN(陳元偉)、陳元倫兄弟,其中,YUANWEI CHEN(陳元偉)為美國國籍。二人共計控制公司32.5630%的股份,本次發行完成后,二人合計控制公司股份的比例將下降為24.4203%,持股比例相對較低。
報告期內YUANWEI CHEN(陳元偉)和陳元倫通過直接和/或間接持股的方式一直處于控股地位。YUANWEI CHEN(陳元偉)擔任海創藥業(包括其前身海創有限)的董事長及總經理(總裁)、陳元倫擔任海創藥業董事一職,二人對公司經營管理、技術研發、生產建設等重要業務經營活動均有重大影響。
市場人士認為,一直以來,股權集中、“一股獨大”被視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絆腳石。特別是在民營企業中,如果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某一自然人或者家族,公司治理結構弱點將更加突出。家族式企業在人力資源優化配置、建立合理的人才結構等方面存在弊端。家族成員之間容易通過控制董事會來影響公司的重大決策,有可能損害其他小股東的權益。
三年累計虧損6.4億元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海創藥業核心產品尚處于臨床階段,尚未取得生產批件亦未實現商業化生產。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截至2020年末,公司累計未分配利潤為-3.88億元。
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海創藥業營業收入分別為356.19萬元、422.65萬元、0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3857.87萬元、-1.12億元、-4.90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普通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5219.83萬元、-1.25億元、-4.56億元。由于未來一段時間內,公司預計仍將增加研發投入,未來預計仍將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2021年1-6月,公司營業收入0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8億元,上年同期為-4122.51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2億元,上年同期為-4367.41萬元。
公司現金流捉急,報告期內,海創藥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775.13萬元、-8143.43萬元、-2.44億元。截至2021年1-6月,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8118.32萬元,上年同期為-2352.34萬元。
研發能力有限
據招股書,2018年至2020年,海創藥業研發費用分別為4893.45萬元、1.16億元及4.29億元,2018年、2019年,公司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1373.83%、2746.84%。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持續較大規模研發投入,但無法確保核心產品通過臨床III期試驗并取得上市批準,無法研發現有產品線以外的其他氘代藥物。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公司產品管線擁有10個主要在研藥品項目,同時儲備多項處于早期研究階段的在研項目。公司未來仍將投入大量研發支出用于推進公司在研產品完成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及上市申請。根據公司會計政策,公司相關在研藥品的研發支出在未取得生產批準之前均予以費用化,公司的研發費用資本化會計政策將進一步加劇公司未來虧損,在可預見的未來將導致大量經營虧損產生。
由于臨床試驗和新藥審評審批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公司無法確保核心產品通過臨床III期試驗并取得上市批準。如公司的核心產品無法通過臨床III期試驗并取得上市批準,或該等批準為有條件批準且存在重大限制,或公司核心產品獲批時間相較公司預期存在一定延遲,則將對公司的業務經營造成重大不利影響。公司核心產品能否于預期時間內順利完成臨床III期試驗并獲得監管機構批準上市亦存在不確定性。
此外,公司未來可能無法繼續研發除現有產品線以外的其他氘代藥物。公司擁有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平臺之一為氘代藥物研發平臺。氘代技術目前已被廣泛地應用于藥物的研發當中,包括HC-1119和HP530等小分子候選新藥。
《電鰻快報》還發現,公司在研產品管線及技術存在侵犯第三方知識產權的風險。公司在研產品HC-1119等小分子候選新藥為氘代藥物。由于氘代藥物是藥物經過氘代后得到的,因此氘代藥物涉及可能存在和對照藥物專利及其知識產權方面的訴訟及其他索賠或法律程序的風險,公司無法完全排除因研發氘代藥物相關技術產品可能產生的專利侵權而被競爭對手等相關方起訴的風險。若公司氘代藥物未來涉及專利糾紛,相關爭議或訴訟可能會導致公司產生額外開支甚至支付賠償,妨礙公司研發、生產或銷售候選藥物,進而可能對公司的新藥研發速度業務及營業狀況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電鰻快報》注意到,2021年8月,上交所針對海創藥業在首次公開募股的過程中,多次變更交易的行為發出了質疑和問詢。此次申請IPO能否順利?我們將持續跟蹤報道。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